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本诗描绘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的隐逸情怀。那么诗歌是如何将这两...

本诗描绘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的隐逸情怀。那么诗歌是如何将这两个场景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考点:内容、主题)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是诗人从尘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突出了诗人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主题的把握。诗歌的内容是诗人描写的对象,反映了诗人的情感和态度,而诗歌的题材和内容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做这种题的通常思路是:首先,看作者,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即知人论世;其次,结合诗歌中的注解,进一步了解内容;第三,如果有选择题,可以在选项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就是细读诗歌文本,对其中的意象,带有情感的字眼,要紧紧地抓住。本诗描绘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的隐逸情怀。题干要求结合全诗加以分析,诗歌是如何将这两个场景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先找出描写江边和山中的诗句,然后从它们意境特点的相似性来谈二者的统一性。“渔梁渡头争渡喧”这是江边的场景: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但诗人静默观之反映了他内心的恬淡;而“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正是山中的画面: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这两处的统一在于诗人的心境的淡然超脱,表现的是他俗世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陶醉,所以说这两处的意境是统一的,与诗人的内心有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夜归鹿门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两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比较,让人感知到诗人洒脱的胸怀。

B.诗歌的三、四句,写世人回家,诗人却离家去鹿门,两种归途的比较,表露了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和对世俗的厌恶。

C.诗歌的五、六句,写在攀登鹿门山的路上,月光照着树林,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表现出隐逸的情趣。

D.诗歌的七、八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尘世隔绝,与山林做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查看答案

《菩萨蛮(其二)》写了哪个地方的好?简要概括美在何处。

 

查看答案

《登岳阳楼》中主要描绘了哪里的景象?景象是怎样的?

 

查看答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是哪两句?

 

查看答案

在诗歌《夜归鹿门歌》中作者身居何处?选择了哪些基本意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