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修身”,他主张并践行的做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修身”,他主张并践行的做人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成为儒家对后世的遗嘱。只要是中国人,即使不通文墨,甚至      ,也乐于被人称为君子,而绝不愿意被人看作小人。由此,儒家的遗嘱,也就变成了整个中国文化的主要遗嘱。

其实,孔子完整的人生规划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一辈子下来,不但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自己没有达到,而且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十余年奔走于一个个政治集团之间,并无成效。回来一看,亲人的离世使“齐家”也成了一种自嘲。最后,他唯一能抓住的,只有修身。因此,他真正实践了、可让别人信赖的结论,也只有这一条。(    ),没想到,竟变成了终点。不错,做人,是永恒的起点,也是永恒的终点。因为与人人有关,所以能够代代感应,成为有效遗嘱。

做君子、不做小人,这是一种永不止息的人格动员,它使多数社会成员经常发觉自己与君子的差距,然后      ,产生对      的向往。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身”、锻铸人格的过程,而“即时打造、批量生产”的“君子”,肯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目不识丁    择善而从    高山仰止    名不副实

B. 不学无术    择善而从    高山景行    盛名难副

C. 不学无术    见贤思齐    高山仰止    盛名难副

D. 目不识丁    见贤思齐    高山景行    名不副实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只是自己没有做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

B. 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达成,别人听着也等于对牛弹琴。

C. 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达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

D. 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只是别人听着等于对牛弹琴,自己也没有做到。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修身”本是他规划的起点

B. 他规划的起点本来是“修身”

C. 作为他规划的起点的“修身”

D. “修身”作为他规划的起点

 

1.D 2.C 3.A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此处的语境是形容人甚至“不识字”,也乐于被人称为君子,所以应该用成语“目不识丁”。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才学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此处的语境是发觉自己与君子的差距后,看到德行高、才学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所以应该用成语“见贤思齐”。高山仰止:比喻道德崇高,令人仰望。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此处的语境是产生对“崇高的德行”的向往,所以应该用成语“高山景行”。名不副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不相符;有名无实。盛名难副:名望很大,而实际情况难以和名望相称。此处的语境是指“即时打造、批量生产”的“君子”名声与实际不相符,所以应该用成语“名不副实”。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中,搭配不当,“目标”和“做到”不搭配;B项偷换主语,“别人听着也等于对牛弹琴”与前一分句主语不一致;D项中,递进关系错误,应该前后句子颠倒一下。原文中,“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应该放在“不但”之前。故选C。 3.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根据前文可知,此处是在说“修身”,所以“修身”做主语,根据后文“竟变成了终点”可知,此句应该是他“原来”规划的起点,所以只有A选项最符合题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然后图 B.不过数仞而

C.彼于福者,未数数然也 D.顺流而

2.翻译划线句子。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2)《滕王阁序》中“ _____________ ”两句,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描绘出晚霞之中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

(3)《逍遥游》中庄子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借详细描绘池州的美好风光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一句一景,感情真切。

B.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D.颈联中,“谪仙”性情洒脱,诗风豪放,即使在遭受人生厄运之时,也豪情万丈地吟诵“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钱勰,字穆父。生五岁,日诵千言。以荫知尉氏县,授流内铨主簿。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襄曰:“此非臣所能,主簿钱勰为之耳。”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王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勰谢曰:“家贫母老,不能为万里行。”定官制,勰方居丧。帝于左司郎中格自书其姓名,须终制日授之。奉使吊高丽。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饷金银器四千两。勰曰:“在馆时既辞之矣,今何为者?”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竟却之。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谰曰:“无有。”勰曰:“汝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积为众所憾,出知越州。召拜工部、户部侍郎。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轼曰:“电扫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翰林缺学士,章惇三荐林希,帝以命勰。以尝行惇谪词,惧而求去。帝曰:“朕固知之,毋庸避也。”尝侍经幄,帝留与之语曰:“台臣论徐邸事,其辞及雍.若雍有请,当付卿以美诏慰安之。”既而雍章至,勰答诏云:“朕察其厚诬,力加明辨。”帝见之,谓能道所欲言者。惇因是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罢知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钱勰传》,有删改)

[注]①章惇:时任宰相。②雍:郑雍,大臣,曾遭章惇排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B.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C.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D.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杨修、司马懿等曾担任过曹操主簿。

B.神宗,北宋第六位皇帝,在位重用王安石,推行变法,影响深远,神宗是他的谥号。

C.终制,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守丧三年,服丧期满即为终制,与“服阕”相近。

D.丞相,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官职名,秦代始设,西汉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勰能力突出,不慕高官。他小时候记忆力就很强,做官后因才华出众引起皇帝重视;王安石派人去见他,许诺封官,他没有动心。

B.钱勰爱惜节操,不收礼金。他被皇帝选中出使高丽,不接受不该收的礼物,高丽人在他回国途中追送礼金,被他严词拒绝。

C.钱勰办事干练,思维敏捷。老吏作梗,钱勰应对自如,有人伪造别人的字迹递诉状,被钱勰识破;苏轼作诗赠予钱勰,钱勰立刻作诗回报。

D.钱勰得罪权贵,遭到报复。钱勰曾写过贬谪权臣章惇的文词,后来又拟写安慰郑雍的诏书,遭到章惇排挤诋毁,被贬到地方任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

②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沈从文

女孩子岳珉年纪约十四岁左右,有一张营养不良的小小白脸,穿着新上身不久长可齐膝的蓝布袍子,正在后楼屋顶晒台上,与北生倚在朽烂发霉摇摇欲堕的栏杆旁,数天上的大小风筝。晒楼后面是一道小河,河水又清又软,很温柔的流着。河对面有一块碧绿的大坪,上面还绣得有各样颜色的花朵。大坪远处,可以看到好些菜园同一个小庙。菜园篱笆旁的桃花,同庵堂里几株桃花,正开得十分热闹。

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两个人一句话不说,望着远处。

两个人望到马,望到青草,望到一切,小孩子快乐得如痴,女孩子似乎想到很远的一些别的东西。

他们是逃难来的,这地方并不是家乡,也不是所要到的地方。母亲,大嫂,姐姐,姐姐的儿子北生,小丫头翠云。一群人中,就只五岁大的北生是男子。他们要去的城被围困了,过上海或过南京的船车全已不能开行。

他们不能前行,但又不能再回去,因此照妈妈的主张,就找寻了这样一间屋子权且居住下来,打发随来的兵士过宜昌,去信给北京同上海,等候各方面的回信。爸爸是军部的一个军事代表。哥哥也是个军官。

母亲原是一个多病的人,到此一月来各处还无回信,路费剩下来的已有限得很,身体原来就很坏,加之路上又十分辛苦,自然就更坏了。

想着母亲的病和一直没有消息的爸爸,岳珉的眼神落在了外面的河上,河中有一只渡船,懒懒的搁在滩上,常常半天还不见一个人过渡。守渡船的人,这时正躺在大坪中大石块上睡觉。那船在太阳下,灰白憔悴,浮在水面上,慢慢的在微风里滑动。

“为什么这样清静?”女孩岳珉心里想着。这时节,对河远处却正有制船工人,用钉锤敲打船舷,发出砰砰庞庞的声音。还有卖针线飘乡的人,在对河小村镇上,摇动小鼓的声音。声音不断的在空气中荡漾,正因为这些声音,人反而觉得分外寂静。

岳珉到房里去时,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静静的如一个死人,很柔弱很安静的呼吸着,又瘦又狭的脸上,为一种疲劳忧愁所笼罩。母亲像是已醒过一会儿了,一听到有人在房中走路,就睁开了眼睛。

岳珉望到母亲日益消瘦下去的脸,同那个小小的鼻子,女孩岳珉说:“妈,妈,天气好极了,晒楼上望到对河那小庵堂里桃花,今天已全开了。”

病人不说什么,微微的笑着。

“你咳嗽不好一点吗?”

“好了好了,不要紧的,人不吃亏。早上吃鱼,喉头稍稍有点火,不要紧的。”

这样问答着,女孩便想走过去,看看枕边那个小小痰盂。

病人忙说:“珉珉你站着莫动,我看看,这个月你又长高了!”

女孩岳珉害羞似的笑着,“我不象竹子罢,妈妈。我担心得很,人太高了,要笑人的!”

静了一会。母亲记起什么了。

“珉珉我作了个好梦,梦到我们已经上了船,三等舱里人挤得不成样子。”

其实这梦还是病人捏造的,因为记忆力乱乱的,故第二次又来说着。

女孩岳珉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小脸,就勉强笑着,“我昨晚当真梦到大船。

今早上喜鹊叫了半天,我们算算看,今天爸爸会不会有信来。”

“今天不来明天应来了!”

两人故意这样乐观的说着,互相哄着对面那一个人,口上虽那么说着,女孩岳珉心里却那么想着:“妈妈的病怎么办?”

病人自己也心里想着:“这样病下去真糟。”

姐姐同嫂嫂,从城北回来了,两人正在天井里悄悄的说着话。女孩岳珉便站到房门边去,病人在房里咳嗽不止,姐姐同大嫂便进去了。女孩岳珉在天井中看了一会日影,走到病人房门口望望。只见到大嫂正在裁纸,大姐坐在床边,想检察那小痰盂,母亲先是不允许,用手拦阻,后来大姐仍然见到了,只是摇头。女孩岳珉不知为什么,心里尽是酸酸的,站在天井里,同谁生气似的,红了眼睛,咬着嘴唇。她上了晒楼,仍然在栏杆边傍着,眺望到一切远处近处,心里慢慢的就平静了。后来看到各处远近人家都有了烟子,她才离开。

这时听到隔壁有人拍门,有人互相问答说话。女孩岳珉心里很希奇的想到:“谁在问谁?莫非爸爸同哥哥来了,在门前问门牌号数罢?”这样想到,心便骤然跳跃起来,忙匆匆的走到二门边去,只等候有什么人拍门拉铃子,就一定是远处来的人了。可是,过一会儿,一切又都寂静了。

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的微微的笑着。日影斜斜的,把屋角同晒楼柱头的影子,映到天井角上,恰恰如另外一个地方,竖立在她们所等候的那个爸爸坟上一面纸制的旗帜。

一九三二年三月作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A.天上的风筝和小河周围的景色共同表现出盎然的春意,这与小说内在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

B.作者对渡船和守船人的描写意在表现河上环境的安静,岳珉也受到这种景象的感染,心绪平静。

C.之所以不让大姐和岳珉看痰盂,主要是因为母亲深陷自己沉重病情带来的痛苦和焦虑之中。

D.岳珉听到隔壁有人说话时后的心理和动作,表现他急切盼望父亲和哥哥回来的心情。

2.小说末尾写到,“日影斜斜的,把屋角同晒楼柱头的影子,映到天井角上,恰恰如另外一个地方,竖立在她们所等候的那个爸爸坟上一面纸制的旗帜。”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静”为标题体现了作者构思中哪些精妙之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