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

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徙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

材料三: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材料四:

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他们建设养老服务网络,搭建养老服务平台,有需要的老人只需要拨打一个服务热线电话,或者是通过网上下单,就能享受到各种服务。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空巢老人的数量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

B.虽然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当下已成为社会难题。

C.因为年老体弱,农村空巢老人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

D.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

B.根据材料二,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诸如“医保”改革政策的落实,“空巢”之痛势必短期内可以获得有效解决。

C.根据材料三中相关数据可知,农村空巢老人患病率非常高,突发疾病是他们猝死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D.依据材料四,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已经能够享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

3.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1.A 2.C 3.①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发展平衡,减少劳动力候鸟式迁徙;②推进社保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为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创造条件;③加大政府投入,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④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探索新的养老模式。 【解析】 1.此题考核考生信息筛选和整合。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跟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考生要熟悉命题者设置干扰项的手段,还要掌握命题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常常会设置“张冠李戴”“以偏概全”“偷换概念”“指代错误”“混淆概念”“混淆是非”“混乱因果”“无中生有”八种陷阱,我们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格外小心。A项强加因果,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可知空巢老人数字多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无因果关系。故选A。 2.此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目含义及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然后锁定答题区间,在全文或局部筛选信息;最后挖掘隐含信息,进行题文对比。A项,曲解文意,材料二中,原文表述为“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并不就是说“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等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B项,“势必”表述绝对,“短期内”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二可以推断,空巢老人的问题要想得到“有效解决”,是会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的。D项,张冠李戴,“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的对象目前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年群体”,而不是“空巢老人”。故选C。 3.此题考核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到全文将信息筛选出来,再从筛选的信息中提取关键词进行归纳概括。此题要求考生从材料中筛选概括出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的办法。答题区间在材料二、四部分。考生可根据这两个材料呈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者将这两则材料提供的办法筛选概括出来。材料二提到“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徙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等问题,考生可由此归纳出三个举措:快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发展平衡,减少劳动力候鸟式迁徙;推进社保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为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创造条件;加大政府投入,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根据材料四提出的“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的问题,考生可概括出一个举措: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探索新的养老方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杜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的强力圈粉,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是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是文化泛娱乐化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文化泛娱乐化以消费、技术、快感、世俗等因素的融合消解文化的深度与厚度,当众多严肃的新闻、正统的历史、经典的叙事以“娱乐”包装的形式呈现时,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

文化泛娱乐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侵蚀。首先,文化泛娱乐化在戏说、调侃、恶搞中解构宏大叙事,使民族文化碎片化,动摇了对“我们是谁”的认知。其次,民族历史记忆具有唤醒民族情感、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功能,它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文化泛娱乐化将娱乐价值置于历史价值之上,为了娱乐可以随意篡改、编造历史,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推波助澜,模糊了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最后,文化泛娱乐化背后充斥的物质欲望、个人主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弱化对“我们到哪里去”的引领。

面对文化泛娱乐化,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既要求文化生产者主动担当,又要求文化消费者能动省思。文化生产者要努力挖掘时代元素,让自己的文化产品与优秀传统文化对接,与未来发展趋势对话,传播好真善美。文化消费者始终坚持追求文化精品的品位,对戏说历史、解构崇高、调侃英雄坚决说不,这样文化泛娱乐化就会失去生长空间。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警惕文化泛娱乐化侵蚀精神家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商业化浪潮直接造成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

B.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要解决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C.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都对文化泛娱乐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D.文化泛娱乐化将娱乐价值置于历史价值之上,缺乏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将会弱化对“我们到哪里去”的引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析了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的倾向,为文化泛娱乐化的一系列表现提供了内在依据。

B.文章第二段论述了文化泛娱乐化的一系列表现形式,重点剖析了其大行其道的原因和具体危害。

C.文章第三段论述了文化泛娱乐化对民族文化、民族历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

D.文章在深入分析文化泛娱乐化危害之后,指出了我们面对这一现象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它往往使厚重的文化更有亲和力,但也从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化的深度与厚度。

B.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受到侵蚀带来了文化泛娱乐化问题的出现。

C.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共同维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来面对文化泛娱乐化的不良趋势。

D.只要文化消费者共同努力,自觉抵制那些恶俗的文化,文化泛娱乐化就会失去生长的空间。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教学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B.在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中,“谪”是指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除”是指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C.在古代地理术语中,“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两都”在汉代指长安、洛阳。

D.“中国”在古代文献中是一个多义词。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大致范围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关以东的地区。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文会友”是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

B.古代祭祀或举行典礼,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虔诚庄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

C.“八股文”是汉代和明朝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

D.“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文字,叫“墓志铭”。

B.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C.骈文又称“四六文”,以四字六字相间成句,讲求辞藻华丽,注重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但内容较空,远离社会生活,其价值不大。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秦汉。

D.在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羊,未为马,申为猴,酉为鸡,成为狗,亥为猪。

B.“家祭”是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如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六礼”是中国古代婚姻成立的六道手续,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D.“三辅”在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隋唐以后简称“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