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近日,一名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红网络,她认...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近日,一名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红网络,她认为2000元不够花,希望母亲每月给4500元,但却遭到母亲的拒绝。她觉得自己很委屈。

材料二:据人民日报报道,近日,00后复旦新生曾健宇向父母“借钱”上大学一事,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据曾健宇同学介绍,他在暑期通过做家教挣了 3000元,其中一部分用来交了学杂费,剩下的是找父母“借”的。目前,他每月的生活费为1700元。此前,父亲跟他说过,“你18岁以后的钱都是向我借的,以后都要还的。”曾健宇表示,以后会逐步将钱还给父母。

以上二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学会独立 父母,是我们温馨的避风港;父母,是我们撒娇时的依靠;父母,是我们物质上的来源,精神上的支柱。但是,我们是否想过,有一天,父母会离我们远去,或许是我们离开父母远行,我们总有一天要学会独立。 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意识,是我们学会独立的基本要求。当代大学生,吃好的买名牌根本不用顾及钱不够,花钱如流水,钱不够就伸手向父母要。他们认为向父母拿钱是天经地义的,就是从不想一想父母赚钱的辛苦,也很少抱着感恩之心去利用父母给的钱,而是一味地攀比挥霍。他们名义上已成年,独立,但是从本质、人格、心理上的独立却十分幼稚。这就需要当今大学生重新对自己进行思考。 培养社会责任感,懂得回报,是独立的表现。当你自己对着父母说“不用你们管,我已经独立了”时,你是否想过离开了父母,你真的能独立吗?虽然,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很多,但我觉得应多让他们去社会体验体验,每逢暑假有许多学生就会去打工,参加夏令营,他们在不断地学会独立,在体会独立的这个过程中,王文韬的父母,之所以对儿子签订了一份数额1.6万元的借款协议,目的也是为了培养他的勤俭节约,懂得感恩,懂得报答社会的一种表现。 父母的正确做法对培养孩子独立意识有着指导作用。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家庭里面,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父母就会让他们自己去经营自己的事业,父母只是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孩子们刚开始什么都不懂,他们只有通过自己查阅、上网、自学等方式经营自己的事业,他们钱不够,也不会向父母要钱,他们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最终他们事业有成。是的,或许在传统的我们看来,他们的父母有点残忍,但是这却是对子女的一份最真挚最实用最有意义的爱。 当我们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厌烦时,我们想想,我们该独立了。父母的唠叨也是一种教诲,说明父母对你的担心,说明你还不是十分独立。独立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前提,独立是培养社会责任感,懂得回报社会的表现。当我们在向父母要钱时,能主动打一张借条,也许我们就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了。当我们有一天离开父母独自去闯世界时,你就能真正体会什么叫做“独立”了。 【解析】 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次作文为材料作文,写作前,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论据典型,论证要有力,要有层次性,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论证方法不能单一。 审题: 本次作文提供两段材料,第一段材料是写一名大一女生的委屈,该生嫌家人给的2000元生活费少,希望给4500元,遭拒。材料二是也是讲大学生的事,该生与父母有约定,18岁后,要独立,用的钱以后要还。比如“借”钱上大学。该生同意。这两则材料都是谈论子女的教育和独立问题。第一则材料明显看出作为成年人,该女生对父母是一味索取。写作时应持否定态度,强调要自立自强,父母要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第二则材料,父母与子女的约定,能看出父母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与材料一相比,应持肯定态度。认可父母与孩子的行为。强调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参考立意:从子女角度立意,可以谈人成年后,应该独立自强,不能一味向父母索取;从父母角度立意,可以谈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敢于拒绝等。 行文思路: 假如以“学会独立”为题、为立意作文,则可以这样行文:开头强调父母给我们依靠,但我们不能总依靠父母,总要学会独立。然后分析如何学会独立,分论点一,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意识,结合现实分析其必要性;分论点二,要培养社会责任感,懂得回报。再从父母的角度强调,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可举例论证。最后强调作为子女要学会反省,是否具有独立的意识的能力。 素材积累: 1.痛苦常使弱者厌世轻生,却使强者更加清醒奋发。——佚名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4.土扶可城墙,积德可厚地。--李白 5.我惟一能信赖的,是我的狮子般的勇气和不可战胜的从事劳动的精力。--巴尔扎克 6.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轲 7.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都是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8.充沛的精力加上顽强的决心,曾经创造出许多奇迹。--狄更斯 9.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10.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网络的百舸争流中,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上”,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       ),可以说,“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网络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等,这些领域需要综合性的文化沉淀,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红更多地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多元化时代,有人看厌了喧嚣和浮华而备感失望,也有人因为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         

网红可以说是“应时而生”,无数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解构了许多现实社会的边际与禁忌,重构了一个         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红,给他们创造更加开阔的空间,没有必要一味           。对网红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应该         和干预,而应该留给市场进行调节,并在大众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促进网红自身的进步与成熟”。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此,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B.不过,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C.不过,因为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网红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D.因为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所以网红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B.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娱乐、欲望、审丑、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C.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欲望、臆想、娱乐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D.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求全责备  横加指责

B.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求全责备  颐指气使

C.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吹毛求疵  颐指气使

D.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吹毛求疵  横加指责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丧服的轻重,穿一周年孝服的人称“期”。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B.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C.“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中“谢家之宝树”、“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因此也找不到孟母寻找的好邻居。

D.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A.(等到)得软脚病     其成(幸好)             (愤怒)而飞

B.(披着)绣闼       杳不知其所(到)也         但以刘日(迫近)西山

C.其又何(怨恨)      复驾(助词,无义)兮焉求   不(怜惜)名节

D.(加速)祸焉      (擦拭)刀而藏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绳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不全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俨骖腓于上路              可谓智力孤危         地方千里

B.臣欲奉诏奔驰              可怜焦土             腹犹果然

C.与江山相发挥              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瓦缝参差

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视为止,行为迟       刺客不行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访风景于崇阿           农人告余以春及         遂见用于小邑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都督阎公之雅望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惟兄嫂是依           彼且奚适也

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函谷举             洎牧以谗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