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4年耐药、高致病性的难辨梭状菌在北美和西欧流行。仅在加拿大魁北克一地的爆发就造成7000名重症患者和1300人的死亡。万古霉素曾被誉为抗生素的最后一道防线,当这道防线失守后,人们开始广泛使用碳青霉烯抗生素。就在WHO宣布甲型H1N1流感疫情进入尾声的几天后,人们又听到了所谓的“末日细菌”的坏消息。在印度等南亚国家又出现了 “超级病菌”NDM-1(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一种几乎对所有抗生素有抗药性的末日超级病毒。

(1)请从辩证法的角度说明抗生素有没有最后一道防线?为什么?(6分)

(2) 有人担心,末日超级细菌将在全球散播,无药可医。请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这种过度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6分)

 

(1)抗生素没有最后一道防线。(1分) ①发展的普遍性。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5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①实践的社会历史性。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6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凡是没有经过审核确认的行政权力一律不得行使,凡是没有在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的行政权力一律不得行使”。目前,江苏全省52个省级政府部门和所有省辖市、县(市、区)的行政权力事项基本全部上网运行。今年1至7月,全省各级各部门电子监察系统共告警3946起,发起督办1032件,已经办结561件。截至2010年9月15日,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在网上办理的事项达到576万多件。

(1)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请运用所学知识在下图空白处填上适当的监督形式,并说明理由。(6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监督形式一:          理由:                                                     

                                                                                  

监督形式二:          理由:                                                      

                                                                                  

(2)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中两个“不得行使”的理解。 (6分)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图1: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和城镇化率情况           图2:2008年我国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率比较 

说明: 6ec8aac122bd4f6e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

材料二:城镇化过程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推进城镇化。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图1、图2分别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推进城镇化对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6分)

(2)有人认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能够实现社会的公平。请你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6分)

 

查看答案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年至2010年),启动并大幅下调关税阶段;第二阶段(2011年至2015年),全面建成自贸区阶段;第三阶段(2016年之后),自贸区巩固完善阶段。中国一东盟自贸区(CAFTA)建立过程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发展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矛盾主次双方是辩证统一的

 

查看答案

《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就以其持续攀高的收视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很多电视观众认为该节目真实、鲜活,很有悬念,非常吸引人。但也有不少观众认为该节目公然宣扬拜金主义,把低俗当通俗,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下列选项与此材料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C.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D.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查看答案

儒家经典《大学》中有一段论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此论述体现的哲理是

A.联系是普遍的,事物都处在联系中

B.联系是客观的,人无法建立新的联系

C.联系是无条件的,任何两个事物都相互联系着

D.联系是多样的,不同联系对事物存在和发展作用相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