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课文四至九段,完成下面问题。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① )与汝曰:“吾年未四...

阅读课文四至九段,完成下面问题。

去年,孟东野往,吾(①          )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②          )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③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④          )而早世,如吾(⑤          )衰者,(⑥          )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⑦          )死,而汝抱无涯之(⑧          )也。”孰谓(⑨          )少者(⑩          )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          )乎?

呜呼!其信然          )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          )而夭(          )其          )乎?汝之纯明              )而不                    )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天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1)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          )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2)

虽然          ),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                                                      )日益微,几何[                                                              ]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无知          ),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          )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          )其成立                                                   )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3)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          )竟          )此而          )其生乎?抑(          )别有疾而至斯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          )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吾与汝曰________

(2)吾年未四十,而茫茫________

(3)而齿牙动摇________

(4)皆康强而早逝________

(5)如吾衰者________

(6)能久存乎________

(7)恐旦暮________

(8)而汝抱无涯之________

(9)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________

(10)孰谓少者而长者存________

(11)强者夭而病者________

(12)其信然邪?________

(13)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________

(14)吾兄之盛德而其嗣乎________

(15)吾兄之盛德而夭其________

(16)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________

(17)汝之纯明而不蒙其泽乎________

(18)汝之纯明而不克其泽乎________

(19)何为而在吾侧也________

(20)虽然,吾自今年来________

(21)志气日益微________

(22)几何不从汝而死也________

(23)无知________

(24)其无知________

(25)汝之子十岁________

(26)又可其成立邪________

(27)又可冀其成立________

(28)竟以此而殒其生乎________

(29)其竟此而殒其生乎________

(30)其竟以此而其生乎________

(31)别有疾而至斯乎________

(32)使者妄称以应之耳________

2.这一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写十二郎之死。为什么文中还要回叙自己头一年给十二郎的信,以及自己身体衰病、子孙辈幼小等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少者强者而天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2)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3)“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1. 写信 视力 牙齿松动 身体强健 代词,这样 表反问语气 早晚 忧伤 谁料到 死 保全 真实,确实 美好的品德 使……夭折 继承人 纯正明智 能 承受 为何 即使这样 古今异义词,古义:精神;今义: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古今异义词,古义:多少(日子),指过不了多久;今义:几何学 如果 没有灵魂 才 希望 古今异义词,古义:成长立业: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难道 因为 使……丧命 表选择,还是 胡乱说 2.①这些事都与文章主旨(吊十二郎之死)密切相关,穿插其中,又形成行文的曲折。②第4段写自己的未老先衰之象,意在为下文蓄势,也就是用自己之将死而竟不死,反衬出十二郎之不应死而竟死的尤其可哀。“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这不合情理,故更让人难以接受。③第6、7段又言己之衰、子孙之弱,不仅写出十二郎辞世后家境的凄凉,也更突显了作者因十二郎之死而生的极度悲伤、痛不欲生之情。 3.(1)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吗?实在不敢把它当作真的啊! (2)这正是所谓苍天确实难以推测,而神意实在难以知道了。也就是所说的天理不可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3)近来得了软脚病,常常疼痛得厉害。 【解析】 1.本题考查把握文言词语的能力。学生应明确实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总结,不断积累。具体解题时,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词义。 (1)“吾书与汝曰”意思是:我写给你的信中说。书,写信。 (2)“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意思是: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但视力模糊。视,视力。 (3)“而齿牙动摇”意思是:牙齿松动。动摇,牙齿松动。 (4)“皆康强而早逝”意思是: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康强,身体强健。 (5)“如吾之衰者”意思是:像我这样衰弱的人。之,代词,这样。 (6)“其能久存乎”意思是: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其,表反问语气。 (7)“恐旦暮死”意思是:恐怕我早晚一死。旦暮,早晚。 (8)“而汝抱无涯之戚也”意思是: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忧伤。戚,忧伤。 (9)“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意思是:谁能料到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反而还活着。孰谓,谁料到。 (10)“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意思是:谁能料到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反而还活着。殁,死。 (11)“强者夭而病者全乎”意思是:强壮的早早死去,而衰弱的反而还活在人间呢。全,保全。 (12)“其信然邪?”意思是:是真的这样呢?信然,真实,确实。 (13)“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意思是: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呢。盛德,美好的品德。 (14)“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意思是: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呢。夭,使……夭折。 (15)“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意思是: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呢。嗣,继承人。 (16)“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意思是:你(那么)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纯明,纯正明智。 (17)“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意思是:你(那么)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克,能。 (18)“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意思是:你(那么)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蒙,承受。 (19)“何为而在吾侧也”意思是:却又为什么在我身边呢。何为,为何。 (20)“虽然,吾自今年来”意思是:即使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虽然,即使这样。 (21)“志气日益微”意思是:精神也越来越差了。志气,古今异义词,古义:精神;今义: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22)“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意思是:过不了多久就要随你死去了。几何,古今异义词,古义:多少(日子),指过不了多久;今义:几何学。 (23)“其无知”意思是:如果我死后无知。其,如果。 (24)“其无知”意思是:如果我死后无知。无知,没有灵魂。 (25)“汝之子始十岁”意思是:你的儿子才十岁。始,才。 (26)“又可冀其成立邪”意思是: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冀,希望。 (27)“又可冀其成立邪”意思是: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成立,古今异义词,古义:成长立业: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28)“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意思是:(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其,难道。 (29)“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意思是:(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以,因为。 (30)“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意思是:(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殒,使……丧命。 (31)“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意思是: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抑,表选择,还是。 (32)“使者妄称以应之耳”意思是:使者胡乱说个日期应付呢。妄称,胡乱说。 2.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这一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写十二郎之死。文中第4段回叙自己头一年给十二郎的信。写出了自己的未老先衰。第5段感叹“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的不合情理。用自己之将死而竟不死,反衬出十二郎之不应死而竟死的尤其可哀。第6、7段又言自己身体衰病、子孙辈幼小等事。这样既能使行文曲折,又可为下文抒情蓄势,写出了自己因十二郎之死而生的极度悲伤、痛不欲生之情。 3.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夭殁,早早死亡;存全,存活,保全;信,真实的事情。 (2)诚,的确;明,知晓;寿,寿命的长短。 (3)比,近来;往往,常常;剧,厉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阅读课文一至三段,完成下面问题。

年、月、日,季父(①            )愈闻汝丧之七日,(②            )能衔哀(③            (④            (⑤                           ),使建中远具时(⑥            )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⑦                         ),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1)中年兄(⑧            )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2)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⑨            )。(⑩            )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            )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            )言之            )也。

吾年十九,            )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                             )汝。又四年,吾往河阳                 )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3)明年            ),丞相            ),吾            )汴州,汝不            )来。是年,吾佐戎            )徐州,使取汝者            )行,吾又罢去            ),汝又不果来。吾念汝            )于            ),东亦            )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4)呜呼!孰谓            )汝            )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            )处。故舍汝而旅食            )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            )知其如此,            )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            )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_________

(2)能衔哀致诚_________

(3)乃能衔哀致诚_________

(4)乃能衔哀_________

(5)乃能衔哀致_________

(6)使建中远具时之奠_________

(7)吾少_________

(8)中年,兄南方_________

(9)皆不幸早_________

(10)先人后者_________

(11)汝时_________

(12)亦未知言之悲也_________

(13)亦未知其言之_________

(14)来京城_________

(15)而归_________

(16)吾往河阳坟墓_________

(17)明年,丞相薨_________

(18)明年,丞相_________

(19)吾汴州_________

(20)汝不_________

(21)吾佐戎徐州_________

(22)使取汝者_________

(23)吾又罢去_________

(24)吾念汝于东_________

(25)吾念汝从于_________

(26)东亦_________

(27)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_________

(28)孰谓汝去吾而殁乎_________

(29)终当久相与_________

(30)故舍汝而旅食京师_________

(31)以求斗斛之禄_________

(32)知其如此__________

(33)万乘之公相_________

(34)吾不以一日辍汝而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直接表现叔侄“孤苦相依”的特殊感情的一组是(    )

①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②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③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④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⑤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⑥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④⑤⑥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2)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3)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4)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查看答案

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到自己的身世?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亲如兄弟,感情很深。

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多个“呜呼”,悲天抢地;几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

D.全文贯串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

 

查看答案

文化常识判断

(1)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侧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北宋欧阳修的《泷冈阡表》并举。______

(2)“十二郎”中的“郎”是对男子的统称,也称“郎子”。______

(3)“京城”“京师”均指当时的都城长安。______

 

查看答案

判断下列成语运用是否正确。

(1)这群热心的义工,长久以来照顾着这些零丁孤苦的老人,让他们衣食无缺。______

(2)晏殊的《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描写的是相思之苦,最知名的当属最后两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