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

材料一、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材料二、近年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弘扬中华文化,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璀璨深邃的文化,四大发明、昆曲、古琴、武术、飞天……独具魅力的东方文化让世界惊叹!

(1)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这一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7分)

(2)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8分)

 

(1)体现了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精神的基本内涵是:议案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7分) (2)①要全面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2分)②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的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分) ③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外来文化中汲取有益营养。(2分)④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为促进宝鸡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市委市政府邀请部分参与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的部门领导、规划起草人员和专家学者就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有关问题献计支招,会议认为,到“十二五” 末,要努力做到:把宝鸡建成国家生态示范城市,加快特大城市建设步伐,通过实施创业富民战略等多种方式,提高居民收入等。

材料二、2010年4月30日,上海世博会成功闭幕。184天里,世界在这里浓缩,东方与西方交流,人文与科技融合,历史与未来辉映。回首上海世博会,我们为其弘扬的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所激励。文化,让世博更精彩。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世博会上的展馆,更是体现了“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促进宝鸡发展,宝鸡市政府应履行那些职能?(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我国举办世博会的文化价值进行解读。(8分)

 

查看答案

《西门豹治邺》讲到了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的故事。如果要号召同学们破除迷信思想,你认为合适的标题是

A.加强文化建设,繁荣文化市场

B.扶持文化事业,鼓励文化创新

C.提高文化素养,弘扬科学精神

D.发展文化产业,普及科学知识

 

查看答案

当前我们要把抗震救灾斗争培育和弘扬的好思想、好作风,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教材,切实巩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求我们坚持不懈的

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③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政府出资引导人们转变饮食习惯,形成科学健康的饮食观念。这说明

A.文化建设就是政府的事情

B.在文化建设上,政府要发挥导向作用

C.文化建设必须由政府来控制

D.文化建设只能依靠政府推动才能发展

 

查看答案

南京的“馒头”计划(政府出钱每天向人们免费发放一个“粗粮”馒头,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等)实行一年多来,1.7万人参与,对各种慢性病的辅助治疗效果明显,参加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的饮食观念也重新从“精”回归到“粗”。这不但有效地转变了市民的饮食观念,而且促进了人们的健康。据此回答问题。

1.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饮食方式属于

A.传统习俗

B.传统节日

C.传统思想

D.非物质文化遗产

2.一般来讲,由于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北方人习惯于吃粗粮,如小麦、高粱、红薯等,而南方人粗粮吃得少一些。近年来,由于受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繁荣、政府的倡导、人们的知识素养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南方人也注重吸收北方的饮食习惯的长处,有意识地多吃一些“粗粮”。这说明

A.南北的饮食习惯差别正在消灭

B.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促进了文化的变革与融合

C.文化的交流将使地域文化逐渐消失

D.不同的地域文化各有其优点与缺点

3.

虽然南北方人的饮食习惯有交流融合的一面,但是,从南北方人的饮食习惯中人们还是可以把上海人、浙江人、北京人分得一清二楚。这反映了饮食文化的

①民族性 ②地域性 ③相对稳定性 ④时代性 ⑤继承性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