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6月12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6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6月12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633班班主任兰会云带着11名高中毕业生,从朔州一路骑行去上海,总行程1800多千米。尽管兰老师事前做了很多准备,如规划骑行线路、学生体能测试、签订免责协议、购买安全保险等,但出发前,还是遇到很多压力:校领导不主张老师们效仿,有的人认为兰老师是拿职业生涯做赌注,有家长死活不答应让孩子参加……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参加骑行活动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1)骑行活动出发前,给面临压力的兰老师写一封信。

(2)在骑行活动中,给父母写一封信。

(3)给愿意参加骑行活动,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的同学写一封安慰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青春需要勇敢和付出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带着你们的担心和叮嘱,我们踏上了行程,但请你们放心,我们已做好了准备,青春需要勇敢和付出,不是吗? 往往转瞬即逝的就是世间可最美的风最,如彩虹,雨后才能一见;如北极光,冬日才会高纬出现;如青春,稍纵即逝。这样的青春里,挑战和机遇时时出现,我们需要的是勇敢的付出,不负最美的年华。 学校曾经组织我们看过一部电影——《弱点》。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却给自己上了最深刻的一课。故事中的主人公麦克,是一位黑人,他从小经历了太多太多,他生活在白人之中,他怕,他慌,他敏感了,他封闭自己的内心。直到遇到莉安一家,受到他们的感化,他才勇取面対自己的弱点,直视人生。在十八岁这么美丽的青春年华里,他在橄榄球场上挥洒汗水,收获幸福!在莉安耐心的教育引导之下,麦克渐渐的放开了自己,笑着対待每一个人,用友善换来了友情,換来了亲情,换来了人生的无价之宝。他敞开心扉,用汗水和勇气,使他的的青春无悔。这样的主人公勇敢地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应当成为我们的典范。 青春需要勇敢和付出。现在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华,有过仿徨,有过胆法,有过焦虑,有过太多之前中没有经历过的内心感受,这种感受,清晰而深刻。我们不似之前,初生牛犊不怕虎,敢闯敢拼,我们慢慢变得成熟了,慢侵懂了,做事要未雨绸缪,人生要有自己的规划。更重要的,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去挑战很多的不可能。此时的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挑战青春,来尝试不同的出行方式,来感受亲力亲为才有的收获,可以说,我们这次赢了。 青春需要勇敢和付出。未来的一切都是末知,对奔向未来的路上,也许荆棘丛生,但只要我们努力过,就不会后悔。 青春路上的我们,都应该勇敢一点,不要各啬付出,每一次的付出都会有每一次的收获。无畏的青春,我们不该辜负,主动地给青春绘出最美的风景,只有勇敢和付出,在这青春之旅中,オ能留下最美的芳华!亲爱的爸爸妈妈,也请你们放心,并相信,我能行! 你们的孩子:某某 某年某月某日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別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受,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青年人对国家的责任意识,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活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这是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中主要讲述的是兰会云老师带着11名学生骑行去上海的故事。对于兰会云老师的做法,人们各执一词。师者,教书育人也。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能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更能在课外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自由探索的兴趣,这是值得肯定的。在当下,过分束缚教师手脚,教师想为而不敢为时,兰会云及其所在的学校无疑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教育,除了教师能够尽责外,更要从制度和体制上营造让教师敢于作为的环境和兜底性的保障,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活力,オ前能让“别人家的老师”成为身边的常态。而积极参与这一活动的学生,也该在青春年华里,接受挑战,勇往直前。 (1)选择第一个任务,文体注意书信的格式;对象是兰老师;内容应认可兰老师的做法,肯定他的备工作,相信他能克服压力,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支持和自己有信心等。 (2)选择第二个任务,文体注意书信的格式;対象是父母;内容应介绍自己的行程,骑行的收获,大家的互助,吃住行安全,并让交母放心、宽心,表明自己的坚持等。 (3)选择第三个任务,文体注意书信的格式;对象是想参加骑行却末能如愿的同学;内容应在分清这些同学未能如愿的具体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安慰,如体能不达标,让其以后多加锻炼;如家长不同意去,让其理解家长的担心等,或其他如家里有事基至个人不会骑车等情况,结合实际谈出个人看法。 参考立意:1、用自身的实际行动阐述什么是信守承诺;2、正确认识“教育”;3、做好充足的准备,面对因难和危险;4、规划好路线,规避风险;5、学会坚持,学会克服途中遇到的因难;6、信守承诺等。 参考素材: 1、1800多公里的长途旅行,路途远,有一定的潜在风脸,在骑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交通问题,住宿问题,天气问题,以及学生是否能承受如此大强度的骑行,一旦发生意外事件,是老师、学校、家庭承受不起的,这种活动的安全防护应当作为整个活动开展时的重中之重,但是也不能因噎废食,就彻底不挙办此类活动,这样自会让学生永远在保护和温室中成长,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次打击。 2、所以,为了让此次活动变成一次既有意义又安全的活动,可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在事前一定要充分和学校、家长沟通,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感。第二,邀请专业的骑行人土制定安全的骑行路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邀请1名专业骑手陪同前行。第三,在出行之前,制定应急预案,安排好相应的食宿,做好安全知识的教育,也可以给学生购置保险,保证万无一失。第四,在骑行途中,多增加一些人文知识的教育,让旅途变得比较加充实和有趣。 3、日本教师解释说:教师在避免风险的同时,孩子也失去了在风险、冲突中学习的机会。孩子最终需要独立去面对未来,也只有独立才能应对未来生活。因而,我们(教师、家长)必须将学生视为独立自主的个体予以对待和教育,最终使学生获得完满的个体自主性。唯有这样,他们未来才能独立地追求属于他们的美好生活。 4、在应试考核、家校推诿、安全稳定、舆论关注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不少老师的教育情怀被消磨殆尽。即便仍有希冀,也迫于各种压力,事事谨小慎微。在学生即将成人的关键期,兰会云老师有勇气去践行他对于学生的承诺,用爰和担当教会学生成长。没有发自对教育的热爱,当初怎么会下这么重的承诺,而后怎么会去行这一份承诺。希望有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可以体验不同的风景和人生。 结构示例:“青春需要勇敢和付出”。文体:议论文。本文要求写成书信的格式,考生要注意开头要有称呼,最后要有署名和日期。正文部分,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青春需要勇敢和付出”这一中心论点从电影《弱点》、“青春年华需要勇往直前”等角度进行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构时要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把下面的一则材料压缩成一句话新闻,字数不超过30个字。

己亥年正月十五,入夜后的紫禁城灯烛辉煌,游人惊叹声不断,自从94年前化身为故宫博物院,这是它第一次在夜间开放。故宫宫墙被红灯笼装点得熠熠生辉,伴随着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奏和京剧的演出,伴随着名画《千里江山图》被投影到宫殿屋顶上,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大规模点亮。故宫博物院票务系统也开通了预约免费参观抢票活动,预约门票几分钟内就被抢光,这是故宫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观众开放。此举让600岁的故宫变得更加年轻,也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公众的距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锦旗里面也有辩证法。它承载着荣誉,更写满了责任;它表达了谢意,更倾注了期待。一位基层干部在长期工作中收到了上百面锦旗,一面一面     ,又颇为感慨:做了分内之事,群众却送来锦旗,本身就说明工作有不足。所以,每当看到锦旗,除了欣慰,更有压力。郑板桥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  )。”对世界的感应,常常是心灵的写照。竹涛阵阵,一心忧民者,自然“一枝一叶总关情”;而官老爷们,对百姓冷暖则     ,想的是送礼声、升官令。同样,对群众的表扬,有的干部举一返三,想到了更普遍的问题、更多人的急难事,多做   的实功;而有的人却视之为“政绩”的道具,图虚名装门面,不啃硬骨头,专搭花架子,最后都是“客里空”。锦旗虽小,分量不轻。很多时候,它拷问着思想观念的公与私,检验着工作作风的实与虚。

不求就里,难寻病根;不务实情,难办实事。不仅是给好评的锦旗令人欢欣,近年来,一些地方反而不时出现“另类锦旗”。从“最不作为奖”的揶揄,到送时钟、鸭梨、皮球等委婉提醒,尽管有时失之偏激,但带刺的“表扬”,不也多少反映了现实积弊、民意呼声?可称道的是,不少单位不仅接下这份尴尬的“礼物”,而且     ,力求把痛点变成亮点。

1.根据文意,依次填入文中画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数家珍  不以为意  雪中送炭  反躬自省

B.敝帚自珍  不以为然  雪中送炭  反躬自省

C.如数家珍  不以为意  疏财仗义  见贤思齐

D.敝帚自珍  不以为然  疏财仗义  见贤思齐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最苦百姓难为生 B.疑是民间疾苦声

C.宁为民间疾苦悲 D.怎堪人间苦悲情

3.文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是收到好评的锦旗令人欢欣,近年来,一些地方反而不时出现“另类锦旗”。

B.不仅是给好评的锦旗令人欢欣,近年来,一些地方也不时出现“另类锦旗”。

C.不仅是给好评的锦旗,近年来,一些地方反而不时出现“另类锦旗”。

D.不仅是给好评的锦旗,近年来,一些地方也不时出现“另类锦旗”。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在《庄子·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古风(其四十九)

李  白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

(注)①李白少负不羁之才,志在济世。初入长安,即作《玉真仙人歌》,欲见到玉真公主,希望陈诗于帝王之前。其结果是未见仙容,反遭玉真侄婿张垍的冷遇,败兴而归。李白自伤其才质之美,有不遇之慨,遂化用曹植《杂诗》“美人迟暮”之意写下此篇。②紫宫:皇帝的居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意思说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有着芙蓉一般鲜明美好的身姿。

B.“皓齿”代指清脆的歌喉,句意说她的清脆的歌喉最终没有发出声来。

C.“芳心”句中的“空”字与“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空”字表达效果是一样的。

D.“沉吟何足悲”是说不会因别人的嫉妒而悲恸,这句话表现出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2.诗句“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化用了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有何暗示意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长子继承制。

C.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官员。

D.契丹: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