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云出岫 凌鼎年 日本人在长江口登陆后,占领了仓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云出岫

凌鼎年

日本人在长江口登陆后,占领了仓城。指挥部设在了乌梅园内。

带队的酒井铃木少佐是中国通,他很快从地方志上查得,乌梅园真正的园名是五美园。史书记载,此园因石美、水美、树美、花美、建筑美而称五美园。乌梅园是以讹传讹而致。

酒井铃木想,五美园既以石美为首,必有奇石怪石。然而园内太湖石虽不少,但看得上眼的没几块,这使他颇失望。

后来,他从一本清人著的《仓城园林志》里知道:五美园有两块奇石,一曰“秋意阑珊”,一曰“春云出岫”。这两块名石均系太湖石,均高约寻丈,似一对姐妹石。

酒井铃木好兴奋。原来他岳父一生嗜石,故而酒井铃木每到一地,必寻觅奇石怪石。

酒井铃木想,高达寻丈的太湖石不可能说拿走就可拿走。他估计还在园内,遂下令在园内掘地三尺也要把两块太湖石找出来。

园内池塘抽干后,果真在淤泥中找到一块太湖石。经水洗后辨认,乃“秋意阑珊”。而“春云出岫”则遍寻无着落。

据书上介绍,两块名石尤以“春云出岫”为名贵。何以见得呢?据说此石不但具备“瘦、皱、漏、透”四大特征,而且此石九九八十一洞,若在石底燃香,袅袅上升之香烟,会从一个个洞口轻轻溢出飘出,犹如云自岫出,故名“春云出岫”。

经暗访明查,酒井铃木相信,“春云出岫”仍在仓城,他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觅得“春云出岫”。

酒井铃木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但仓城百姓好像达成了什么默契,老老少少一概推说“不知道”。酒井铃木还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罚之下必有懦夫”。他贴出了一告示,大意是有知道“春云出岫”之下落者,重重有赏;凡知情不报或故意藏匿者,一经发现,格杀勿论。

终于有一无赖贪图赏银,去酒井铃木处告了密。

酒井铃木令手下把钟先生请了去。

酒井铃木很是客气,把钟先生待若上宾,他从中国的石痴米芾谈起,谈到他岳父爱石成癖的种种故事,最后酒井铃木说宝剑赠英雄,名花配美人,此谓各得其所。言下之意,“春云出岫”“秋意阑珊”两块名石若让他岳父来保存,是最适宜不过的。

钟先生面无喜忧,不置可否。

酒井铃木不气不火,像拉家常似的对钟先生说:“若交出,也算交个朋友;若执意不交,就等于逼我开杀戒,唯有以仓城百姓性命相抵了。可考虑三日……”

三天后,酒井铃木登门拜访钟先生。依然如拉家常。他开导钟先生:“人重要呢,还是石重要?石乃身外之物,为了藏石而不惜以命换取,何苦呢,命都没有了,石有何用?为了区区一石,而使良多无辜死于非命,你何忍呢?……”钟先生手里玻璃茶杯竟被一下捏碎,手上鲜血直流,他攥紧拳头,说道:“此话似乎该我来讲,为觅一石而动杀机。岂不心如铁石,失了人性!”

“放肆!”酒井铃木气得发昏。

钟先生淡淡地说:“何必动怒呢。我可以交出‘春云出岫’,但须答应我三个条件。一,‘春云出岫’要好好爱护;二,石既交出,不能杀我仓城百姓;三,须举行交接仪式,且当场表演‘春云出岫’之奇观,让大家一睹为快。”

那天,钟先生一袭青布长衫。人到齐后,钟先生即命人把“春云出岫”石置于厅中,他取一棒香,点着后放于最下面一洞穴内,不一会儿,烟气自最下面的洞口开始散溢出来,烟气慢慢上升,最后九九八十一洞,洞洞飘烟,堪称奇观,且此香其香无比,不知为何物所制。

酒井铃木带头鼓掌,一时掌声四起,但酒井铃木只拍了几下就瘫了下去。那天前来观看“春云出岫”的日本人一个个命丧石前。

据后来清理现场的人说,钟先生紧紧地抱着那“春云出岫”石,两只手掰也掰不开。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叙述乌梅园的来历和酒井铃木岳父痴石的故事,对酒井铃木强索“春云出岫”这个主要情节起了补充说明的作用。

B. 小说对告密者一笔带过,但是他引出了钟先生的出场,把酒井铃木和钟先生联系在一起,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 小说善于用细节表现人物心理,如“手里玻璃杯竟被一下捏碎”“攥紧拳头”等动作流露出钟先生难以抑制的愤怒之情。

D. 钟先生和酒井铃木的两次对话场景,写出了酒井铃木始终温和的态度和钟先生前后不一的反应,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2.结合文本,谈谈以“春云出岫”为题有何好处。

3.小说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写酒井铃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 D 2. ①增强小说的神秘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③代表着中华民族高雅珍贵的传统文化,富有象征意味。 3. ①酒井铃木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②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酒井铃木贪婪的心理和阴险毒辣的性格。③反衬出钟先生誓死守护中国文物的民族气节。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项,“写出了酒井铃木始终温和的态度”错误,从文中来看,酒井铃木对钟先生的态度并非“始终温和”,如“‘放肆!’酒井铃木气得发昏”。故选D项。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文本,谈谈以‘春云出岫’为题有何好处”,然后分析标题的内容,再看这一标题在情节上、主旨上、艺术效果上等方面的作用。“春云出岫”是一块奇石,小说从日本人仰慕“春云出岫”之名想要占为己有到寻找“春云出岫”再到结尾用“春云出岫”杀死日本人,小说情节围绕“春云出岫”展开,可见标题“春云出岫”是文章的线索;“春云出岫”象征中华民族的高雅珍贵的传统文化,小说以此为题彰显了文章的主旨;小说中钟先生和大多数人在保护“春云出岫”的过程彰显出民族气节,而酒井铃木在谋夺“春云出岫”的过程中展现出贪婪无耻的嘴脸,这是小说标题在人物形象上的作用;从标题的艺术效果来看,“春云出岫”富有诗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写酒井铃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然后分析酒井铃木的形象特点,再分析这一形象在情节展开、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主旨凸显方面的作用。从文中来看,酒井铃木想要侵占“秋意阑珊”和“春云出岫”两块奇石,想尽各种方法威逼利诱,展现出他的贪婪狡猾和阴险毒辣;从情节上来看,因为他是中国通,所以他能够知道这两块奇石,因为他的岳父嗜石,所以他想侵占这两块奇石,这就有了下文多方寻找“春云出岫”的举动,才有了钟先生保护“春云出岫”的表现,可见酒井铃木推动小说情节的展开;从对人物的作用角度来看,酒井铃木的阴险狡诈以及毒辣反衬出钟先生誓死守护中国文物的民族气节。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

①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②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括得很恰切。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作“志”。“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比如《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③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白居易写《长恨歌》,陈鸿写《长恨歌传》、白行简写《李娃传》等等,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像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像正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则正是讲求文采。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停止。

④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宋代的小说大致是根据史事记载完成的,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同唐代小说大不相同。后来人们写了各个朝代的历史小说,大都走了宋代传奇的路子,即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的,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

⑤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

⑥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不寻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红楼梦》的道路,是《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到了《红楼梦》,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小说,就走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

⑦中国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大致就是如此。

(节选自吴组湘《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1.关于小说的起源,有两种说法:①小说起源于劳动(见《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②小说起源于神话传说。对这两种说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法①指小说的源头是劳动,说法②指小说的源头是神话传说。

B.说法①指小说的源头是劳动,说法②指小说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神话传说。

C.说法①指小说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劳动,说法②指小说的源头是神话传说。

D.说法①指小说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劳动,说法②指小说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神话传说。

2.从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金瓶梅》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不属于同一阶段,《金瓶梅》和《红楼梦》也不属于同一阶段。

B.《金瓶梅》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不属于同一阶段,《金瓶梅》和《红楼梦》则属于同一阶段。

C.《金瓶梅》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属于同一阶段,《金瓶梅》和《红楼梦》不属于同一阶段。

D.《金瓶梅》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属于同一阶段,《金瓶梅》和《红楼梦》也属于同一阶段。

3.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个给小说做出明确定义的是梁代的萧统。

B.“话本”即“话本小说”,是宋代兴起的。

C.作者说“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白居易写《长恨歌》,陈鸿写《长恨歌传》、白行简写《李娃传》等等,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可见《长恨歌》是一部传奇小说。

D.《金瓶梅》是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署名是兰陵笑笑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代乾隆年间有甲乙两个书法家,甲极认真地模仿古人,讲究每一画都要酷似某某。如某一横要像苏东坡的,某一捺要像米芾的。一旦练到了这一步,他便颇为得意。乙则正好相反,不仅苦苦地练,还追求每一笔每一画都不同于古人,讲究自然,直到练到了这一步,才觉得心里踏实。

有一天,甲嘲讽乙说:请问仁兄,您的字哪一笔是古人的呢?乙并不生气,而是笑眯眯地反问了一句:也请问仁兄,您的字究竟哪一笔是您自己的呢?甲听了,顿时张口结舌。

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仔细阅读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写出它的寓意。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2015 年的夏天,很多压力山大的都市白领纷纷购买被称为减压神器的成人版涂色书——《秘密花园》。但实际上,________,同样用彩色笔涂涂画画,有人会觉得身心愉悦,也有人反而觉得更压抑了,满足于专注静心的创作过程以及色彩带来的心理安抚,_______ ,但如果太过于追求作品的成功,涂色后反而会感觉压力更大。因此,心理学家建议,想通过《秘密花园》减压的朋友,不要有太强的目的性,自然而然地享受这个过程就好。如果生活中真的遇到问题,____,而不是通过涂画来逃避现实。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无论汉语曾有怎样的辉煌,                                         。我们的汉语在今天遭遇的正是这样的尴尬局面。

汉语就只是一种死去的语言             汉语在东方就会失去至尊地位

如果我们不能激活这一语言             至多是一个小语种、一种方言

人们不会再以汉语为思维血脉和精神指向 不能使这一语言温暖人、关怀人、洞明人生世界

A.⑤②①④③⑥ B.③⑥②④⑤① C.⑤②③⑥①④ D.③⑥①④⑤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