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某日,北京土城路,中国作家协会正举办贾平凹小...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某日,北京土城路,中国作家协会正举办贾平凹小说研讨会,茶歇时,一个文学青年手里拿着《极花》,冒然推门,进人休息室,走到贾平凹身边说:“贾老师,请您给我签个名,我想惠存。”贾平凹先是一愣,继而欣然应允。

B. 著名语言学家张漆华教授,曾带过一个性格很有些特殊的研究生,每次路遇,该男生都格外谦恭,总是双手贴着裤缝,一边弯腰致礼,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久仰,久仰”。张涤华教授也总是微倾上躯,还以两字“过誉,过誉”。

C. 某日,朱茵女士把自己获奖的一轴水墨中堂,送给曾鼎力帮助过自己的画界前辈,寒暄后说:“柳岩老师,冒昧造访,斗胆呈上拙墨,以谢您的提携,恳请老师您赏脸收下并指教。”柳岩接过画作展开览毕:“皆因你的聪慧勤勉。”

D. 郑新林走进灯火通明的图书馆,扫视片刻,发现几乎坐满了,唯东面靠墙处尚余一空座,遂轻步移过去,对坐在外侧和中间的两位女同学说:“劳驾,让个道。打搅了,务请海涵。”俩女生微微一笑,立起身,挪动椅子让他过去。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本题中,A项,“惠存”敬辞,应用在对方身上,错误;B项,“久仰”形容仰慕已久的意思,表示敬慕,大多初次见面时说,此句中是师生关系,不符语境;D项“务请海涵”不合语言环境,此时是同学之间的对话,应多用口语,错。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经过26天的“长途跋涉”并“__       ”之后,1月3日上午10点26分,低调得似乎都有些淡出公众视野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___    , 完成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项壮举一一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 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至此,这项略显“        ”的“月球远征计划”终于度过了最困难和最惊险的时刻。

随后,“嫦娥四号” 通过“鹊桥”中继卫星传回了实时画面,这块地形奇特到充满科幻色彩的土地,荒凉的月面上,密布陨石坑,展示出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实现最终月球采样返回之前___    的一步, “嫦娥四号” 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实际意义要远大于象征意义,它不远万里,突破重重险阻来到月之暗面,必然要走走看看,有一番作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养精蓄锐  喜传捷报  不切实际  至关重要

B.休养生息  捷报频传  不切实际  至关重要

C.养精蓄锐  喜传捷报  不合时宜  举足轻重

D.休养生息  捷报频传  不合时宜  举足轻重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荒凉的月面上,密布陨石坑,这块地形奇特到充满科幻色彩的土地,展示出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

B.这块地形奇特到充满科幻色彩的土地,荒凉的月面上,密布的陨石坑,反衬出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

C.荒凉的月面上,密布陨石坑,这块地形奇特到充满科幻色彩的土地,反衬出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

D.月面的荒凉,陨石坑的密布,这块地形奇特到充满科幻色彩的土地,展示出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面对江月和现实,不免流露出人生消极情绪,又有些许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之 雄心, 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的结局。

(3)陆游《游山西村》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摹了南宋初期的农村生活画卷,表达了诗人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

晏殊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注]①碧海:传说中的海名。《海内十洲记》:“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②瑶台: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③附:带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起首三句用虚笔,说要往海上仙山,没有波涛的险阻,要往瑶台仙境,也有路可通,原来可以双飞同去,但当时却没有这样做;所以此时“思量”起来,有些后悔。

B..上片结句是说让“意中人”轻易离开,此时后悔莫及。一个“轻”字,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后悔、寂寞和失落。

C.“红笺小字凭谁附”一句,感慨与“意中人”音讯难通,与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句的意思相同。

D.“高楼目尽欲黄昏”是说:独自一个人站在楼上,望着远方,一直到黄昏渐渐笼罩着大地。词中不直说什么情深、念深,只通过这种行动来表现,显得婉转含蓄。

2.有人评价“结笔为最妙,蕴藉而韵高,尤堪玩赏",请赏析本词结句“梧桐叶上萧萧雨”的精妙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潘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濂。时已改宁越府,命知府王显宗开郡学,因以濂及叶仪为《五经》师。明年三月,以李善长荐,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长基一岁,皆起东南,负重名。濂亦首用文学受知,恒侍左右,备顾问。尝召讲《春秋左氏传》,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实,量其中而奏之。甘露屡降,帝问灾祥之故。对曰:“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春秋》书异不书祥,为是故也。”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人过。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虽白首侍从,其勋业爵位不逮基,而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其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下礼部议,复其官,春秋祭葬所。正德中,追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十六》)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

B.《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

C.《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

D.《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剖符:剖分信符。汉朝封功臣时,将作为信物的符节,剖分为二,一分交给受封者保存。

B.五经:《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等五部经典。汉时订为五经,为儒家用以讲学的重要典籍。

C.《春秋左氏传》:也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所著的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

D.黍:黍是中国最早用于耕作的植物之一,也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为官谨慎,为人正直。茹太素上万言书惹皇上震怒,宋濂让皇帝心平气和。茹太素的意见才全都被采纳。

B.宋濂文风可与古代作者媲美。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宋濂,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

C.宋濂是明朝开国时期的著名文臣。宋濂很有才学,做官后以文学之长受到朱元璋的赏识,作为顾问随侍朱元璋左右。

D.宋濂为人孝顺父母。宋濂因举荐被授为翰林编修,但他以父母年老为由没有接受朝廷的任命,而到龙门山闭门著书。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甘草

江辉

妈妈从沙发上猛地一蹦:“我们家出状元了!”

原来表姐甘草高考理科第一。“半夏,去祝贺祝贺!”妈妈兴奋之情溢满小区,我真是哭笑不得。这就是一个早更妇女的虚浮躁动么?

小区外妈妈放慢脚步:小学我们成绩比她好,初中也不相上下呀?

她不是责备我成绩不好,而是怪甘草进步快得不近人情。妈妈老拿我与人比,只比成绩,有如她与别人只比白,让我觉得学生的成绩等同于女人的肤色。甘草我太清楚了,成绩不多说,还喜欢烧菜,今天才学,明天就是原创新品。

运气!对了,我们要找她的运气怎么来的。妈妈说。

我想起初二暑假,我们去湄子镇陪外公。甘草带了《红楼梦》,我带了习题。我对描写贵族女人喝茶吃饭斗嘴的名著实在提不起兴趣。外公很开心,吃过晚饭就催促早点睡觉,第二天很早就把我们拉出梦乡。小镇早晨很静,只有蝉们重复晚上的话题。甘草说,蝉是衬托静谧的,而汽车只添加分贝。

突然一块巨大的黑影迎面扑来。阴影来自头上的大树,镇上人叫它元宝树,春末夏初,串串小荚如翠翠的元宝,喜气吉祥。

外公摸出两个松子,叫我们扔到树上去,越高越好。松子连着布片,布片红底黑字看不分明。我没多想,跟着甘草用力抛了上去,然后顺时针方向绕树三圈。两张布片在树上微微飘动,像远方的旗帜。外公很满意,他是一个仪式感很强的人。外公说,凡是活得超越了同类的生命都值得敬畏。这树遭过雷劈,被雪压折过,村里其他大树都死了,它却依然郁郁葱葱……

大姨家里,舅舅、舅妈和表弟陈皮已经在了,大家开开心心地恭喜。大姨说:明年半夏来个双子星!大家又笑得热情洋溢。妈妈趁势把我拽进甘草房间:明年的状元抓紧学习去!

我知道妈妈的用意。外面电话此起彼伏,大姨侃侃而谈,但我听来与其他好学生千篇一律,无非是聪慧、自觉、勤奋。“我们从不去补习班。”这是学霸家长的傲慢。其实我知道大姨常逼着甘草去补习,是甘草斗智斗勇他们才妥协的,代价是必须看父母为其选择的鸡汤文。

甘草对我说过,鸡汤文是给大人看的,他们看得醍醐灌顶的东西,在我们眼里一钱不值。他们自己喝得津津有味的可不是什么正能量,是舍得、放下、活在当下,为自己攀不上去的路找个漂亮的台阶下,给我们的就变成励志汤了。后来我想通了,高考作文不就是写给阅卷的大人看的吗,我也学学,到高考时熬碗鸡汤给他们喝。

姨妈接受采访时,每人都进来扫视一遍,像机场的安检仪。甘草房里杂乱无章,她喜欢面上的无序,有时还故意制造混乱,但她非常清楚东西在什么地方。舅舅捋了一遍书架,舅妈一个踉跄把垃圾桶勾翻了。那是故意的,大姨说过,甘草刚整理了高考垃圾。

你们是在找一支笔吗?

大家都盯住我。

大姨说:是吗?找到没有?只要对孩子们有益,尽管拿走。

舅舅挠头:是,笔!甘甘高考用过的笔,也让我们沾沾灵气。

妈妈说:我们三姊妹高考轰动了湄子镇,只要看见路人朝外公上班的中药房指指点点,那一定在说我们。考前,外公都送一支笔,是叫滴水寺大师父开过光的,文殊菩萨加持过。现在外公没了,这是绝笔了!

我知道笔在哪里。我说。

大家的眼光齐齐扫过来,灼得我皮肤生疼。

甘草告诉我,有次考砸了,外公给了她一支笔。甘草说,我知道那个秘密,你且用它去月考吧,让外公帮你杀进前五十!说完咯咯地笑。高考前,我去还过。她说,这笔太粗不合手,怕影响书写速度,你先收着,以后还我。这支笔适合纪念。

妈妈低着头。舅舅欲言又止。

大姨轻轻地说:这丫头,什么都能借。大姐,二姐,你们看这样好不好,这个笔明年夏夏高考就给夏夏。考好了后年皮皮高考就再给皮皮。

笔断了。我说。

前几天皮皮找我问数学,没带笔,拿着就用。他不停地拗笔,终于拗断了。回去时又一把把笔的残骸塞到书包里。

大家再不说起这支笔的事。

媒体狂轰滥炸,甘草红遍全市。一天,她叫我一起去湄子镇看看,回来还要试试手艺。她的手艺我毫不怀疑。她甚至喜欢洗碗。她说油腻的东西被一通抚摸,变得白玉一般,好唯美哦!她说洗碗是改头换面,烧菜则是事物质的提升。这里面有想象,想象到达的地方就是菜品的高度;有判断,什么材质做什么菜;有协调,油盐酱醋糖要恰到好处;有度,把握好火候、时间;有针对性,对菜更对人,宜蒸、宜炒、宜生……看完《红楼梦》又说要搞个红楼菜系,要有宝玉吃的糖腌玫瑰膏,贾母吃的牛乳蒸羊……

外公生前就特别爱吃甘草做的菜。外公墓前,我向她说了笔的事情。她说最好的纪念在心里。她拿出毛巾认认真真地在外公墓碑上擦拭起来。我知道,甘草比我更懂外公。

树上满是红色的字条,金榜题名、爱情甜蜜、健康平安……一直爬升着,直到大树顶端。有人问,当年老中医为两个外甥女的祈福条子挂在哪里?有个长者吩咐,滴水寺和尚说了挂得不要超过状元的高度。

我说,他们要是知道你就是状元,还不把你贴成红纸人。

甘草说,我们挂在树上的布条还在吗?

我们几乎同时看到了一支笔!透明胶黏合了它的断肢,如缠着绑带的英雄身躯。此刻,它跟一条红色的字条一起,在大树的树芯里摇晃。

突然,甘草说:大树病了。

我一看,确实,树叶反卷。大树病得不轻。

我们绕行大树三圈,然后离开。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人物鲜活生动,取名暗示了外公与孙辈微妙的联系;大量人物对话采用不完整对话形式,把对话拆开、混淆在叙述之中,拉近了叙述者与阅读者的距离。

B.作者善于制造起伏变化的摇摆效果,“寻笔”相关的情节里,不断地制造悬念、给出希望,又接连突转,使人物期望破灭,一波三折,极富戏剧效果。

C.小说情节在现实与人物回忆中反复穿插,充分地解释了主线相关情节的缘由,使情节更为合理,同时细节的叠加也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形象、可感。

D.小说结尾蕴含深意,再次出现的笔暗示了舅舅一家的不甘;“大树病了”一语简洁隽永,富有象征意义,以树的衰亡透露出了甘草对未来生活悲观消极的态度。

2.有论者认为,甘草的形象是“成人世界对比的镜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以“甘草”为题,为什么以半夏的视角叙述故事?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