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试结合所学知识鉴赏这首诗写夜雪时采用的侧面烘托手法。

 

这首诗简练朴实,不直接描摹雪的状态,况且夜晚也看不到雪,而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描写。首句写触觉,二句写视觉,三四句写听觉。诗人以不同感觉,不断变换角度,处处写人,又处处写雪。竹枝被积雪压断的声音,既说明雪下得紧,也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突出雪夜的静寂。如果景中悟情的话,大雪严寒,长夜难挨,如是而已,但如果注意到这是作者谪居江州时所写的,《琵琶行》中熟悉的诗句便跃然而出:“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据此,我们不难理解,诗人借天寒写艰难凄冷的处境;借雪重写孤寂沉重的心情。这是一个自命为“天涯沦落人”的谪居生活的艺术写照,抒写凄凉痛苦的失意情怀。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题思路为首先明确手法,尽量找全,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本题要求分析“侧面烘托”的手法,所谓“侧面烘托”,就是不对该事物进行直接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他事物来烘托出该事物的特点。本诗第一句是写“冷”,暗示外面下雪,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的。第二句是写雪强烈的反光,但并没有亲眼看到雪,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的。第三句从心理的角度来猜测雪大,第四句写听到了雪压垮竹枝的“折竹声”,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这四句全是对雪的间接反映,而并非直接感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

(1)云无心以出岫,_____________________,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查看答案

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

B.有一天傍晚,她丈夫得意扬扬地回家来,手里拿着一个大信封。“呀,”他说:“这里有点东西给你。”

C.对于青年学生,主要的不是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

D.一个没有共产主义理想的人,不但不知道明天走到哪里?做什么?就是连今天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都弄不清楚。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大自然的生命母体中,缺乏理性的人类就是癌细胞,它们得意洋洋地膨胀着,扩张着,癌变着,最终的结果就是与母体一起同归于尽。

B.在美国所信奉的“民主、自由、人权”背后,不得不支付着沉重的代价。

C.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多动脑子,这样才能避免少捅娄子少出错。

D.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制止了群众揭发的少数商场年终时使用代金券购物的不良现象。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面对人类,失去      之心的医学是冰冷的,有缺陷的。

(2)只要是那些彰显正义、美德,代表了先进文明的人,都有      得到树碑的殊荣。

(3)沙丘上独行的山狮,虽然没有动作,没有吼声,但仍能使人感觉到那股潜在的      

(4)国庆节前夕,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宴会      各国贵宾。

A.慈善 权利 雄姿 接待 B.慈悲 权利 雄威 招待

C.慈善 权力 雄威 接待 D.慈悲 权力 雄姿 招待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人们被陈道明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绘声绘色的表演深深吸引了。

B.经过多次推迟,运行了15年之久的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终于在2001年3月寿终正寝,离轨销毁。

C.我市数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经过数夜蹲守,终于抓获了这起枪杀案的犯罪嫌疑人。

D.在“学雷锋,做好事”总结会上,班长高屋建瓴地作总结发言:“我们一定要向李明学习,心中有着他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