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8月13日,新疆国道217线约900公里,...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813日,新疆国道217线约900公里,铁力麦提隧道北面出口处,漫天雪花从天空飘落,满山一片雪白,八月飞雪给途中的游客带来惊喜,纷纷停下车,感受这夏日的冰雪世界。

B.有人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读读武侠小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人担心将这些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的武侠戏、江湖情纳入课堂教学,会在学生心中增加暴力文化的“因子”。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

C.在此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励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

D.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了“中国梦”的号召,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A项,偷换主语,“纷纷停下车,感受这夏日的冰雪世界”的主语由之前的“八月飞雪”偷换成了“游客”,结构混乱,在“纷纷”前加上“游客”; B项,“对这种观点”错误,“这种观点”有歧义,因为前面提到了两种观点,可将“对这种观点”改为“对于前者观点”或“对于后者观点”; C项,“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错误,搭配不当,“赢得”和“胜负”不能搭配,将“胜负”改为“胜利”。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徽州的老房子,除了粉墙黛瓦外,高低错落的五叠式马头墙也似一首歌曲,抑扬顿挫、起伏变化,体现了皖南民居独特的韵律。

②在北京大学的求学生涯,俞敏洪不仅在学业上收获颇丰,而且也与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尤其是同一宿舍的,简直如手如足

③语文教师大多非常感性,尤其是遇到自己喜欢的文章,总是爱不释手,很想与学生一起分享,在授课时也总是能上得得心应手,行云流水

④日本政府非法将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完全是他们和右翼分子一起苦心孤诣策划的闹剧,中国人民绝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⑤有的揶揄是有伤害性的,如起绰号、叫诨名、说不三不四的话,这时候揶揄就会被当作是骚扰、欺凌、精神虐待。

⑥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险境,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②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一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韩愈认为即使是圣人同样需要老师的指导,文中用孔子拜多人为师来证明此观点,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

[元]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前三句,写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B.接下来,“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写尽了自己现在所居官场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采用了实写的手法。

C.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

D.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作者感叹:人生易老,好景不长,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E.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

2.作品末尾三句化用宋词人秦观的《满庭芳》的词句“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肇,字子开,举进士,调黄岩簿,擢崇文校书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太常自秦以来,礼文残缺,先儒各以臆说,无所稽据。肇在职,多所厘正。兄布以论市易事被责,亦夺肇主判。滞于馆下,又多希旨窥伺者,众皆危之,肇恬然无愠。元祜初,为中书舍人。门下侍郎韩维奏范百禄事,太皇太后以为谗毁,出守邓。肇言:“维为朝廷辨邪正是非,不可以疑似逐。”不草制。四年,春旱,有司犹讲春宴。肇同彭汝砺上疏曰:“相与饮食燕乐,恐无以消复天变。”翼日,有旨罢宴。蔡确贬新州,肇先与汝砺相约极论。会除给事中,汝砺独封还制书,言者谓肇卖友,略不自辨。肇在礼院时,启亲祠北郊之议。是岁当郡,肇坚抗前说,既而合祭天地,乃自劾,改刑部。请不已,出知徐州,徒江宁府。帝亲政,更用旧臣,数称肇议礼,趣入对。肇言:“宜于此时选忠信端起之士,置诸近班,以参谋议,备顾问。与夫深处法官,亲近普暬御,其损益相去万万矣。”贵近恶其语,出知瀛州。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日食四月朔,当降诏求言。肇具述帝旨,诏下,投匦者如织。章惇恶之,欲因事去肇,帝不听。布之拜相,肇适当制,国朝学士弟草兄制,唯韩维与肇,为衣冠荣。建中靖国元年,太史奏日又当食四月。肇请对言:“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言发涕下,帝悚然顺纳。崇宁初,落职,谪知和州。四年,归润而卒,年六十一。肇天资仁厚,而容貌端严。自少力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法。更十一州,类多善政。绍兴初,谥曰文昭。

(节选自《宋史·曾肇传》)

(注)①暬御:左右亲近的小臣。②投匦:臣民向皇帝上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B.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C.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D.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朔,农历每月月中。古人用“晦”“朔”“望”既望等名称来标识日期。

C.衣冠,“衣”指衣服“冠”指帽子。“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D.经传,原指经典和注释、阐述经义的著作,后来泛指比较重要的古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肇博览群书,熟悉礼制。他努力学习,广泛阅览;太常礼院从秦朝以来文献残缺,他做了许多工作,关于礼制的见解多年后仍然受到肯定。

B.曾肇稳重自持,处事冷静。他受兄长牵连被撤官,但并不钻营,平和淡定;为蔡确辩护一事,言者认为他出卖朋友,他也不为自己辩解。

C.曾肇刚毅正直,敢于直言。太皇太后要罢黜韩维,他说韩维明辨正邪,拒绝起草命令;春旱时官吏饮宴,他同彭汝砺上疏请求禁止。

D.曾肇忠诚国事,屡遭排挤。他建议选拔贤良,不要亲信近臣,结果被排挤出京;起草诏令征求臣民意见,招致章惇厌恶,想借机打击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儒各以臆说,无所稽据,肇在职,多所厘正。

(2)帝亲政,更用旧臣,数称肇议礼,趣入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忠诚

闫岩

奶奶年纪大了,逐渐变得痴呆,为了方便照顾,我们终于说通了她到城里来生活,还专门为她请了护工。可不到一个月时间,我们就换了三个护工,且三个护工都是为同一个原由辞职的。奶奶不是不好伺候,而是不听话,谁敲门都给开,有时还会趁人家干活注意不到她时把防盗门打开也不记得关,人家都怕万一有坏人进来家里有个什么闪失担待不起。尽管我们和每一个护工都讲了很多好话,也给奶奶一次次灌输在城里随便开门的利害关系,奶奶还是“屡教不改”,所以每个护工都走得义无反顾。

爸爸怕妈妈着急生气,一直解释奶奶是在农村里生活习惯了的缘故,村里人朴实、纯洁,无论谁家,出门都是不关门的,也不会出什么事。爸爸还会对妈妈一遍遍地讲奶奶一个人把他带大,供他上学的不容易,人老了毛病多了希望妈妈多担待一些。妈妈虽在城里长大,也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叹口气后,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在请不到护工的这段时期,请假在家里照顾奶奶。

奶奶也不是经常糊涂,在她不糊涂的时候喜欢和我说话,我下班玩儿电脑时她还会守在我身边默不作声地看着我。于是,我趁机给她讲在城里不能乱开门的道理。奶奶说她知道,她不会随便开门的。我很兴奋,以为我的话起作用了,赶紧跑到爸妈面前炫功。妈妈说,奶奶清楚的时候对谁都说她知道,糊涂起来根本就不知道。

我们曾经带奶奶到市里的大医院检查过多次,也按医嘱让奶奶按时治疗吃药,并没什么效果。

一次,我在电脑上玩儿“血战上海滩”游戏,奶奶看着我打鬼子,情绪很激动,竟然拿起拐杖在我的电脑屏幕上狠狠地敲了一棍子。幸亏她力气不大,电脑显示器才免受断命的灾难。

当时我也很激动,大喊一声,“奶奶你想干嘛?”奶奶举起拐杖又要敲屏幕,还振振有词地说,“我要打死那些日本鬼子。”

我这才明白奶奶一激动又犯糊涂了,游戏让她还原到了战争年代,她可能又想到了死在战场上的爷爷。可见奶奶恨日本鬼子真是恨得咬牙切齿。

我把电脑关上后,安慰了奶奶一番,就把奶奶送到了她的卧室让她休息。可她却不肯躺下,又在她带来的箱子里不知道翻腾什么。不一会儿,我看见她翻出来一个老相册。

奶奶拿着相册翻开了第一页,还把我叫到跟前指着一张黑白照片对我说,这是你爷爷。照片是五寸的,已经发黄,但爷爷穿着军装的样子很帅气。奶奶盯着爷爷的照片看了好半天,絮絮叨叨地讲起了她和爷爷的故事。

奶奶说,爷爷那时候在部队当八路军,还是老家一带的地下党,她就在家当爷爷的联络员,在家乡一带收集情报再传达给爷爷。奶奶说,她也想入党,可是爷爷不让,说是做党员太危险,但是共产党利用她提供的情报消灭了好多鬼子。

说起这些,奶奶很骄傲很自豪的样子。奶奶说,她虽然不是党员,但对党却像爷爷一样忠诚,从不干出卖党的事。

奶奶还说,那时候爷爷像只猴子一样,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出现在她身后,能把她吓一跳。所以,她总是喜欢开门看外面有没有爷爷的身影,她期盼爷爷能经常回来看她……

听了奶奶讲了她和爷爷的故事,我很感动。原以为奶奶只是一个农村妇女,什么都不懂,没想到她竟然也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不仅和爷爷有着深厚的感情,还为党做过这么大的贡献。

那次,妈妈说她有事,让我在家照顾奶奶。偏偏这时奶奶又犯糊涂了,不时地去开门在门口张望,口中还胡乱唠叨着:“怎么这么久也看不到人,不会出什么事了吧?”

我想,奶奶有可能又穿越到了战争年代,她在等爷爷回来呢。于是,我没急于拉她回来,而是问:“奶奶,你又在等爷爷吧。”奶奶点点头说:“是呀,你爷爷都好几个月不回家了,是不是被日本鬼子打死了?”

我笑着对她说:“不会的,奶奶,你快关上门吧,爷爷回来会敲门的。咱家里藏着共产党的重要情报,万一让鬼子看到了那可不得了。”

奶奶一听,果然赶紧关上了防盗门,还唠叨着:“对呀,我怎么忘了,屋子里藏着情报呢,我不能开门,亏得你提醒我。”奶奶怕门没关牢,又推了一下才放心地回到了沙发上。

从那天起,奶奶再也不乱开门了,当她犯糊涂时总是自己唠叨:“我不能开门,屋子里藏着共产党的情报,我不能开门,不能……”

(选自2014年第8期《小说月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奶奶因为爷爷的英勇牺牲变得痴呆后,不时糊涂,开门张望爷爷归来,导致家里为她请的三个护工最终因她的“屡教不改”而辞职。

B.③、④两段写爸爸对妈妈的解释以及妈妈的通情达理,在文中可以说是赘笔,完全可以删去。

C.文中写奶奶举起拐杖狠敲屏幕一棍子,且振振有词说“我要打死那些日本鬼子”,反映了植根于她内心深处的“忠诚”。

D.小说主要通过侧面描写(如:三个护工的辞职)与正面描写(主要是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来刻画奶奶这一人物形象的。

E.小说以奶奶生病糊涂为线索,逐步展开故事情节,为揭示主题服务。

2.小说写到爷爷的故事,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分析奶奶这一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