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化常识积累 (1)十二郎 (2)季父 (3)孤 (4)所怙

文化常识积累

(1)十二郎 

(2)季父 

(3)孤 

(4)所怙

 

(1)十二郎 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以行第称呼韩老成。“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又称郎子。 (2)季父 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来表示长幼之序,如伯夷、叔齐,再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孟者,《说文》中有“孟,长也。”即孟在排行中指最年长的。仲者,《说文》中有“仲,中也。”即仲在排行中指居中的。季者,《说文》中有“季者,少称也。”如季叔,后引申为最后、末尾,如季军。 (3)孤 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 (4)所怙 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语出《诗经》:“无父何估?无母何恃?”失怙,指死了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1)“告汝十二郎之灵”翻译为:告慰你十二郎的魂灵。十二郎,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以行第称呼韩老成。“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又称郎子。 (2)“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翻译为: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来表示长幼之序,如伯夷、叔齐,再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孟者,《说文》中有“孟,长也。”即孟在排行中指最年长的。仲者,《说文》中有“仲,中也。”即仲在排行中指居中的。季者,《说文》中有“季者,少称也。”如季叔,后引申为最后、末尾,如季军。 (3)“吾少孤”翻译为:我自幼丧父。孤,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 (4)“不省所怙”翻译为: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语出《诗经》:“无父何估?无母何恃?”失怙,指死了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4)被动句

吾又罢去

(5)固定句式

惟兄嫂是依

 

查看答案

(3)倒装句

其又何尤

何为而在吾侧也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

 

查看答案

句式积累

(1)判断句

吾与汝俱少年

(2)省略句

从嫂归葬河阳

 

查看答案

(5)吾兄之盛德而其嗣

(6)吾女与汝女

(7)使建中具时羞之奠

(8)强者夭而病者

 

查看答案

词类活用

(1)莫如西

(2)汝之纯明宜其家者

(3)而茫茫

(4)其之非其真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