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并力西向 B.日...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并力西 B.削月割 C.是故燕虽小国而 D.则获邑

 

D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言实词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结合句意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A项,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句意:小的就获得邑镇。 B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句意:天天割地,月月割地。 C项,后,名词作状语,后来、在……之后。句意: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 D项,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句意: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而”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B.与嬴不助五国也

C.惜其用武不终也 D.战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破灭,非不利        兵:军队

B.不能独                  完:保全

C.暴秦之欲无              厌:讨厌

D.祸焉                  速:招致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要求所写句子与画线句修辞手法相同,句式一致。

古典诗歌常常以精微的笔触传达丰富的意蕴——仿佛一抹微云,却能引你想象天空的辽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还山宅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槎:读chá,木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二句中“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

B.第三、四句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荒草满径,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C.第五、六句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挡住了前行的木筏。

D.第七、八句展示了山宅风貌,写出了鸟散去后环境的冷清,暗含人去屋空的伤感。

E.诗人极讲究炼字,如“玩”“正”二字看似普通,却字字入神地道出了诗人游乐世间,潇洒自如的还山心境。

2.有人说,诗题“还山宅”中的“还”字是最能体现全诗主旨的“诗眼”,除了第一句直接点明“还”字以外,全诗处处都是围绕“还”来写的。请选取诗中的任意四句(第一句除外)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C.“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的典型意象。

D.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2.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