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父啊,我的父啊 徐可 父亲是他76岁生日的前一天走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父啊,我的父啊

徐可

父亲是他76岁生日的前一天走的。那天上午,接到家中电话后,我争分夺秒地往回赶,傍晚到家时,父亲已处于弥留状态。他双目紧闭,神态安详,仿佛睡着了一般,家人喊他,告诉他我回来了,没有反应;又让我喊,我握着他的手,连声地喊:“父啊!父啊!”父亲还是没有任何反应,我却哽咽得喊不出来了,一会儿,父亲终于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眼睛也睁开了,仿佛刚刚睡醒一样。转瞬间,他又闭上了眼睛,我终是克制不住,跑到屋外捂着嘴啜泣,生怕被别人听到。过不多时,侄子过来告诉我,爷爷走了。我进去一看,父亲神态安详,仿佛睡着一般。这一刻,距我到家仅十几分钟。

从小到大,我和父亲并不很亲。我们家乡有很多很奇怪的习惯,其中之一便是:家境较好的、父母对孩子较娇惯的,叫“爸爸”“妈妈”或“娘”;家境较差的、父母对孩子没那么宠爱的,都单叫一个“父”“妈”,“父”后加语助词“啊”,叫“父啊”。我家穷,孩子多,父母对我们自然宠爱不过来,理所当然地是后者,父亲读过初小,算是一个文化人,当过村(那时叫生产队)里的会计。但是他太轻信别人,村民从队里借点钱、粮什么的,他从来不记账。到年底一查账,亏室了,谁也不认账,只好由他赔偿,于是,会计的职位丢了,家也被抄了,稍值钱一点的八仙桌之类的被抬走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地一个有名的小偷又光顾了我家,把能拿走的全拿走了。抄家、遭窃,都被年幼的我看见了,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

我们与别人家的孩子有了冲突,他不仅不护着我们,反而责备我们。我自小很乖,不爱惹事,挨打算是少的了,但也有刻骨铭心的几次。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不知为什么打我,一巴掌把我打得摔倒在地上,我捂着脸含着泪却不敢哭,心里恐惧极了。那时父亲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副暴君的嘴脸。直到长大懂事后,听到村里人夸老徐家的孩子懂事有教养,我才对父亲的严厉有了一丝感激。

在我19岁那年,我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那时交通不便,我要到十几里外的县城坐长途汽车到省城,再坐火车到北京。前往学校报到的那天下着大雨,大哥用自行车驮着我的行李,天不亮就出发了,父亲坚持要送我,我们在沉沉的夜色中默默地走了一程又一程,只听到唰唰的雨声和脚踩泥泞的路面发出的咯吱咯吱声。我一次次地催他回去,他总不肯。大概走了半个小时或是一个小时,天色微微亮了,父亲总算停下了脚步,叮嘱我到了就给家里写信。我走了几步回头看看,他还在原地站着,我鼻子有点酸酸的。后来才知道,父亲回到家后扑在床上大哭了一场。

随着我在事业上取得了一点成绩,父亲对我的态度变得尊敬、谦恭,甚至有点拘谨、小心翼翼。他跟我说话总是小声地,赔着笑脸。小时候觉得父亲很高大、威严,现在才发现他原来是那么瘦小、卑微。我知道父亲是为我高兴,为我自豪,在他的眼里,这个最小的儿子还是有点出息的,是让人尊敬的,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这种尊敬。我没有制止他这样做,但这却让我很是不安。

我对父亲一向是客客气气的,从来不顶撞他,但有一件事令我一直心怀愧疚。有一年我回老家,家乡领导要请我吃饭,并请我父亲和村支书参加,领导的意思是,我不在家,请村里多多照顾我年迈多病的父母。不巧村支书不在家,我想那父亲也别去了,免得有蹭饭之嫌。当时父亲已经换好了新衣服,等着走呢。我跟他说了,他没说什么,事后母亲告诉我,父亲已经跟左邻右舍说了,市领导要请他和儿子一起吃饭。我一听后悔莫及!父亲那点可怜的虚荣心,就这么被他的儿子轻轻地戳破了。

父亲去世前半个月左右,已经报过一次病危,我匆匆赶回家去,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吓了一跳。父亲本来就瘦,现在更是瘦得只剩下骨头了,眼窝深陷,颧骨突出,看着非常吓人。那时化生活已经无法自理,我帮他擦洗身子,他像个孩子似的不好意思,轻轻地说:“脏。”我心里很不好受,一个曾经那么要强的人,现在只能任人摆布,在家待了几天,大概母亲跟他说了什么,有一天他跟我说:“你工作忙,先回去吧,有了特殊情况再回来。”我嗯了一声,一出门眼泪就下来了。

过去,我曾经很不喜欢“父啊”这个称谓,觉得它土,乡里乡气的,当着别人的面都叫不出口。现在,我却特别怀念可以叫“父啊”的时光。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多么希望一直这么叫下去:

父啊!我的父啊!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用倒叙的手法,先写父亲临终时的情景,渲染气氛,继而由眼前之景转入对往事的追忆,突出了“我”对父亲的怀念。

B.小时候家里穷,孩子多,父母对我们照顾不过来,“我”很少得到娇惯、宠爱,因而和父亲并不很亲,只觉得他高大威严。

C.父亲为人懦弱,在外胆小怕事,以致丢职、抄家、遭窃,这些变故严重刺痛了“我”幼小的心灵,在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

D.文章十分注重于细微之处写人,在画波浪线的语句中,一个“脏”字写出了父亲尴尬不忍、不想拖累儿子的复杂心理。

2.文章为什么以“父啊,我的父啊”为题目?

3.从全文看,作者眼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1.C 2.①与结尾相互照应,串联起对父亲的认识变化的过程,使文章结构完整,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②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文章所写主要人物,渲染浓烈的情感,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 3.①为人善良、厚道,相信他人。从当村会计时借钱粮之事可以看出。②教子严厉,甚至粗暴,但也有温情的一面。从责打孩子、送子读书等事可体会到。③卑微虚荣的背后有强烈的自尊,从对我态度的变化和在赴宴一事上的表现可感受到。 【解析】 1.试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项,“父亲为人懦弱,在外胆小怕事,以致丢职、抄家、遭窃”错,文中说:父亲当村会计时,“村民从队里借点钱、粮什么的,他从来不记账。到年底一查账,亏空了,谁也不认账,只好由他赔偿,于是,会计的职位丢了,家也被抄了”,这说明父亲为人善良、厚道,相信他人。故选C。 2.试题本题题目是“文章为什么以“父啊,我的父啊”为题目”,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标题作用能力。本文的标题“父啊,我的父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点明了文章所写的主要人物是“我”的父亲,同时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文章先写在自己在父亲弥留之际赶回家,见了父亲最后一面,而父亲对于“我”“父啊,父啊”的深情呼唤,却并没有什么意识。然后写了介绍了唤父亲“父啊”的原因,也点明了自己小时候与父亲并不亲。然后写了那时不理解父亲是善良,而是认为父亲那时是懦弱,太容易相信别人,致使自己丢了工作,家也被抄了;然后写那时父亲打“我”,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副暴君的嘴脸。直到长大懂事后,听到村人夸老徐家的孩子懂事有教养,“我”才对父亲的严厉有了一丝感激。父亲坚持冒雨送“我”去上学,“我”回头看见父亲“原地站着”,“我”鼻子有点酸酸的,体会到父亲温情的一面;然后写“我”工作后,父亲对“我”的变化和在赴宴一事上的表现,“我”体会到了父亲卑微虚荣的背后有强烈的自尊,理解了父亲。文章以“父啊,我的父啊”串联起了“我”对父亲的认识变化过程,使文章结构完整。且与结尾“我多么希望一直这么叫下去:‘父啊!我的父啊’”相互照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聪明误

于国方

田大妈被电动车撞了,住进了医院。

她先是给女儿圆圆打电话,电话始终处于通话中。无奈之下又给左邻李婶、右邻铁爷打了电话。

李婶和铁爷闻讯后,二人几乎是脚前脚后赶到了医院,看到田大妈正灰头土脸地躺在床上接受检查。给量血压的是田大妈当护士的娘家侄女。

看到两个邻居都赶来了,田大妈心里有了依靠。不由得在心里叹息道:“远亲不如近邻,这年头连亲闺女也指望,不上哩!”

李婶嚷道:“伤哪里了?重不重?”见胳膊腿没有事,只是脸蹭破了一点皮儿,又没出太多的血,又嚷道:“最好做做CT,拍拍片子,做个胸透,来个全检。”

铁爷抖抖裤管上的泥土说:“还要住院观察几天,伤筋动骨一百天呢。”

李婶说:“不能便宜那肇事的主儿,电动车撞人负全责。”

铁爷赶忙问:“报警没?”

田大妈回答说“报警了。”

铁爷说:“既然报警了,那就办理住院手续吧。”

田大妈说:“不严重,不严重。”

李婶说:“你这人就是菩萨心肠,出了这个门,再有个啥毛病的,谁还肯认账?”

铁爷说:“就是,就是。”

这时候,田大妈的手机响了,是女儿打来的。田大妈说:“你快过来,我被撞伤了,在医院里治疗呢。”

圆圆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医院时,田大妈已经收拾妥当。铁爷给接的水,李婶给擦的脸,单等着圆圆来办理住院手续。

圆圆却说:“不住了,咱们回家。”

李婶说:“从没见过这样的闺女,这么不关心娘!”

铁爷气得说不出话,怒气冲冲地盯着圆圆。

圆圆的眼里含着泪水,说:“那肇事的主儿死了。”

铁爷、李婶、田大妈闻听此言同时惊异地“啊”了一声,大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田大妈说:“我都感觉不咋的,他咋的就死了呢?”

铁爷赶紧拽起田大妈:“不住了,这事儿搞大了。”

李婶说:“那咱们赶快撤!”

一伙人匆匆忙忙走出医院,却见医院的大门前站着一个帅小伙。小伙子见了圆圆点头哈腰地赔着笑脸打招呼,而圆圆紧紧地绷着脸,一副不理不睬样。

田大妈定睛一看,头皮猛地一紧,头发梢儿竖了起来,面前的小伙子就是那肇事的主儿,他不是已经死了吗?难道大白天的活见鬼了不成。田大妈使劲地揉揉被太阳刺得生疼的一双老眼,迷迷糊糊地看着女儿。

圆圆不屑地说:“他就是你眼巴巴地盼着要见的女婿。今早我刚到单位,他急乎乎地给我打电话说,骑车撞了一老太太,感觉也不怎么严重,可那老太太倒地后没有爬起来,怕被讹,只好报了警,让当警察的哥们儿来处理。”

田大妈对女儿说:“人家报警,也是公事公办,没有错。”

圓圆说:“他千不该万不该,又央求我到医院打探一下,在医院里找人通融通融,来一个大伤化小,小伤化了!”

铁爷怒喝道:“这混账东西,不是玩意儿!”

“这年……”李婶叹了一口气,再也说不出话来。

圆圆抹着眼泪说:“就当他已经死了吧!”

小伙子哀哀地站着,被批得浑身直淌汗珠子。

田大妈惋惜道:“别人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高兴,今遭儿我算是丢大人了!”

其实,田大妈心里也有说不出来的愧!她只顾惦记着,女儿的终身大事,在人行路上走了偏儿,不自觉地上了行车道,与迎面而来躲闪不及的骑电动车的小伙子撞在了一起……

田大妈见小伙子倒地不起,也怕被讹了,索性闭上眼睛,任“120”把自己倒腾进医院里。

李婶和铁爷讪讪地笑着离开了。太阳地里,只剩下了一老二小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瞅瞅你,三足鼎立着……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开篇突兀,先声夺人,一下子把读者带进了紧张的氛围中,同时又有很强的悬念感。

B.铁爷和李婶一个劲儿地劝田大妈检查和住院,因为他们作为邻居很关心她的身体健康问题。

C.圆圆让她妈妈不住院而回家的行为,表明她与男朋友通过电话,并知道了男朋友撞的人就是她妈。

D.铁爷和李婶让田大妈不住院,赶紧撤,是因为他们担心她被“死者”家属讹诈。

2.小说的题目“聪明误”内涵丰富。请简析“聪明误”在文中的含义,以其中一个人物为例简析“聪明误”的具体体现。

3.画横线的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试简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同时,也对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过程列出了“禁止情形”。《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给“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写一封信,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提出你的意见与希望。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对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除了海水变暖和酸化外,海洋中氧气含量下降也导致海洋生物、化学和物理平衡发生变化。近日,这一结果发表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向马德里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递交的报告中。没有氧气就没有生命,即便是在大海中也一样。而目前在许多海域,海水中的氧气含量正在持续减少,导致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受到限制,未来也可能对渔业和海洋经济造成致命的后果。由于海水氧气的减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全球变暖驱动的,对马德里世界气候变化会议的参加者来说,IUCN的报告是又一个“警钟”。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对于上班族来说,早晨时间非常紧张,他们往往草草吃点东西,甚至不吃早餐,就去上班了。而到了晚上,_______,饭菜常常十分丰盛,他们大多饱餐一顿,以补回早餐的不足。但营养专家提醒:_______ ,从人的生理需要来看,早餐应当有质有量,因为白天的人体活动特别是脑力活动需要能量和各种营养素。而晚餐太丰盛,________,再加上晚饭后又没有多少活动,容易造成能量过剩,导致发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一次院士沙龙上,科学家们呼吁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当下要重视基础研究,尤其是数学领域的研究。这番讨论可谓直击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______。 近些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所有人都高呼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欣喜于我们拥有全球多少个“第一次”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愈加________——我们在算法上的创新和发展是不够的。____________,我国数学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可以说是非常扎实的,但是有多少数学家投入到了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中,有多少懂数学又关注人工智能的科学家在潜心进行基础算法的研究?答案并不乐观。在这一轮人工智能高潮的掀起过程中,(     )。 无论在什么时候,人工智能实现行业革新、技术突破、产业化推进,都必须以基础算法的突破作为基石。有人说现在正处在人工智能爆发的_______,如果这种说法可靠的话,那真得要好好想一想,我们是否能够在基础算法和重大基础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痛点  突现  扪心自问  转折点

B.痛点  凸现  平心而论  临界点

C.热点  凸现  扪心自问  临界点

D.热点  突现  平心而论  转折点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算法起了重要作用,而中国最缺的就是算法

B.算法起了重要作用,而算法是中国最缺的

C.起了重要作用的是算法,而中国最缺的就是算法

D.中国最缺的算法起了重要作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实现技术突破、行业革新、产业化推进,都必须围绕基础算法突破为基石。

B.人工智能实现产业化推进、行业革新、技术突破,都必须突破基础算法这一基石。

C.人工智能实现行业革新、技术突破产业化推进,都必须以基础算法的突破为基石。

D.人工智能实现技术突破、行业革新、产业化推进,都必须以基础算法的突破为基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