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未见其        明:明智 B.彼与彼年相若    相若:相似

C.官盛则        近:套近乎 D.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

B.“巫医”,在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C.“学者”在古代指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学识水平、创造能力,能在相关领域引领社会文化潮流的人。

D.“六艺”在本文中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3.下列有关原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文章第二段,作者运用三个事实进行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作者对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而他们却比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一事,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D.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的老师,只属于“小学”这一水平。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C 2.C 3.D 4.(1)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2)所以无论(地位)是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纪大还是年纪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3)(一方面)不通晓断句,(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C项,“官盛则近谀”意思是“(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近”,接近,近乎。 故选C。 2.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学者’在古代指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学识水平、创造能力,能在相关领域引领社会文化潮流的人”错误,“学者”在古代指求学的人。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项,“只属于‘小学’这一水平”分析有误,由文中第二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可知,“小学”说的不是老师的水平,它在文中的意思是“小的方面倒要学习”。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中,“所以”,“用来……的……”,这里意为“用来……的人”;“……者……也”,判断句,“……是……”。 (2)中,“是故”,因此,所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判断句,标志“……也”,“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所存”,所放在动词或动短语前,组成名词性短语,这里意为“存在的地方”。 (3)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译为“不通晓断句,不能解决疑惑”;“或”,有的;“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的方面”;“遗”,放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

B. 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C. “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D. “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也”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②其闻道亦先乎吾  ③惑而不从师,其为惑,终不解矣  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欤  ⑤欲人之无惑难矣  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  ⑦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⑧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矣

A.①⑦/②⑤/③⑥⑧/④ B.①/②⑤⑥/③④⑧/⑦

C.①⑥⑦/②⑧/③/④⑤ D.①⑦/②⑤⑧/③⑥/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耻师焉        岳阳楼之大观也

B.其闻道也亦先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C.师不必贤弟子            苛政猛

D.师道之不传久矣            吾其还

 

查看答案

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 D.师不必贤于弟子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是故益圣,愚益愚 B.学于师

C.中规 D.学而大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