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娘今何处?何用读书?”帝异之,即召后还县。

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郡合下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进号车骑将军。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

武帝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待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武帝暴渐,内外惶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武帝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弯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弯。诏云:“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子良所志也。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衰氏,甚著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

进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顺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

(选自《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日/门外应有异/

B.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C.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D.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斛”,泛指多斛。斛,旧量器,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B. “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多借指居住在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C. “不豫”,“豫”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D. “友悌”,与朋友相友爱。“申之以孝悌之义”,即把孝顺父母、友爱朋友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萧子良孝顺有加。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京城,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触动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

B. 萧子良重义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萧子良善待他的妻子。萧子良还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并将它们放置在里边。

C. 萧子良礼遇贤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让他们写文章,宣扬礼乐教化。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子良也让人收集编录。

D. 萧子良深受信任。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子良,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

(2)武帝暴渐,内外惶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

 

1.B 2.D 3.D 4.(1)萧子良年少时就有清雅高尚的操行,礼遇贤才,喜爱文士,全心全意对待宾客,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2)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们议论纷纷,怀疑要立萧子良为帝。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加殊礼”指的是赐给他特殊的礼遇,即可以带剑穿履上殿,入朝不用趋步,朝拜不用报名。所以在“加殊礼”和“剑履上殿”之间断开,排除AD两项;“殊礼”包括“上殿”“入朝”“参拜”三种情况下的特殊待遇,所以“上殿”和“入朝”之间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B。 2.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D项,“‘友悌’,与朋友相友爱。‘孝悌’的‘悌’,友爱朋友。”均错误,两处“悌”均为友爱兄弟,不是友爱朋友。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仔细比对。D项,“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子良”错误,由原文“物议疑立子良。武帝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弯知尚书事。”可知,“传位于子良”是人们的猜测,武帝生前无意传位于子良,是让子良辅佐。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1)句得分点:“清尚”,清雅高尚;“礼”,礼遇、厚待;“倾意”,尽心;“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到他这里。第(2)句得分点:“暴渐”,突然加剧;“惶惧”,恐慌;“物议”,众人的议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递旅也;光阴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天伦乐事。群俊秀,皆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块我以文章                假:借,这里可译为赐予

B.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诗:写诗

C.天伦之乐事                    序:顺序

D.俊秀                        季:弟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人大块假我文章                必得约契报太子也

B.序天伦乐事                    所好者道也

C.群季俊秀,皆惠连            诸君快战

D.光阴百代之过客也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说明李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一组是(    )

①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②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③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④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⑤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①③④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同《兰亭集序》一样,也属于宴集序,标题展现了文章的基本内容:什么人(作者与从弟)、什么时候(春夜)、什么地方(桃花园)、干什么(宴饮)等。

B.李白与诸从弟聚会赋诗,本文即为之而作的序文。序文中写出了欣赏美景、高谈清论、饮酒作诗的情景,虽有“浮生若梦”的感叹,但主要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

C.作者以主要笔墨写景,结合叙事、抒情,还运用了不少典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了情景交融、景美情浓的艺术效果。

D.文中用了不少典故,如“逆旅”“浮生若梦”“金谷酒数”等直取其词,或用古人古事,或把古事与今事相比,增添了本文的历史、文化内涵。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请任意写出三句能体现他浪漫主义风格的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唤起人们对春天美景的无限联想。

(3)“________________”集中写“春夜宴从弟桃花园”,把兄弟们幽赏高谈、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孟子文章“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痒序”就是地方上的学校。

B. 中国晋代以后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是“国子学”,北齐改名国子寺,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C.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D. 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其名始于西周,西晋始设国子学,与太学并立。国子学与太学,名称虽异,历代制度亦有变化,但都是最高学府。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假舟楫者,非能

B. 古人秉烛

C. 函陵,秦军氾南

D. 顺流而

 

查看答案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天地者万物之旅也   逆:迎

B. 古人烛夜游           秉:持、拿

C. 有以也               良:很好

D. 雅怀               伸:抒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