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白帝①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白帝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

B. 颔联对句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C. 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

D. 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2.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 B 2. 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对安宁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对乱世百姓的同情;诗的颈联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戎马”和“归马”对比,以“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对比,揭示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恶果。诗句对比鲜明,感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解析】 1.试题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写“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错,首联“雨翻盆”写大雨已至,“雷霆斗”也非“沉寂”。故选B。 2.试题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在答题时,首先要指出运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最后指出所用手法的效果以及蕴含的情感。“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战马不如归耕的牧马闲逸,战乱使原有千户人家而今只有百家尚存。颈联,笔锋一转,境界陡变,与急骤猛烈的风雨景色形成鲜明对照。诗人俯视雨后的蜀郡大地,“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眼前是荒芜空旷的土地,一匹疲惫懒散的归马,在荒原上闲蹓。山村之内比荒原更显清冷,人烟寥寥,从前的千户中如今只剩下百户,这情景怎不叫人触目惊心。以“戎马”和“归马”对比,以“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对比,突出战乱的危害,表达对百姓的同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乘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诗意速通

先师孔子曾留下遗训:君子应当忧道不忧贫。我仰慕高论却又觉得高远而难以企及,于是转而想要立志在田间长期耕耘。农忙时节拿着农具快乐地干着各种农活,微笑着劝勉农人热爱劳动。远方的微风吹过平旷的田野,禾苗长势良好,焕发出勃勃生机。虽然还没有估量一年的收成,但眼前劳作本身已给人带来许多欢欣。耕种之余可稍作歇息,也没有行人来问路。日落之时呼朋引伴一起归家,取酒慰劳左右邻居。掩闭柴门长吟诗句,我姑且先在此躬耕做一个农民吧。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诗意速通  我沿着小溪行走,衣服不知不觉被雾气沾湿,到了正午雾气才渐渐消散。在冬天温暖的环境中,蚊蚋聚集在一起;人离得还很远,凫鸭就开始骚动。我一路行来,山中浓荫密布,道路崎岖、险峻。远处驿站边衰败的柳树旁,已经可以看到县城中的袅袅炊烟。这样美丽壮观的景象,我看了一整天。远远看去,山色苍茫寂寥,江水在夕阳中显得溢满了金辉。我感慨时局动荡,无法为国出力,愧对孔圣人的教诲;我远离京城的命运,如同王粲一般。我身世飘零凄苦,历经磨难,只能独自嗟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人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祝贺你们在这个夏天完成了一项重要考试——高考。此时,已经获得开启未来之门钥匙的你们,想必正满心欢喜、翘首期待,准备好了再次出发,去探寻别样的人生风景。此刻,驻足于过去与未来的交界处,让我们一同回望过往,感谢高中生活教会你的一切,感谢曾经努力拼搏的自己,也请对父母、师长道一声“谢谢您,辛苦了”;走过高考,瞩目远方,又迎来了新的历史起点,希望你在以后的岁月里遇见更好的自己。无论你将继续求学于黄浦江畔,或去往千里冰封的北国,或走向风和日丽的南方,或前往港澳台地区,又或是远赴异国他乡,请都不要忘记:你们的家乡——上海,你们的祖国——中国,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节选自《上海市教育考试院致2019届高考考生的一封信》)

明年夏天,当你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你将会对过往说些什么,或者又将如何与未来对话,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角度自选,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被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改变的“成语”,显得特别有新意,还能给人以触动,合情合理。请仿照示例,写两个创新的“成语”,并做解释。要求:所写创新“成语”与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解释合理,有正面意义,句式不要求相同,字数不限。

答:(1)

(2)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一般来说,导致无线网络网速较差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信号互相干扰,___。无线信号相互干扰的问题是很普遍的,比如较为常见的微波炉、无绳电话等电器都会对无线路由器正常的无线通信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从而降低网络性能;除了电器对无线网络的干扰外,还有___,如果多个无线路由器恰好相互间使用的信道相同,就会严重影响无线网络的质量。同时,如果要连接的终端设备距离路由器很远,或者是多台终端设备一起连接上网,则很可能超出无线路由器的承载能力,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