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脉博 玷辱 梗概 煞风景 箭拔...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脉博     玷辱     梗概    煞风景    箭拔弩张

B.伛偻     驯顺     尺牍    紧箍咒    出人头地

C.晋升     疏朗     噩梦    九重宵    五体投地

D.修茸     扼守     尴尬    桃花源    投笔从戎

 

B 【解析】 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 A项,脉博(搏),箭拔弩张(剑) C项,九重宵(霄) D项,修茸(葺)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yì)       (pì)      财(hèng     然长逝(kè)

B.养(gòng  (zhēn)    过关qiǎ      踽踽独行(

C.(guǎng)    (pì)      像权(xiāo     头角(

D.rěn   (pēi)     事(gēng     边际(zháo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于敏:愿将一生献宏谋

少年于敏有一个执着的信念:在那个内乱外侮的国土上,尽管自己不能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驰骋沙场,但他相信,总会有诸葛亮、岳飞式的盖世英雄出现,能够荡寇平虏,重振河山。于敏怎么也想不到,半个世纪后,自己会成为这样的“盖世英雄”。

1945年高中毕业后,于敏考取了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但他发现强调动手能力的工科,并不适合“心灵手不巧”的他。沉静好思的性格使他更倾心于理科,他喜欢并选修了理论物理,并最终弃工从理,转至理学院物理系。

1951年研究生毕业后,他被我国核物理学家彭极武和钱三强器重,调入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于敏的研究对于中国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他很快就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站在了国际前沿。

1962年,在原子核理论中创立了集体运动模型的丹麦诺贝尔物理学类得主A.玻尔亲自邀请他去哥本哈根,于敏婉谢。与同时期从事核武器研制的大多数同仁不同,于敏不曾出国留学或进修。于敏那时不曾迈出国门一步,他对此有些许遗憾。“如果生在现在,重新上大学,我当然会留学。”他说。“土专家”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交流和广阔视野,但留学后须“回国再给国家做点事儿”,而且“不要到老了才回来,落叶归根只能起点肥料作用,应该开花结果的时候回来”。

1960年12月,我国做出部署,由核武器研究院集中攻关,突破原子弹,同时,原子能研究所先行一步对氢弹做理论探索。

1961年1月12日,于敏作为副组长领导“轻核理论组”,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

于敏感到很突然,甚至有些不解。他内向沉默,喜欢做基础理论研究,不喜欢搞应用研究,自认为不适宜从事研制氢弹这种大系统科学工程。而且,他当时的原子核理论研究正处于可能取得重要成果的关键时期。

不过,于敏没有犹豫,因为他忘不了“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带给他的惨痛记忆,他忘不了少年时代的那个关于“盖世英雄”的信念。

“这次改变决定了我的一生。”于敏说,“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核式器是一种保障手段,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

于敏的身影在这条道路上渐行渐远,消失于公众的视野。他的夫人孙玉芹甚至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工作,二十多年后才恍然,“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

1960年到1965年年初,“轻核理论组”在于敏等人的带领下,对氢弹原理和结构做了初步探索,并解决了一系列热核材料燃烧的应用问题,写了六十多篇论文,但均作为秘密文件保存。

1965年9月底,于敏率领研究人员赶在国庆节前夕奔赴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利用该所假期间空出的J501计算机完成了加强型原子弹的优化设计。

同年10月下旬,于敏为上海研究人员做了“氢弹原理设想”系列学术报告,提出了两级氢弹的原理和构形的设想,并在计算机上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

在上海的近百个日夜,于敏形成了一套从氢弹初级到能量传输到氢弹次级的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方案。

氢弹原理一突破,大家斗志昂扬,恨不得立马就造出氢弹。但是,氢弹原理还需经过核试验的检验。接下来的一年,于敏他们忙于氢弹原理试验准备工作。

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动。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第四个掌握氢弹原理和制造技术的国家。

但在试验现场的于敏,看着蘑菇云翻滚而上,仍不觉得圆满,直至听到测试队报来的测试结果时,脱口而出:“与理论预估的结果完全一样!”

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的称呼,于敏并不接受。“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他说。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1月10日,有删节)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高中毕业后,于敏考取了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最终弃工从理,转至理学院物理系。原因是强调动手能力的工科,并不适合“心灵手不巧”的他,他更倾心于理科,喜欢并选修了理论物理。

B.A.玻尔亲自邀请于敏去哥本哈根,于敏婉谢,留在国内。原因是于敏对祖国的热爱,他要为祖国做贡献。

C.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于敏带领“轻核理论组”对氢弹原理和结构做了初步探索,并解决了一系列热核材料燃烧的应用问题;率领研究人员完成了加强型原子弹的优化设计。

D.于敏积极领导参加了氢弹原理试验工作,提出了两级氢弹的原理和构形的设想,并在计算机上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形成了一套从氢弹初级到能量传输到氢弹次级的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方案。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年于敏有一个执着的信念:自己要成为诸葛亮、岳飞式的盖世英雄,荡寇平虏,重振河山。半个世纪后,他真的成为这样的“盖世英雄”。

B.研究生毕业后的于敏很快就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于是于敏的研究对于中国来说具有开创性。

C.于敏说:“如果生在现在,重新上大学,我当然会留学。”话语中有些许遗憾,因为他认为“土专家”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交流和广阔视野。

D.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与理论预估的结果完全一样,中国成为第四个掌握氢弹原理和制造技术的国家。

3.于敏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获得了较高的声望。在这些成绩和声望的背后定有美好的品质做支撑,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以“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乐声粗重的特点;以“________”一句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

(2)《师说》中,韩愈认为存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落木之声、长江之势。

 

查看答案

按照作者的设想,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并且它们还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对于鲤鱼“科学家”的这种荒谬见解,其他的鱼可能会怎样反驳?请你试着用简洁有力的语句将它们写出来。

 

查看答案

找出下面一段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四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1932年,华沙镭学研究院举行落成典礼,镭的发明者居里夫人被簇拥到主席台上,接受鲜花与掌声。忽然,居里夫人好像在人群中发现了什么,急急离开了主席台,一直走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弯下腰,深情地吻了她的两颊,随后推着坐着轮椅的老妇人向主席台走去。是谁,值得居里夫人如此尊敬?原来是居里夫人小学时的老师,在居里夫人眼里,尽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就,都应当记住自己过去的老师,是他们为自己的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