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2009年3月27日,“志愿世博文明上海”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

材料一:2009年3月27日,“志愿世博文明上海”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口号、歌曲发布仪式在上海市五卅纪念广场隆重举行。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中国馆主题短片《和谐中国》以《论语》中的三句警句概括了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述中国人民用30年时间加速发展,迈进“城市化时代”;“君子和而不同”,展现一天之内的每时每刻,中国现代城市都是如此丰富与多元;“从心所欲不逾矩”,则揭示了中国社会在崇尚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尊崇社会伦理。

(1)简要分析材料一中“志在、愿在、我在”包含的人生价值观道理。(11分)

 

(2)请从哲学角度阐释材料二中三句警句对我国城市发展的指导意义。(9分)

 

 

(1)①“志在”包含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3分) ②“志在、愿在”包含了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树立科学崇高的人生理想。(3分) ③“我在”包含了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在自己的岗位上顽强奋斗,发挥聪 明才智,为社会发展作出切实的贡献,推动社会发展。(5分) (2)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指导我们在发展城市时,要承认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重视量的积累,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3分) ②“君子和而不同”指导我们在发展城市时要承认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3分) ③“从心所欲不逾矩”指导我们在发展城市时要承认共性与个性是相互联结的,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尊重普遍规律相统一,反对片面强调个性而忽视共性。(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随着全球人口的剧增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全球气候日益恶化严重,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这促使人们开始反思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了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少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共识,并为被人们普遍接受。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我国某市提前洞察了这一趋势,在发展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引下,率先布局,结合自身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新能源、改进电力技术、创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材料中“低碳生活”的形成和影响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10分)

 

(2)简要分析材料中“某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12分)

 

(3)请分别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为“低碳生活”草拟两条倡议,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8分)

 

 

查看答案

由于一些人为了赚钱,不惜制作、贩卖电脑病毒,并利用病毒进行网络盗窃、诈骗,导致网上治安形势日益严峻。回答24—25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社会中的一些人(    )

①天生自私自利,为了个人不管他人        

②拜金主义严重,为钱不惜违法犯罪

③价值取向错误,选择了错误的人生道路

④个人主义膨胀,损害国家、他人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需要(    )

①加强道德教育,反对个人主义

②改造主观世界,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③加强金钱观引导,以获取金钱为耻

④推进法治,依法制裁网络违法犯罪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江泽民同志曾强调,必须既善于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又善于组织引导干部和党员在实践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回答21—23题。

1.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是(    )

A.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

B.改造自己的实践能力

C.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D.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无论是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改造主观世界,都必须以实践为基础。这是因为(    )

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③实践是个人在社会中进行的活动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其人生观、价值观依据是(    )

A.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B.实践决定认识

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D.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查看答案

近年来,无论是美欧关系、美俄关系、中美关系,还是中俄关系、俄欧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形之于外的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各国外交和大国博弈,而深入“肌体”的则是大国自身国家定位的改变和国家利益的实现。回答19—20题。

1.要正确把握大国关系的本质,前提是(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B.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C.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思考的作用

D.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2.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际关系,关键是(    )

A.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各种国际关系现象进行分析

B.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C.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D.积极参加实践

 

查看答案

近年来涌现的许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典型事例告诉我们,下岗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转变观念,顽强奋斗,发挥聪明才智,同样也能实现人生价值。这主要说明(    )

A.个人的发展总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B.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

C.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D.只要思想观念转变了,人生价值就能实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