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用晨雪、笳声、铁骑等事物,描绘出一幅莽苍凄厉、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图。

B.上阕“想关河”的“想"为推测之意,是词人由“不知何地"的梦境回到现实后的联想。

C.下阕词人通过寒灯.漏声、斜月等意象,写出梦醒后环境的冷清,渲染凄苦悲凉之情。

D.下阕“有谁知”三字,照应“寄师伯浑”的题目,婉转地表示了把对方视为知己挚友的意思。

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1.B 2.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作者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①本词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②《书愤》诗句着重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却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梦境回到现实后的联想”错,上片都是写梦境,所以“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都是梦境,都是虚写。 故选B。 2.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这道题要求是把同一诗人不同诗歌的课外诗句与课本所学诗句进行对比。题中点明了对比内容和对比点,本题词句中,我们由“自许封侯万里,有谁知”可知作者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理想未能实现;从“鬓虽残,心未死”可知作者虽烈士暮年,但壮心不已;《书愤》中,诗句“空白许”说明壮志未酬,下句“衰鬓已先斑”说明年已老大,两相对比表达的是一种悲愤心情。再结合陆游的身世,表达感情的同异便很明显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①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②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③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注释:①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广武山上。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②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③新安,秦县,故地在今河南渑池县东。

1.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B.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C.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D.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中,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东地区称为关中。今陕西一带。

B.冢,高而大的坟墓,是贵族、有身份的人死后的居所。陵则是更高的土山,是皇室专用。这儿称冢不称陵,事实上暗含褒贬。

C.大逆,封建时代指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罪行。“谋大逆”在古代属于十恶不赦的重大犯罪。这儿刘邦指的是项羽杀义帝的行为。

D.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开国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本文中的高祖即汉朝开国皇帝刘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知己知彼,不愿斗力。汉王知道自己的军队斗力斗不过项王,因而面对项王决一雌雄的挑战,他不敢应战。

B.汉王历数项羽暴掠、弑主、杀降王、坑秦卒等罪行,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

C.汉王被弩箭射中了胸部,为了迷惑对方,却按着脚谎称只是脚趾受伤,并且在重伤的情况下,还去慰劳军队,鼓舞士气。

D.项羽和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后,马上把兵撤走了。而刘邦却没有遵守约定,继续进兵追击项羽,还联合其他诸侯军队共同进击楚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2)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文化

[俄]安德烈•马卡罗夫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

“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

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

“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小红帽》《一个士兵》等。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

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

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

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

“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

“什么?”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

儿子说完又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

“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老婆!”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

“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

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只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

科利亚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他床底下放着,他从来没拿出来过,但名字似乎还记得。第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而且作者的名字也很可笑,叫加缪,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还有一本是爱伦坡的,一位美国作家。他的故事适合夜里读,比任何一部恐怖片都纯净。最后一本是幽默作品,叫《三十只狗崽》,是一个叫米哈伊尔的人写的,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狗的话一句也没有,写的都是形形色色的野蛮人,史前的。这不难理解,不管是电视,还是互联网,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都没有,只有带着一个圆圆的小喇叭的收音机。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姑妈”是次要人物,她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人,和科利亚夫妇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突出主旨。

B.科利亚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儿子追求的是流行,他对传统的纸质书籍是排斥、抵触的。

C.科利亚的姑妈去世,他非常难过,决心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用来安放姑妈留下来的那些书,表现了他对姑妈的怀念。

D.科利亚的妻子最终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因为在她看来,这些书是没有用的东西,这照应了文章的标题“没文化”。

2.小说写科里亚姑妈留给他“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的书,有什么作用?

3.本文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每到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成了热线,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与转专业相对的是高考生报志愿时的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需要尽早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探索自我,找到合适的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介绍。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材料二:

浙江省高中学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选项

非常了解(%)

了解(%)

不是很了解(%)

一点不了解(%)

没有考虑过(%)

个性

30.2

60.3

7

1.9

0.6

兴趣

28.5

49.7

18.1

3.2

0.5

能力

27.9

53.2

15.6

2.5

0.8

 

选项

很强(%)

较强(%)

一般(%)

不具备(%)

没有考虑(%)

合作意识

19.7

32.4

45.8

1.2

0.9

竞争意识

21.3

24.5

45.6

5.4

3.2

创新意识

15.5

33.3

41.9

5.9

3.4

社会适应能力

23.5

21.2

51

0.3

4

人际交往能力

22.6

37.9

36.7

0.3

2.5

 

(摘编自《浙江省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三:

在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不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作用;年级、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有显著作用,并且年级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成绩越好,生涯发展水平越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

(摘编自卢淑芳《高中生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

材料四: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业规划、生涯规划。生涯规划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不断调整并继续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规划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学会选择是其高中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基本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过70%的大学生想重新选择专业,这与他们在高考中报志愿时,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不无关系。

B.相较于兴趣与能力,被采样的学生对个性这一自我因素的认知更加的了解,有超过90%的学生对自己的个性认识清晰。

C.在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可能影响生涯发展的变量上,研究表明它们对高中生生涯发展影响不大。

D.高中学生能清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这都是学生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张惠英看来,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B.据材料二可知,“社会适应能力”是被采样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因素,而“竞争意识”是最多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的。

C.对学业、职业与人生的规划是高中生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

D.据材料二的数据,对于浙江省被采样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自我认识”方面,总体认识是比较到位的。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在诗词中既体现为“边塞况味”,也体现为“忧国忧民”。

B.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旨在阐述边塞况味中所体现着的慷慨激昂的家国情怀。

C.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都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D.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中心论点然后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B.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列举例子,对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进行了层层深入地论述。

C.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D.作者以杜甫“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描写的经受战争苦难的老人等形象为例,阐述杜甫爱民之深、忧民之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B.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知名学者、作家、哲学家周国平在一次讲座中言:我说金钱是好东西,好在哪里?它的最大好处是使你在金钱面前获得了自由。……人生在世,第一件事是要解决生存的问题。有了钱、生存有了保障以后,钱就不那么重要了,你可以不必仅仅为了钱而工作了,你可以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了。这就是我说的在金钱面前获得自由的意思。

针对上述语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你又有怎样的思考呢?请结合材料按要求作文。

要求:①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