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机器人新闻是使用算法自动从结构性数据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机器人新闻是使用算法自动从结构性数据中生成的新闻,这种依赖数据生成新闻的程序一旦开发出来就可以高速生产出海量的内容。所谓机器新闻写作是一种自然语言生成引擎,利用算法程序,通过采集大量的各种题材及高质量的数据,建立各种分类的庞大数据库,借助人工智能( AI)实现从数据到认识、见解和建议的提升和跨越,最后由机器自动生产新闻。由此可见,机器人新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自动化,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自动化新闻。

目前热度正居高不下的机器人以其强大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数据挖掘能力在新闻领域中脱颖而出。通过“多、快、好”且本来就备受关注的新闻消息吸引并锁住大众,机器人新闻俨然成为了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紧随着西方国家将机器人应用于新闻生产的成功实践,近几年来,把机器人撰写新闻稿件应用于新闻生产过程也在国内新闻生产领域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并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的报道也主要是那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

(摘编自《机器人新闻:开启新闻生产模式新样态》)

材料二:

最先出现的腾讯梦幻写手,第一次将AI(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应用于国内新闻生产中;新华社推出的“快笔小新”则是开启了央媒机器人写稿的先河;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让写稿机器人的技术水平提升到了2.0的时代。其它的如阿里巴巴与第一财经、南方都市报等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到利用机器人生产新闻过程的大潮中,并推出了自己的新闻机器人“DT稿王”和机器人“小南”。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促进传媒业传统思维的转化、采编流程的优化以及内容结构的深化,日渐成为新闻生产过程的最佳触媒。

人工智能在目前还没有办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但人工智能在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上的优势是传统记者所无法比拟的,物联网时代的海量传感器可能使媒体面临更多的大数据挖掘报道,这将使机器人新闻的优势持续扩大。

同时,机器人新闻可以用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人工智能也能轻松地对每个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进而生产定制化的新闻产品。

那些重大的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又无法通过实时直播传输的讯息,比如初发地震、突发性洪涝灾害等专业新闻媒体可能无法实时记录的场景,对于机器人新闻来说并不值一提,通过实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算法会自动识别、筛选和数据处理,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将消息发布和传达给受众,并且精准、有效。

(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将被普遍应用》)

材料三:

目前的AI写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它背后的潜力依然让“靠写字谋生”的笔者不能平静。如今,业内都在讨论AI的“奇点”,“奇点”可以理解为AI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变成强人工智能。李开复认为,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如同人类可以推理和解决问题的AI)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从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智慧)可能仅仅需要一天的时间。

虽然当下,写作者还可以惴惴度日,但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奇点”真的来临,作为写作者的人的价值真的毫无存在的必要了吗?

雨果科幻文学奖获得者,《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给出了她的思考:“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不是计算能力和文字转化,而是人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索。你给AI再多次的训练,它也只不过是更改一个个值对应的函数和概率,却理解不了这些值背后的含义,更不用说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了。创造者的个性化思考才是文字作品的价值所在!

(摘编自《机器人书写时代到来,营销行业将被彻底颠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述说,正确的一项是

A.机器人被西方国家成功地应用于新闻生产,也被广泛应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且均取得了重大成就。

B.在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优势还将持续扩大,但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阅读能力。

C.虽然写作者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但写作者仍然可以凭借自己的独特性与人工智能展开竞争。

D.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的讯息,机器人通过实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做到精准有效的传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机器人因为具有强大的精准性、时效性,且其数据挖掘能力在新闻领域中凸显出来,同时,也成为了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写到了国内媒体对机器人新闻的重视,但前者重在介绍机器人新闻写作新样态,后者重在介绍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情况。

C.“奇点”的来临虽然对写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人工智能并不理解那些数值背后的含义,更缺乏写作者的个性化思考。

D.人工智能不仅可将人从日常繁重的写作流水线上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促进人以更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

3.如何克服机器人新闻的那些局限?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C 2.A 3.(1)借助人工智能,不断提升新闻选材标准的精度,努力提高机器新闻的选材能力。(2)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升机器人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3)利用人在思考、创作、沟通、情感交流方面的独特性,加强人机的协调合作。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A项,曲解文意,“被广泛应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错。原文是“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 B项,“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阅读能力”错。材料二,“人工智能在目前还没有办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原材料说的是“思辨能力”,而不是“阅读能力”。 C项,“但写作者仍然可以凭借自己的独特性与人工智能展开竞争”错。原文是“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是凭借“创造性”,不是“独特性”。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也成为了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错。材料一,“机器人新闻俨然成为了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材料中说的是“俨然成为”,而该选项说成了“已成为”。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整合。 此题要求概括如何克服机器人新闻的那些局限,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目前热度正居高不下的机器人以其强大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数据挖掘能力在新闻领域中脱颖而出”概括为第一点:借助人工智能,不断提升新闻选材标准的精度,努力提高机器新闻的选材能力。根据“通过实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算法会自动识别、筛选和数据处理,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将消息发布和传达给受众,并且精准、有效”概括第二点: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升机器人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根据“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概括第三点:利用人在思考、创作、沟通、情感交流方面的独特性,加强人机的协调合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点诗词养点气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的熏陶。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感人至深的诗家情怀,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

读诗词养点浩气。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就是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的代表作,感情深沉、气壮山河,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李白有“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的高歌,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坦然,陈毅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自豪……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正如宋代诗人丘葵所言,“浩气养成天地小”。

读诗词养点骨气。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及唐代诗人李颀“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的骨气,就是浩气、正气的延伸,也是做人从政的精气神所在。

读诗词养点地气。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滋养丰厚。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之安,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读诗词养点清气。清正廉洁是古之取士的标准,也是为官事政的要求。古代为官者多是文人出身,既崇尚清廉的操守,也持守清正的襟怀,自然也是我们今天亟待补充的从政营养。王昌龄坦荡胸襟,“一片冰心在玉壶”;李商隐谆谆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于谦剖心自勉,“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去”;王冕慨然挥毫“只留清气满乾坤”……宋代诗人龚日升概括得妙:“千首新诗,一轮明月,两字清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诗的国度,悠悠几千年历史中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有潜移默化的熏陶。

B.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因为有了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所以诗人丘葵说,“浩气养成天地小”。

D.优秀古诗词充满韵律和丰富的情感,今天人们可以从中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既有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古典诗词之美,又有鲜活的时代气息,挖掘出了诗词的独特意蕴。

B.文章从读诗词养点浩气、骨气、地气、清气等四个方面论证了“读点诗词养点气”这一中心。

C.文章第2段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读诗词养点浩气”的论点。

D.文章第2段至第5段的内容与第1段的内容相呼应,整篇文章呈现出由总到分的结构。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中举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例,意在说明为官要崇尚清廉的操守。

B.作者认为“接地气”是诗词之魂所在,所以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生命力的。

C.诗人们只要有了生活的营养和人生的积淀,就能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精彩的诗句。

D.清正廉洁是古代取士的标准,也是做官的要求,对我们当下社会来说,也是必须强化的一种品德。

 

查看答案

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                           望: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B.履巉岩,蒙茸                         披:披着

C.攀栖鹘之巢                           危:危险

D.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畴昔:以前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子房受书圯上老人也                   不拘时,学于余

B.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不赂者赂者丧

C.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                     夫晋,何厌

D.而其状貌如妇人女子                     今其智反不能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