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樱,字仲含,峡江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工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樱,字仲含,峡江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郎中。天启二年,稍迁常州知府。樱持身廉,为政恺悌公平,不畏强御。屯田御史索属吏应劾者姓名,樱不应。御史危言恐之,答曰:“僚属已尽,无可纠,止知府无状。”因自署下考,杜门待罪。抚按亟慰留,乃起视事。织造中官李实迫知府行属礼,樱不从。实移檄以“尔”“汝”侮之,樱亦报以“尔”“汝",卒不屈。无锡高攀龙,江阴缪昌期、李应升被逮,樱助昌期、应升赀,而经纪攀龙死后事,为文祭之,出其子及僮仆于狱。宜兴毛士龙坐忤魏忠贤遣戍,樱讽士龙逃去。上官捕其家人,赖樱以免。武进孙慎行忤忠贤,当戍,樱缓其行。忠贤败,事遂解。崇祯元年,以右参政分守漳南。九莲山贼犯上杭,樱募壮士击退之,夜捣其巢,歼馘殆尽。士民为樱建祠。母忧归。服阕,起故官。进按察使,分巡福宁。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樱以百口保芝龙,遂讨灭香,芝龙感樱甚。十年冬,帝信东厂言,以樱行贿谋擢官,命械赴京。士民以樱贫,为醵金办装,耆老数千人随至阙下,击登闻鼓讼冤。帝命毋入狱,俟命京邸。寻以衡、永多寇,改樱湖广按察使,分守湖南,给以敕。时贼已残十余州县,而永州知府推官咸不任职。樱荐苏州同知晏日曙、归德推官万元吉才。两人方坐事罢官,以樱言并起用。其后唐王称号于福州。令掌吏部,寻进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文渊阁。大清兵破福州,樱挈家避海外中左卫。越五年,其地被兵,遂自缢死。

(选自《明史·曾樱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B.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C.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D.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织造,明清设立的专局,掌管丝织品生产,供宫廷使用。

B.服阕,古礼规定,父母死后,须守丧三年,期满除服。

C.登闻鼓,设置在朝堂之外,让臣民击鼓诉说冤抑之情。

D.文渊阁,即文渊阁大学士,是辅助皇帝的秘书官,无实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樱爱护属吏,不畏强暴。御史索要名单弹劾其属吏,曾樱采取把自己列为下等的方式,主动保护下属;遭到宦官李实语言侮辱,他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B.曾樱明辨忠奸,曲庇贤良。无锡高攀龙,江阴缪昌期、李应升,宜兴毛士龙,武进孙慎行等人受迫害,曾樱采取各种方式施以援手。

C.曾樱爱民为民,深得民心。山贼侵犯上杭,曾樱招募壮士,保境安民,百姓为他建生祠;曾樱遭诬陷被解送京城,几千名年高德厚的人到京城为他鸣冤。

D.曾樱识才爱才,敢作敢当。曾樱曾以家中百余口人的性命作担保,举荐郑芝龙;晏日曙、万元吉获罪被罢官,他依然向朝廷力荐二人,使他们官复原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危言恐之,答曰:“僚属已尽,无可纠,止知府无状。”

(2)寻以衡、永多寇,改樱湖广按察使,分守湖南,给以敕。

 

1.A 2.D 3.D 4.(1)御史用耸人听闻的言论恐吓他,(曾樱)回答说:“同僚属官已经尽力,没什么可以检举的,只有我没有功绩。” (2)不久因为衡、永有很多贼寇,(皇帝)让曾樱改任湖广按察使,分管湖南,授予敕命。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寇”在句中是动词,意思是“侵犯、侵扰”,句中“寇广东”是个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和D项;“有旧”意为“有旧交情”,“疑不遣”意为“怀疑而不派遣”,二者之间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A。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是辅助皇帝的秘书官,无实权”错误, 在明朝,文渊阁大学士是内阁长官,有宰相之权。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使他们官复原职”错,原文中说二人“以樱言并起用”,但并没有说恢复原职。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1)危言:耸人听闻。纠:检举。止:只有。状:功绩。(2)寻:不久。改:让……改任。给以:授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泷冈阡表

欧阳修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泥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日:“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四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基平居教他子弟赏用此语吾耳熟焉故熊详也其施于处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将必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有删改)

(注)泷(shuāng)冈:地名。在江西省永丰县沙溪南凤凰山上。阡(qiān):墓道。表:墓碑。矧(shěn):况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

B.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

C.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

D.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考:对已死的父亲的敬称,意思同先考,只是更显得庄重,“皇”并无皇家皇室之意。

B.卜吉:占卜选择墓地。丧俗中,葬地和葬日皆由卜筮来决定,若吉,方能行事。

C.戌:天干的第十一位,可与地支中的甲乙丙丁等相配来纪年,“岁行在戌”的意思是“遇上戌年”。

D.进士及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父亲在公堂审理刑事案件“屡废而叹”,表现了他在执法中既怀仁德之心,又严格依法办事。

B.欧阳修父亲为人乐善好施,不留余财;奉养母亲十分孝顺,在母亲去世后还常常涕泣感念;对孩子寄予厚望,叮嘱夫人将来要把自己留下的话告诉孩子。

C.欧阳修的母亲年轻时就失去了丈夫,她在贫穷中抚养教育欧阳修,常把丈夫生前的事情讲给儿子听;在儿子为官后仍不忘教育他处世的正确态度。

D.欧阳修能够成为宋朝名臣、文学家,是与他经受的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炼和母亲的言传身教分不开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2)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①我是在太阳和月亮交界的静音中,走进了树的年轮,在年轮里找到了月亮的脚印,轻轻、轻轻的,轻得只有时间才能听到脚步声……一阵狂喜,我从梦中惊醒,摸摸头发,头发湿漉漉的;摸摸衣服,衣服上停着水汽。

②原来,我坐在后龙山一块飞来石上打瞌睡了。夜色下的山林盛满了银灰色的月色——无声、淡薄,是一种神秘的静。我站起来,伸伸胳膊,仰望月亮,月亮孤独、无言,是一种沉默的静,就像严肃的高考考场,当考生接到考卷,低头看考题的一刹那,考场里一种沉默的静音,这种静音是各种心态交织在一起的沉思,在沉思中孕育着前途和理想,每个考生的心都会随着某一试题飞向远方。月色饱满、宽厚的静,沿着地平线一直伸向远方,没有一点声音,静静地在孕育着生命。大地沉睡了,山林沉睡了,野兔、山猫进入了梦乡……走进月色,仿佛听到了小鸟的开门声,知了的梦呓声,毛毛虫在树叶背面的产卵声……

③直立在月色中的千年古樟,树冠被无声的月亮勾画出银亮的绒边,这银亮的绒边就像跳跃着文弱的火焰,整棵古樟几乎被月亮照得通明。古樟下一株栀子花静静地开放着,我刚来时,它躲在黑夜里,瘦瘦的,青里带黄的叶片里藏着十几个花蕾。你选择了我坐在飞来石上做梦时,悄悄地在无声的月色中完全绽放了自己,我梦的时间有多长,长到能使一个花蕾绽放成鲜花吗?

④我弯下腰,扶起倒伏的栀子花,把脸贴着带露水的花瓣,没有声音,闻到一股香中带苦的味道。我把摸过头发,摸过衣服的手指放在鼻子下闻了闻,也有一种香中带苦的味道,这是月亮上那个仙女的味道。苦难的栀子花像一个无人过问的哑女,静静生长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山林中,风吹雨打,野兔、山猫糟蹋你,你沉默无言。你在月色的抚慰下,静静地吐着芳香,悠然的草木香,这香气含着几分苦味,比芳香多了些深厚,有点像农家小妹一样素洁婉丽,也像农家悠长而流汗的日子。

⑤院子中的山茶花,沉默、哑音。深绿色的叶子和树干,一年四季落满了灰尘,像一个失音的女孩,没有听到它向上伸展的声音,只见它年年长高,开花。

⑥院子中的石榴树,没有听到它枯萎的声音,只见它年年有枯死的树枝在风雨中落下,没有声音。静静地,静静地在三年内枯死。

静音见证了一切生命的成长和灭亡。

⑧静音在黎明的曙光中慢慢放大。

⑨山林一点一点地亮起来,是一种麻麻的亮。乡村上空飘浮着一层薄薄的,影影绰绰的,像雾,不像,像风,不像——是被黑夜过滤过,经月亮、星星筛选过,洁净无污染的寻梦声——静音。它随着黎明的曙光,抚摸天下万物,便有了四季花草,使花更艳,草更绿,水更清。我呼吸着新鲜无声的空气,沐浴在曙光的静音中,林旁立着一株野百合,郁郁的,散发出一阵阵醉人的浓香,洁白鲜嫩的花瓣上落满了露水,像刚刚沐浴过的少女,在黎明的静音中熠熠生辉。

⑩紧接着,永思堂开始开门,这是两扇厚重的木头门,门柱和柱础已经磨合得十分圆融,只是厚重,开门时发出沉长的磨动声。拔闩声,开门声,接着是村民走动的脚步声,汽车喇叭声,各种生活的噪声撕碎了黎明的静音。

⑪如此纯洁的静音,被生活的噪声揉碎,就像被时间揉碎了一个精美的梦境。

⑫静音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生存环境,也是大自然的一种内涵。人都想在一种没有噪声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⑬当代人用分贝衡量生活中的噪声,都想有一个理想的静音环境。我看电视,把电视打到静音键,怕声音影响儿子学习;儿子玩电脑,把电脑打到静音键,怕被我发现。人们追求理想中的静音,但事实上真正的静音是没有的,人类生活在地球这个巨大的磁场中,地球在公转和自转的过程中是会有声音的,所以你在地球上找不到一个真正的静音环境。

⑭业余时间我喜欢画画,用的是本地一种特制的白裱纸,染制之后,色泽映现出古雅苍老,如同见到过去的日子。我摊开白裱纸,先画一轮圆月,圆月下是一条静静流淌的月牙河,月牙河是一幅长幅画卷,它记录了乡村的凡人细事,记录了四季花草,记录了随风飘荡的白云,记录了户部侍郎江一麟,衣锦还乡,牵着枣红马来河边饮水。记录了近代著名实业家,通海垦牧公司总经理江智源携巨款回故里重建永思堂……我欣赏自作的作品,静静的月色下,月牙河酣睡在月色中,一动也不动,没有声音,河水仿佛停止了流动,美术作品都是用静止的画面把人的思维带入故乡的昨天、今天、明天。我放下手中的美术作品,家人已睡,夜已深,山峦、田野、乡村、河流都静得出奇,仿佛走入一个巨大的梦境。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17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又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小鸟的开门声,知了的梦呓声,毛毛虫在树叶背面的产卵声”反衬了月夜的静寂。

B.第③段画横线句子中“无声的月亮”匠心独运,月亮本就无声,作者刻意突出这一点是为了表现月夜的宁静;“勾画”一词生动,富有想象力。

C.第④段中“撕碎”一词用得很形象,它将噪声对黎明静音的破坏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似乎看见静音支离破碎的样子。

D.本文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静音,表达了对静音的向往,但同时作者又明白在地球上真正的静音是不存在的。

2.作者为何说“静音见证了一切生命的成长和灭亡”?

3.作者在结尾处叙述自己画了一幅圆月月牙河图,有人认为此处是赘笔,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兔

有一个冬天的雪夜,我们围着火炉安静地干活,偶尔说些远远的事情。这时门开了,有人挟裹着浓重的寒气和一大股雾流进来了。我们问他干什么来,这个看起来挺老实的人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一个人在那儿苦恼地想了半天,最后终于组织出了比较明确的表述:“你们,要不要黄羊?活的黄羊。”

我妈转身问那个老实人:“你的黄羊最低得卖多少钱?”“十块钱。”

黄羊名字里虽说有个“羊”字,其实是像鹿一样美丽的野生动物,体态比羊大多了。

我妈怕他反悔,立刻进柜台取钱,全家高高兴兴地跟着他出去牵羊。

“啊,是白黄羊呀……”

就这样,我们稀里糊涂买回一只野兔子,而要是别人的话,十块钱最少也能买三只。

这种兔子又叫“雪兔”,它的确像雪一样白的,白得发亮,卧在雪里的话一点儿也看不出来。但天气暖和的时候,它的毛色会渐渐变成土黄色的,在戈壁滩上奔跑的时候,就不那么扎眼了。

既然有着这么高明的伪装,为什么还会被抓住了?看来它还是弱的呀。后来我们一看到兔子后爪上被夹过的惨重伤痕就要骂那个人几句。

我们用一个没有顶的铁笼子反过来把兔子扣在煤棚的角落里。它总是安安静静地待在笼子里,永远都在细细地啃那半个冻得硬邦邦的胡萝卜头。我外婆悄悄地对它说:“兔子,你一个人好可怜啊……”

冬天多么漫长。但是我们家里多好啊,那么暖和,虽然是又黑又脏的煤棚,但总比待在冰天雪地里舒服多了。而且我们又对它那么好,自己吃什么也给它吃什么,很快就把它养得胖胖的,懒懒的,眼珠子越发亮了,幽蓝幽蓝的。

我妈常常把手从铁笼子的缝隙里伸进去,慢慢地抚摸它柔顺乖巧的身子,它就轻轻地发抖,深深地把头埋下,埋在两只前爪中间,并把两只长耳朵平平地放了下来。在笼子里它没法躲,哪儿也去不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渐渐暖和了,我们也惊奇地注意到白白的雪兔身上果真一根一根渐渐扎出了灰黄色毛来!它比我们更迅速、更敏锐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

然而就在这样的时节里,突然有一天,这只性格抑郁的兔子终于还是走掉了。我们全家人真是又难过,又奇怪。

我们在院子周围细细地搜寻,走了很远都没能发现它。那个铁笼子也一直空空地罩在原处,好像还在等待有一天兔子会再回来。

差不多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吧,我们看到了兔子。它一动不动地蜷在铁笼子最里面,它原本浑身光洁厚实的皮毛已经给蹭得稀稀落落的,身上又潮又脏,眉目不清。

“呀,它怎么又回来了?它怎么回来的?”我妈小心地把它抱出来,然后用温水触它的嘴,诱它喝下去,又想办法让它把我们早饭时剩下的稀饭慢慢吃了。渐渐的,我们的兔子挣扎着活了过来,而且还比之前更壮实了一些。五月份时,它的皮毛完全换成土黄色的了,满院子跑着撒欢,两只前爪抱着我外婆的鞋子像小狗一样又啃又拽——它好像什么都不记得了!它总是比我们更轻易地抛掉不好的记忆,总是比我们更多地感受着生命的喜悦。

原来我们用来罩住那只兔子的铁笼子没有底,紧靠着墙根,于是兔子就开始悄悄地在那里打洞。它打的那个洞很窄很深,我把手伸进去探了探,根本探不到头,又持着炉钩伸进去探了探,居然也探不到头!后来,用了更长的一截铁丝捅进去,才估算出这个小隧道约有两米多长,沿着隔墙一直向东延伸,已经打到大门口了,恐怕再有二十公分,就可以打出去了……

(选自李娟《阿勒泰的角落》,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写当地人的狡黠,明明卖的是雪兔,却说是“黄羊”,害得作者家人用十块钱稀里糊涂买回一只雪兔。

B.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同情雪兔遭遇,担心其安全,对其精心饲养,表现了珍爱生命的质朴情怀。

C.雪兔虽然弱小、可怜,没逃过猎人的陷阱,但它平静从容,坚毅顽强,渴望自由,引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D.本文写到冬天的寒冷与漫长,意在反衬家的温暖,并衬托雪兔的遭遇,表现雪兔对春天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欢悦。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3.最后一段可否删去?请结合作品讲述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同 学

陈小庆

看到报纸上宋云的名字时,苏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宋云不是他的老同学吗?宋云从事的豆制品生意已经做到出口了?这么说他从父亲手里接过的豆腐作坊已经被他整成上市公司了?苏文本不敢相信,可报纸上大大的红字印得明明白白,这个豆制品集团的董事长就是宋云。

苏文眼前不禁浮现出很久以前的画面:宋云的父亲老宋拉着板车,上面有两大板儿豆腐,老宋好嗓门儿——“豆腐——谁割豆腐来……”声传四方,根本不用喇叭。大爷大妈们就陆陆续续走过来,称上一块儿两块儿豆腐。苏文最喜欢看老宋拿着一拃多长的薄刀割开豆腐的动作:只见老宋掀开蒙豆腐的白布,轻轻竖一刀横几刀地下去,那白嫩嫩的豆腐便齐整整地被分割成一块儿一块儿的小正方形,然后老宋熟练地托起一块儿放在秤盘儿里,口里念叨着:“一斤高高的”。他分割的每一块儿豆腐都是“一斤高高的”,大家不说他这手艺是“一刀准”,都称之为“一斤高”!

虽然老宋做的豆腐好吃,还有不错的人缘和那有名的“一斤高”,但苏文他们几个小孩子却从来也看不起宋云。首先他家是外来户,租住了一个大院——这里属于城中村,这里很多做生意的都是外来户,再就是宋云成天流鼻涕,脏兮兮的,一副乡巴佬儿的模样,学习也不好。他是二年级转来苏文班的,第一个同桌就是苏文。宋云坐到苏文身边,讨好地对苏文笑笑,鼻子里却冒出了个鼻涕泡,苏文什么也没说,只把板凳挪得离他远了一拃。

往事如烟,十几年没有见到宋云了,他初中毕业就接了身体不好的父亲的豆腐坊,一直从事着豆腐生意,没想到居然做大了!那个被苏文他们瞧不起的脏兮兮的家伙现在居然是大老板了!苏文心里一阵难过——自己目前还只是在一家公司里做着文员,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每周上电影院看一场电影,经常和几个朋友喝酒,还熬夜打电脑游戏,自以为生活得幸福自在……可,自己的前途在哪里?自己和人家宋云怎么比?老婆要是知道宋云是自己同学,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奚落自己?

很久以前,苏文升入重点高中,宋云回家磨豆腐!苏文心里的优越感,促使自己每周从寄宿制学校回来都要专门路过宋云的豆腐坊,他穿着寄宿制学校的制式校服,而宋云穿着工作围裙在忙碌着……

苏文上高中半年后,宋云他们搬家了……

很久以前苏文就想过:自己和宋云不是一个档次的人,天生我材必有大用;而宋云,则是底层的劳动人民,需要我去关怀……

可生活不按套路出牌,宋云现在事业有成,而苏文朝九晚五,为别人打工。

不行,苏文对自己说,不能认命!他开始趁一切机会倒腾生意。

每周的电影取消了,和朋友喝酒取消了,熬夜打游戏取消了,凡是不利于上进的事情都取消了……每每想到宋云的成就,苏文就夜不能寐,他的生活很是励志,基本是卧薪尝胆,枕戈待旦!崖柏这几年挺火,他就倒卖崖柏,自己也上山去偷挖,可惜没有挣到钱;又听说倒卖牧羊犬可以发财,苏文就倒卖了好几条牧羊犬,可惜还是没有挣到钱;他又兼职推销保险,最后只动员自己买了一份;苏文还做过直销传销,做过很多辛苦的危险的甚至违法的事情。就在苏文奋发图强,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在致富路上时,他又一次看到了宋云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

这个拥有上市公司的豆制品老板宋云,居然是个女的!因为她捐资助学,这次报纸配发了她的彩照。她不是苏文那个叫宋云的男同学!苏文忽然长出一口气——本来我就不相信那个家伙会有这么大本事,果然!生活,哪里有那么多的跌宕起伏,哪里有那么多起承转合?那个脏兮兮的宋云一定还在一个小角落里卖他那可爱的豆腐,顶多把他爹的板车换成电动三轮,三轮车上有个电喇叭……苏文眼前浮现出中年宋云奔波于市井之间的画面,那画面好温馨,好亲切,好接地气!

苏文要先去看场电影,然后约上三五好友喝酒喝到半夜,慢慢来,生活还是如此美好!

如果有机会,甚至还可以和老同学宋云取得联系,好好聊聊这些年的苦辣酸甜……

不错,生活很久以前就是如此美好!

(选自《奔流》2017年第2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借助苏文的回忆,叙述宋云父亲和宋云先后做豆腐以及同学们瞧不起宋云的往事,解释了苏文看了报道惊讶难过的原因,展现了他褊狭的心理。

B.苏文认定老同学宋云做了豆制品集团的董事长,于是不满足于为人打工的生活,开始为致富而打拼,这说明苏文爱好攀比、见不得别人超过自己的特点。

C.苏文在所谓的宋云事业有成的刺激下,放弃娱乐休闲,想出各种门路发财,虽然奋发图强,但都劳而无功,这说明在造化弄人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D.苏文因看到报纸上对宋云的报道而心理失衡,后来又因看到报道而恢复优越感,人物心理的变化造成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产生鲜明的戏剧效果。

2.小说以“不错,生活很久以前就是如此美好!”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的标题,另一个版本作“可爱的豆腐”。你认为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兵

胡玲

单位招门卫,一直没招到人。应聘者要么嫌工作时间太长,要么嫌福利待遇不好。

这天下午,一个人影在办公室门口晃动,我走过去,吓得差点儿叫出声来。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丑陋无比的男人,四五十岁的样子,瘦削的脸上布满了道道伤疤,像无数条狰狞的蜈蚣匍匐于脸上。男人个子很高,背有点儿驼,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肩上斜挎着一个褪了色的绿军包。

我是来应聘门卫的。男人朝我讨好一笑。他笑的时候,脸上的疤痕显得更加突兀可怕。

听到有人来应聘,人事部的赵经理高喊一声,应聘的,过来!

男人扯了扯身上的军装,走了进去。

看到男人,赵经理也吓了一路。你脸上的疤怪吓人的。赵经理面带愠色。男人像做错了事情一样,有点儿歉意地脸红起来。

你是哪里人?赵经理朝男人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问。

我是湖南桑植的,贺龙元帅的故乡,男人的语气中透着一丝骄傲。

带证件了吗?赵经理问。

男人从绿军包里掏出一个红绸布包着的东西,打开,里面是三个红本本。男人将红本本小心翼翼地递到赵经理面前,这是我的证件,请您过目。

赵经理拿着三个红本本瞄了几眼,丢在了桌子上。你有做门卫的工作经验吗?

没有,我以前一直在老家种地,媳妇前段时间检查出得了重病,需要很多钱,我才出来打工的。男人的肩膀微微颤抖了一下,丑陋的脸上闪过一抹悲凉之色。

不行,没有经验的我们不要,你走吧!赵经理斩钉截铁地说。

我能吃苦,还有一身力气,干门卫工作应该可以的。男人憨厚地说。

赵经理斜了男人一眼,没好气地说,门卫就是保护我们单位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你年纪一大把了,怎么做得了。

我可以的,真的可以,我练过散打,也懂一些安全救助知识,一定能够干好门卫工作的!男人有点儿着急地说。

我说不行就不行,你就别哆嗦了!赵经理的头摇得像拨浪鼓。

您让我试试吧!哪怕工资低点儿也行,我媳妇病得不轻,我急需钱,急需一份工作。男人带着央求的口气。

对不起,这里不慈善机构。赵经理冷冷地说。

男人强挤出一丝苦笑,从桌子上拿起三个红本本,认真地用红绸布包裹好,轻轻地装进包里。那谨慎细心的样子,仿佛他放进去的是价值连城的稀有珍宝。

男人黯然地走出了办公室。

几星期后,单位购买了一批办公家具,需要搬到五楼办公室去。单位后面有座桥,桥上每天聚焦着许多等活儿干的人,我决定去好运里找个搬运工来帮忙。

桥上,站着许多人,他们有的拿着扁担,有的拿着杀铁铲,有的坐在三轮车上。我走过去,一大群人蜂拥而上:有活儿吗?多少钱?给我做吧!

有一批家具要搬到五楼,五十块钱做吗?我问道。

钱太少了,做不了。一听我报的价钱,一群人悻悻散去。

我正准备加价时,一个声音响起:这活儿我干。我顺着声音望过去,又看到了那个满脸伤疤的丑陋男人,他依然穿着那身旧军装,挎着绿军包。

还没找到工作吗?我问他。

男人苦涩一笑,是呀,一个多月了,什么工作也没找到,别人要么嫌我老,要么嫌我脸上有疤。实在没办法,我就和他们一样在桥上蹲点,也好寻些力气活儿做。

到了单位,男人二话没说,放下绿军包,找起一张桌子就上楼去了。

没多久,男人就把所有家具搬上了五楼。虽然是冬天,但男人的旧军装已经被汗湿透了。

我递给了男人八十块钱,男人又退回我三十块。说好了五十块的。男人朴实地笑着说。

男人走后,我发现他的包掉在我这里了。

我打开男人的包,打开红绸布,看到那三个红本本。一本是退伍证,证书照片上的一张脸年轻帅气,英姿飒爽。退伍证的纸张虽已泛黄和起皱,依然能清楚地看见上面的字迹:南滨市某步兵部队,陈青山同志于1994年4月光荣退伍。一本是部队颁发的二等功证书。一本是伤残军人证,写着陈青山在某次救火中不慎烧伤了脸。

男人很快就折了回来,十分着急的样子,看到我手里的包,他松了一大口气。差点儿忘了我最重要的东西。男人说。

男人脸上的伤疤,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朵美丽的鲜花。我怀着敬重的心情,双手把包递到男人手中。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通过描写老兵的相貌以及赵经理的反应,突出老兵伤疤的可怕,是为了反衬他内心的美好,同时,相貌的丑陋也为他找不到工作作了铺垫。

B.对老兵各种理由的反复请求,赵经理总是以不耐烦的语气来应答和拒绝,表现了他内心对老兵的轻视和冷漠。

C.小说多次写到老兵身上所带的“三个红本本”,并用“红绸布包着”“我最重要的东西”等来写他的珍惜,表现他对曾经拥有的身份和取得的功绩的重视。

D.对老兵的伤疤,“我”从开始时“像无数条狰狞的蜈蚣匍匐于脸上”的感受到了解真相之后“像一朵美丽的鲜花”的赞美,反映出“我”对老兵的心理变化。

2.小说在刻画老兵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我”来展开情节的叙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