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甲、乙、丙三人工作8小时分别生产1、2、3只同样的杯子。...

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甲、乙、丙三人工作8小时分别生产1、2、3只同样的杯子。假定乙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当,且乙的劳动生产率率先提高50%。那么甲、乙、丙三人工作8小时的价值总量分别是 (  )

A.4小时 8小时 12小时

B.8小时 24小时 24小时

C.8小时 16小时 24小时

D.4小时 12小时 12小时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 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规划》提出要把长江三角洲地区打造为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以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未来长江三角洲新型工业化和接受国际先进制造业转移的有效方式。为此要求长江三角地区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提升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1)结合材料,说明长三角地区企业怎样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10分)

(2)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长三角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依据。(10分)

 

查看答案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在社会管理领域中仍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公,教育、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社会保障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解决社会管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增强紧迫感,加强实践探索和工作落实,不断努力,开拓创新,深化认识,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村料二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管理的法律、体制、能力建设;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与社会组织协同、公众积极参与的互联、互补的社会管理格局,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知识,分析当前应如何促进公平,激发社会活力?(11分)

(2)归纳材料一中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问题所提要求的认识论道理。(:9分)

(3)结合材料二说明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如何实现党的领导、政府负责和公众参与的互联、互补?(12分)

 

查看答案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11年1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发表联合公报,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自建交以来,中美关系多次出现波折,但之后又会出现峰回路转的局面。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

B.中美虽有分歧,但无根本利益冲突

C.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关系变化的决定因素   

D.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利平外交政策

 

查看答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

A.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B.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坚持各民族平等原则

D.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查看答案

从“利比亚撤侨”到“云商盈江震后救援”,我们看到在危难突发之际,一个国家有没有“国家行动”关系着国家在公民心中的份量;一个国家有没有“国家反应”检验着公民在国家心中的份量。这表明                        

①公民的一切权益都应得到国家的尊重和保障

②正确处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有利于化解危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③公民承担社会责任是获得国家帮助的前提

④公民应树立国家观念,国家应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