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 ) A.经济危机的爆发是源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   )

A.经济危机的爆发是源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

B.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消费不足的弊端

C.解决危机的办法是扩大需求

D.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干预和调节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事                          (   )

A.“新政”的目的是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B.“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C.“新政”的实施取得了成效

D.“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整

 

查看答案

新政的实施带来美国国库每年60亿——70亿美元的亏空,并且仍有700多万人失业,14%的人口靠九月机过活。从1937年下半年起,美国经济又走向衰退。1937年10月29日,美国股市几近崩溃,被称为“黑色星期二”。这表明  (   )                                                    

A.罗斯福新政对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毫不起作用

B.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办法

C.资本主义制度必将灭亡

D.罗斯福新政是以赤字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的

 

查看答案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前的。这次经济危机暴露了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缺陷在于 (   )                                          

A.依靠市场规律是不行的

B.政府应加大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

C.过分地依靠市场的作用使资本主义到了崩溃的边缘

D.应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依赖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

 

查看答案

(30分)

材料一 斯密指出: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简直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

材料二 李嘉图认为:一种商品没有用就不会具有交换价值。效用对于交换价值说来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它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耗费在一件商品上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尺度,交换价值是由价值来调节的,因而是由耗费的劳动量来调节的。

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斯密认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什么?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试对斯密的上述认识进行评价。(15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比较,李嘉图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关系和斯密的观点有何异同?在劳动决定价值的问题上,李嘉图的观点和斯密的观点相比较,有何不同?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什么贡献?(15分)

 

查看答案

(13分)

斯密指出: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使其产生并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实际上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和所得。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在这样的场合,像在其他场合一样,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会利益时反而更好。

根据材料回答:

(1)斯密说的“看不见的手”是什么?(5分)

(2)如何评价斯密上述观点?(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