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谣涿谓余以善淫。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谣涿谓余以善淫。

(2)___________,忧伤以终老。

(3)___________,悠悠我心。

(4)____________, 池鱼思故渊。

(5)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_________

(6)岂不日戒,____________

(7)曾子曰:________,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___________,不亦远乎?”

(8)《赤壁赋》中借客之口感慨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语句是:___________

(9)《游褒禅山记》中,说明达成目标,光有“志”与“力”还不够,还要借助外物的辅助才能实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1)《氓》中女子借“_______________”来喻示任何事物都有边界,同时反衬氓变化无常。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同心而离居 青青子衿 羁鸟恋旧林 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玁狁孔棘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既有直接性默写又有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1)嫉(2)蛾眉(3)衿(4)羁(5)宛然(6)凝碧(7)玁狁(8)孔棘(9)弘毅(10)已(11)须臾(12)惠风(13)淇(14)隰(15)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贵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这是《孔雀东南飞》中对太守家筹办婚事迎娶刘兰芝的铺陈叙写,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翻译下面的句子。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查看答案

翻译下列加点字词。

(1)女也不

(2)靡使归

(3)可怜体无比

(4)枉用相

(5)少无适俗

(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查看答案

下列古代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中的“总角”指古代少年男女扎的发髻,后来人们常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B.《诗经》“六义”指 “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雅”是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演奏时往往配以舞蹈。

C.庐冢,也作“庐墓”,墓旁的小屋。依古礼,父母或老师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

D.古人常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如“癸丑”“壬戌”即以干支纪年,“六合 正相应”即指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这句话运用点面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表现了月色下荷塘朦胧的美。

B.《故都的秋》开头和结尾都提及南国之秋,以南国之秋的“色彩不浓,回味不永”,衬托北国之秋的“感受得到底”,南北对比,加深读者对故都的秋的感受。

C.《采薇》前三章“薇亦作止”“ 薇亦柔止”“薇亦刚止”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表现了时序的更替,时间的流逝,深化了主题。

D.《游褒禅山记》以记游为载体,借端说理,揭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又由仆碑引发联想,强调了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