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承,是联结往昔和未来的一座桥梁。工匠精神,离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承,是联结往昔和未来的一座桥梁。工匠精神,离不开传承。一辈辈匠人,从手艺生疏到纯熟老练,技艺在手手、口口相授中______。抱定一个信念,兢兢业业,______,承接前代的真传,就有底气给后世一个交代。一座木塔、一件青瓷、一把琵琶、一段说唱,藏着古老中国的技艺密码。“不经一师,不长一艺”“人从三师武艺高”等民诗,也写下了传统技艺______流传的秘诀。传承即是荣耀。无论是口传心授、______,还是家庭熏习、师法古器,前人筑基扬帆,后人接续起航,传承便也是“活”的了。匠心是技艺的灵魂,要修习更要传承。这不是拜师摆宴的形式,也不是盲目移植的轻慢,更不是以传人自居的炒作,而是让存乎一心的精细环节、精巧工序、精准节奏,能留存于时间,流传于世间。(    )。几千年来,那些雕刻、织染、锻冶匠人的名字可能变得模糊了,但如今的木器、布料和金银制品仍留有唐宋的影子、明清的风韵。因为是器物留下了技艺,所以说是时间留住了匠人的精魂。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与其说是时间留住了匠人的精魂,不如说是器物留下了技艺

B.与其说是器物留下了精魂,不如说是时间留住了匠人的技艺

C.与其说是器物留下了技艺,不如说是时间留住了匠人的精魂

D.如果说是器物留下了技艺,因此说是时间留住了匠人的精魂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传承的是人,但传承的关键终究是技 B.传承的关键终究是人,但传承的内容是技

C.传承的内容、关键是技,是人 D.传承的内容是技,但传承的关键终究是人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脉相传  孜孜以求  源远流长  醍醐灌顶

B.薪火相传  孜孜以求  绵延不绝  言传身教

C.薪火相传  日理万机  源远流长  言传身教

D.一脉相传  日理万机  绵延不绝  醍醐灌顶

 

1.C 2.D 3.B 【解析】 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 A项,不合逻辑,或语序不当,应该是“与其说是器物留下了技艺,不如说是时间留住了匠人的精魂”。 B项,搭配不当,“器物留下了”与“精魂”不搭配,“时间留住了”与“技艺”不搭配。 D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如果”与“因此”搭配错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瞻前顾后,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 A项,句子强调的是“传承的关键终究是技”与下文强调“匠心的传承”的内容不符。 B项,转折不恰当,后句突出“内容是技”与下文“匠心的传承”无法衔接。 C项,所陈述的内容既有“技”又有“人”,与上下文内容不吻合。 故选D。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一脉相传: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流传承袭下来。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做有尽而精神不灭;意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语境强调的是技艺一辈辈传承,应选“薪火相传”。 第二处,孜孜以求:比喻不知疲倦地探求。日理万机:每天处理大量要务,形容政务繁忙(多指高级领导人)。从使用对象看,应选“孜孜以求”。 第三处,绵延不绝:连续不断,一直延续。源远流长:形容历史悠久,根底深厚。语境强调技艺流传,应选“绵延不绝”。 第四处,言传身教: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用言语行为起模范作用。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语境强调的是技艺传授方式,与“口传心授”相对应,应选“言传身教”。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一句指出君子反省自己就能达到的境界;“________”一句,指出借助马的奔跑能得到的结果。

(2)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声暂停,虽然静默无声,却更胜过那有声之境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3)韩愈的《师说》中,“________”一句指出了出生在自己之前拜他为师的原因;“________”一句,则指出了出生在自己之后也拜他为师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岭①

苏轼

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

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

谁谴山鸡忽惊起,半若花雨落毵毵②。

(注)①作者自岭南遇赦北归途中过大庾岭时作此诗。②毵(sān)毵:毛发、枝条等细长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毛毛细雨。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七年”突出了被贬的时间之长,“一勺甘”突出了“甘”之少,与“七年”之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情更加强烈。

B.颔联对仗工整,诗意隽永。“梦里”对“醉中”,似梦似幻;“海外”对“江南”,意蕴悠长:南迁七年如睡梦,今日北归如醉里。

C.颈联用典。用《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濯足”一词表明在山润泉水中洗去脚污,亦洗去心灵之尘。

D.尾联中“谁遣”一句笔调活泼,是谁让山鸡忽然惊恐地飞起;“舞”运用叠词,贴切地写出了山中细雨纷纷洒洒的样子。

2.本诗表现了苏轼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崇勋,字宝臣,蓟州人。祖守斌,事太祖为龙捷指挥使。父全美,事太宗为殿前指挥使。崇勋以父任为东西班承旨,事真宗于东宫。帝尝曰:“闻若嗜学,吾授若书。” 崇勋自是稍通兵法及前代兴废之事。真宗即位,迁左侍禁、西头供奉官、寄班祇候。雷有终讨王均,崇勋承受公事,以奏捷擢内殿崇班。累迁西上阁门使、通进银台司事。

真宗久不豫,寇准罢。入内副都知周怀政谋奉帝为太上皇,传位太子,复相准。尝以谋访崇勋,崇勋以变告。丁谓得其辞,夜造曹利用,共议发之。翌日,诛怀政,擢崇勋邓州观察使,不拜,乃以内客省使领桂州观察使,复兼群数牧。初,群牧置使皆以文臣领之,崇勋曰:“马者战备,虽无事,可去邪?”崇勋性贪鄙,久任军职。在藩镇日,尝役兵工作木偶戏人,涂以丹白,舟载鬻于京师。当真宗时,每对,辄肆言中外事,喜中伤人,人以是畏之。

仁宗即位,以彰德军节度观察留后知陈州,授殿前都虞候、真定府定州路副都总管、知定州。宫中火,为修茸副使。章献与仁宗言,先帝最称崇勋质信,可任大事,乃进枢密使。百官诣洪福院上章懿册,退而立班奉慰,宰相张士逊过崇勋园饮,日中期不至。御史中丞范讽劾奏,与士逊俱罢,以同平章事、河阳三城节度使判许州。翌日,改陈州。景祐初,怀政家人讼冤,遂罢同平章事,知寿州,徙亳州,复知陈州。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坐其子宗诲纳赇枉法,以左卫上将军致仕,改太子太保,卒。赠太尉,谥恭密,寻改谥恭毅。

(选自《宋史·杨崇勋传》,有副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B.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C.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D.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宫,中国古代宫殿名称,因方位在东而得名;又因是国储所居,名曰储宫,后来代指太子。

B.藩镇,唐中期以后设立的保国卫边的军镇,“藩”意为保卫,“镇”指军镇,长官为节度使。

C.仁宗,宋朝皇帝赵祯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大臣等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致仕,古代官员退休,官员以怎样的官职和待遇退休,与其功绩及皇帝对他的恩宠度有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崇勋非常喜爱学习。他因嗜学很有名气,连皇帝都知道,皇帝因此亲自送书给他,他从此渐渐通晓了兵法以及前代兴衰之事。

B.杨崇勋仕途比较顺畅。最初以恩荫入仕,一生历仕三朝,或在地方,或在朝廷,偶尔被降职,去世后还被赠太尉之职,获得谥号。

C.杨崇勋很受真宗信任。真宗刚即位,就升他担任寄班祗候;真宗曾称赞他质朴诚实,可以担任大事,后来又提升他担任枢密使。

D.杨崇勋有贪鄙的一面。他长时间在藩镇任职,曾役使兵卒工匠制造演木偶戏的木偶,涂上红白之色,然后用船只运到京城贩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勋以变告。丁谓得其辞,夜造曹利用,共议发之。

(2)每对,辄肆言中外事,喜中伤人,人以是畏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早先人们常常使用水力发电,水力发电系利用河流、湖泊等位于高处具有势能的水流至低处,将其中所含势能转换成水轮机之动能,再借水轮机为原动力,推动发电机产生电能。随着科技的发展,风力发电逐渐兴起。据估算,全世界可利用的风能为200亿千瓦(K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全球风电行业未来几年是一个发展较好的时期:欧洲风电行业框架立法以及欧洲对2020年风电行业的明确目标,能够确保行业的稳定性;美国和加拿大风电规模发展速度仍然较快;中国风电市场继续保持强势。当然,也有类似英国取消风电优息一类政策的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

(摘自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年2月8日《全球风电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材料二:

我国风电行业成长迅速。2010年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此后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并逐渐拉开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据统计,2016年年底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已达到168.73GW,占全球比重高达34.48%。具体变化情况如下图。

(资料来源于中国产业信息网《2018年中国风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材料三:

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它不同于火力发电,火力发电是利用可燃物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风力发电比火力发电拥有更多的优点,比如:清洁,环境效益好;可再生,永不枯竭;基建周期短;装机规模灵活。对于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因地制宜地利用风力发电,非常适合。

(摘自《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

材料四:

由于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中国风电稳步发展。从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倾向数据看,2016年新增装机将向河南、山东、湖南等中东部、南部等电力消纳情况较好的地区转移。截至2016年年底,随着第七批风电能源补贴目录项目的中报,补贴将逐步解决,补贴时效也将提速。2016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风电标杆电价逐步下调,风电已经实现平价,平价的意义在于,风电在无补贴的情况下具备与火力发电直接竞争的能力,行业的存续不依赖政策的波动及补贴的缓急,并且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获得永续的生命力。在政府的引导下,风电项目具备较好的经济性,吸引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到风电项目的开发,比如有一种分散式风电,不用像大规模风电场一样新建高电压、远距离输电线路,体量小,投资少,就成为民营资本投资风电项目的首选。如今,民营企业的发展超过人们的预期,如天润、新天绿色等。

(摘自东吴证券公司《2017年风电行业深度报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A B.B C.C D.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利于风电行业的发展的好信息来自欧洲风电行业的框架立法、美国和加拿大风电规模发展速度较快等。

B.根据材料二中各个年度的累计装机容量、累计装机增长率,我们能够了解我国风电行业成长迅速的情况。

C.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年度的逐渐推移,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每年增长,累计装机增长率也逐年提高。

D.风力发电有众多的优点,对于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地方,因地制宜地利用风力发电就比较适合。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政府在风电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有效的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冷暖岛事

王福日

时至三月,天气乍暖还寒。

这天阳光很好。

老顺财沿着山坡上满是雪水的泥泞小路,一跐一滑地赶向山坡下已废弃的打谷场。

他的许多老伙计已经等在那里——六冠叔、张大炮、凤举……他们散落在这个小岛上,能聚起来的老人也就是这十几个了。

只要天气好,这十几个人都要聚在一起,在打谷场上拢一堆火,吊起大茶壶,一群老人摆桌放凳,边喝茶边打牌,时间就在咝咝啦啦的沸水声中悄然过去了。

但这天的气氛有些压抑,昨天就说身体不舒服提早回家的有田叔,今天都快到中午了还没有来。

“我们去看看吧!”老顺财说。

众人互相搀扶着往有田叔家去,没走出几步,就听见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老顺财心里一紧,这不年不节的,鞭炮声在这个岛上只有两个意义——一是喜,二是丧。若有喜事,早该筹划了,大家应该有所耳闻,若不是,那只能是……

老顺财脚下一踉跄,“有田!”几位老人面色骤然紧张,脚步也快了起来。

快到有田叔家的时候,一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隐约递进了老顺财的耳朵,空气中飘荡着浓重的火药味道,老顺财觉得一颗心就卡在嗓子口,他想喊,但与泥泞抗争的双腿已经耗尽了他的体力,他不得不张大嘴,用直窜进肺管的寒风把这股情绪压下去。

一转弯,就是有田叔家的大门了。门开着,有田叔的小孙子坐在一堆鞭炮屑上蹬腿嚎哭,旁边站着他气鼓鼓的父亲。

“亮子,出啥事儿了?”

“顺财叔,你们来啦!这孩子,过年剩了一挂鞭炮,被他偷出来放了,这不年不节的,您说该不该打?”

“哎呀,这算个啥啊?城里过年不是不让放鞭嘛!对了,你们啥时候回来的?”

“昨天回来的!”

“你爹他……”

“在屋里躺着呢!”

“他身体好受些没?”

“啊?我爹病了吗?他没说啊!”

“他……”

老顺财刚想说有田叔昨天提早回家的事,就看见有田叔挑开门帘走了出来,红光满面的,哪有半点病态?

“好你个有田!”老顺财忽然想通了,“谎称生病原来是为了回家等儿子啊!”

“我不是怕你们嫉妒吗?”有田叔笑着赔礼,“你们的儿子过年不是都没回来吗……”

“你个老东西,我们还以为你……”

“哈哈,儿孙都在身边,我就是去了,也没啥遗憾啦!”有田叔开着玩笑。

“你!……”老顺财忽然感觉周围暗淡下来,寒风冰冷刺骨。

只剩有田叔家院子里的阳光,有些刺目,温暖得让他想哭。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两段的自然环境描写非常简洁,“乍暖还寒”既写出了天气特点,又巧妙地照应了题目中的“冷暖”;“阳光很好”又为下文展开故事情节做了铺垫。

B.在去有田叔家的路上,老顺财听到了孩子的哭声,闻到了空气中的火药味儿,这让他心情更加紧张不安,心理描写形象地凸显了这种心情。

C.小孩子平日里放个鞭炮不算个啥,但有田叔的儿子却把孩子痛打一顿,是因为孩子偷放鞭炮有很大的危险性。

D.小说标题为“冷暖岛事”,从作品内容看,“暖事”主要是指有田叔的儿子回来看望父亲;“冷事”则指老顺财等老人的儿子过年不回来看望老人,让老人们心寒。

2.小说最后两段内容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安排故事主要情节的?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