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小说分三次完成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有何好处?作者采用切换视角的方法来描写林黛玉,为...

小说分三次完成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有何好处?作者采用切换视角的方法来描写林黛玉,为什么不同的人看到的形象不一样?

 

作者通过三次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林黛玉的容貌,神态和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形象不一样是由观察者的审美习惯和对被观察者的情感所决定的。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祖母家的,众人对她更多的是怜爱,因而注意到她的身体怯弱。王熙凤主要是为了奉承贾母。贾宝玉作为锦衣玉食的贵公子,且“最喜在内帏厮混”,见惯了腻红肥绿,华衣艳饰。在贾宝玉眼里,林黛玉那“弱柳扶风”的身姿显得脱俗飘逸,通身的灵气能使他的灵魂得到净化。这才是对林黛玉最全面、最真切,最深刻的感受。正如脂砚斋所评:“不写衣裙装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里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塑造人物手法的能力。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形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概括。 作者通过三次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林黛玉的容貌,神态和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第一次是众人眼中的林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祖母家的,众人对她更多的是怜爱,因而注意到她的身体怯弱。 第二次是王熙凤眼中的林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王熙凤主要是为了奉承贾母。 第三次是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贾宝玉作为锦衣玉食的贵公子,且“最喜在内帏厮混”,见惯了腻红肥绿,华衣艳饰。在贾宝玉眼里,林黛玉那“弱柳扶风”的身姿显得脱俗飘逸,通身的灵气能使他的灵魂得到净化。这才是对林黛玉最全面、最真切,最深刻的感受。 不同的人,眼中的林黛玉是不一样的。形象不一样是由观察者的审美习惯和对被观察者的情感所决定的。正如脂砚斋所评:“不写衣裙装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里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文中多次写“笑”,有何艺术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选文中,作者对贾宝玉的描写有何匠心独运之处?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找出选文中体现黛玉进贾府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的句子,并谈谈其作用。

 

查看答案

赏析下列划线句子。

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外亦如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

 

查看答案

理解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黛玉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