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教师惩戒权”这一问题,并要求制定实施细则,用以规范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的行为。这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在此之前,教师“体罚”了学生,会面临家长、社会、媒体與论、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面的压力,大都会受到严肃处理。相关法律的欠缺,产生了诸多家校矛盾,以致老师们畏首畏脚,不敢惩戒学生。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以“教育要不要惩戒”为辩题,写一篇辩论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当下教师太难为 古时便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说,就连封建社会的皇帝,在面对自己启蒙的恩师时,也敬重有加,礼让三分。 一方讲堂,一幅戒尺,课堂走动之间,便是一抹独特的风景。戒尺落在手上,那是为人师对弟子成才的殷切希望,是留在学生心里的苦心教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先生”是多么受人尊敬的称呼,教师是多么受人敬重的职业啊!可这是在古代! 教师对学生要不要严厉?这个问题我有深刻体会,还是严厉一点好!读小学时,数学老师是一位极慈祥的老师,慈祥到你上课吃东西,讲小话,离开座位等违纪,也只是摸摸头的地步。不用说,班级纪律是极差的,成绩也不忍直视。后来,换了一位“女师太”,是那种你讲一句闲话,都要罚抄公式100遍的程度。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应该是痛并快乐着。因为老师的严厉,使我的成绩有了很大的飞跃。因此,我想作为学生的我们,是需要严格要求的。严格让我们坐得笔直,走来有型;严格让我们说话中规中矩,有成熟感;严格让我们做事一丝不苟,能早担大任! 可现在,对教师约束越来越苛刻,老师都变得太和蔼了,学生变得更自由自在了,关心学习成绩的人也少了,高考成绩也不与任课教师见面。似乎只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不要传授效果。面对调皮的学生,想学习的同学很烦恼,老师变得很无奈。看,各种类型的教育法、保护法常出现矛盾的说法。哪位老师还敢严厉,给自己添“万一”,甚至,吃不了,兜着走? 2017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制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舒指出,要赋予教师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力。 2019年7月9日,《意见》 也提出要保障教师依法享有教育惩戒权。 可《规定》中第三条却是这样的:“对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老师,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等知情人,可向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举报。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调查,及时处理。” 这种条例究竟是在赋予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更多的教育惩戒权,还是在限制教师的教育教学职责? 何为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力?何为教育惩戒权? 又何为体罚、变相体罚? 其中并无明文规定,也无明显界限,模棱两可。各种“保护法”与“规定”看似在赋予教师更多的权力,实际上却是在种种矛盾中束缚了教师的手脚! 总说教师不能体罚学生,可经常出现在新闻上的是某校学生因不接受教育,对老师实行侮辱性语言,甚至向老师施暴。 前段时间,在新闻上看到某县城的一所高中,因老师批评了学生几句,学生感觉有伤颜面,便当着该教师女儿的面,捅死了该教师。或许,很多人听到这些,都只会摇头惋惜,难道国家教师法、教育法,竟没有一项是切实保护教师权益的?如果有,则又是怎样保护教师权益的?当老师的想想都后怕啊! 老师不能体罚学生,那么学生是否可以侮辱老师?顾着维护学生,却往往忽视教师!反而是各种保护法,让教师无所适从。 当下,总是对老师这个职业过多苛求。 家长总想让自己的儿女成人成才,却又不让他们受一丁点苦,教师对学生要求到位一点,就马上埋怨老师过于严厉。这温室的盆花,如何经得起风雨的洗礼?又如何担负起复兴祖国的重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还请各位家长三思! 【解析】 本题为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注重思辨,材料要求“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对材料事件进行思考阐述自己的看法即评论。任务驱动型作文都有一个写作评论的主体,只有针对主体评论,才能写得深刻。本材料就是要对“教育惩戒权”发表看法。我们必须联系实际,才能评论深刻,有实际意义。可赞同给予老师“惩戒权”,也可辩证地看待问题。 【立意】 1、赋予老师适当的“惩戒权”,才能更好地管理学生; 2、要以人为本,以说理教育为主。 【结构】 本文先说古代社会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再与当下作对比,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涯中的真实感受证明“教育惩戒权”的重要性。接着写尽管国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法律法规,却忽视了“教育惩戒权”的规定,以至于发生了学生当堂捅死老师的恶性案例。最后呼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引起家长、社会等沉思,号召实行“教育惩戒权”。 【素材】 1. 当然,惩戒不等同于体罚,它是有一个度,至于这个“度”,得靠有关教育相关部门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出合适的条条款款。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毕竟教育等不起,孩子耽搁不起。学校里这么多的学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那么听话,学生违反了校纪校规老师说教就能改。总有那么几个熊孩子,屡教不改,老师根本没办法教育他。因为,他觉得犯了错老师也不敢拿他怎么着。老师管不了慢慢就发展为欺凌同学,打老师,杀父母。这样的事例子已经发生了很多起。老师拥有一定的惩戒权对整个青少年的教育是有很大帮助的,这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需要的。家里家长舍不得管,学校老师不敢管,那就只有等到了社会上监狱帮你管。很多家长把孩子当成宝舍不得说一句,老师批评几句还来学校骂老师,甚至把老师告到教育局去。小时候舍不得教育等你老得动不了的时候让孩子来教育你吧,拳打脚踢,饿肚子,那时候才会后悔。 2.惩戒不是目的,惩戒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特权,老师应该慎重使用惩戒权。教育孩子鼓励为主,惩罚为辅,必要的时候也能够动用惩戒权。教师是一个弱势群体惩戒不得当就有可能丢饭碗、倾家荡产甚至蹲大院。老师在惩戒前后要和家长做好沟通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惩戒不是目的,惩戒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特权,老师应该慎重使用惩戒权。教育孩子多以鼓励为主,惩罚为辅。 3. 需要正视中小学的惩戒教育。人们要转变只靠赏识来教育学生的观念,给惩戒教育留有余地。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点给予鼓励和赏识,但对于学生的过错和问题也要予以惩戒。惩戒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基于实践经验形成的教育智慧,以及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去采取对学生的“惩”的方式,为且只为实现“戒”的目的。当教师坚定了惩戒教育的这一原则和出发点,也就不会产生惩戒缺失和惩戒失当的现象。 需要保持家校一贯的惩戒环境。学生在学校中受到教师的惩戒,最容易在家长的百般宠爱中丧失教育效果。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因此,要让家长参与到惩戒方式的制定与实施中,使家长和教师对惩戒教育的理念和形成共识,以增强对惩戒方式的认同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家长要信任教师,与教师惩戒孩子过错行为的态度一致,辅助教师而不是质疑教师,以加深学生对自己不当言语和行为的认识。 需要落实具体化的惩戒方式。具体化的惩戒方式是教师基于实际状况,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过错行为的严重程度等作出合理判断,比如选用何种“戒具”以何种方式施加于何部位等。落实具体化的惩戒方式不仅便于教师的实施,而且能使教育惩戒的“副作用”降到最低。此外,具体的惩戒方式还要附带训练的价值,教师实施惩戒的同时,也要考虑惩戒行为对学生书面表达、组织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影响,而不只是为了惩戒而随意选择惩戒方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压缩成一句话。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太极一号”是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发星。该卫星旨在完成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所需载荷和卫星主要关键技术的首次在轨验证,包括高稳定激光器、超高精度干涉仪、高灵敏度引力参考传感器、无拖曳控制技杋、微米级微推进技术、超稳超静航天器等。2019年8月31日“太极一号”成功发射后,科学团队和工程团队通力合作,历经4个月严格测试和实验,结果表明,卫星系统在轨工作性能良好,完成了研制总要求规定的全部实验内容。“太极一号”圆满完成在轨测试实验,是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实验技术验证的重要突破,意味着太极计划“三步走”第一步任务目标已成功实现。“太极一号”将转入拓展实验阶段。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月球的土壤和岩石中蕴藏着钛、铝、氧、硅等上百种矿物资源,②其中有些是地球上十分珍贵并稀少的。③由于没有大气吸收和电磁波干扰,④月球是适宜进行射电天文观测的理想场所。⑤月球总是用相同的一面对着地球,⑥人类在这一面建立对地观察站,⑦将可以持续地对地球的地质构造及环境变化进行监测。⑧在航天技术已使人类能够离开地球时,⑨月球就成为了人类探索地外星球的首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一个真正的大国,需要在思想理念上拥有影响这个世界的力量。在这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当今年夏天北半球的持续高温引发全球变暖的热议,①          ;当网络世界不断爆出安全漏洞,不妨回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法则;当一些地区的战争阴霾挥之不去,“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世界想象应该激起更多共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不仅能够②       ,而且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

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既要宣介优秀传统文化,(    )传播优秀当代文化,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在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3亿多人民为着美好生活而奋斗,这正是讲好中国故事最深厚的土壤、最富的素材。

丝绸之路上,声声驼铃(    )中西文化交融;郑和下西洋,滚滚波涛传递讲和通好、观风问俗的声音。自古以来,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脚步黑不仅记录着中国故事,更书写在典籍里。从1981年中国第一份全国性英文日报创刊,到如今媒体纷纷“出海”、讲述(    )的中国故事,中国对外传播不断开启着新的篇章。以过往为序章,以使命唤担当,推动外宣工作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我们就能③      ,让中国声音传得更远。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提供        更要        推动        别有风味

B.提供        也要        见证        原汁原味

C.产生        也要        推动        原汁原味

D.产生        更要        见证        别有风味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自古以来,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脚步里不仅记录着中国故事,中国故事更书写在典籍里。

B.自古以来,典籍里书写着中国故事,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脚步里更记录着中国故事。

C.自古以来,中国故事不仅书写在典籍里,更记录在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脚步里。

D.自古以来,中国故事不仅记录在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脚步里,更书写在典籍里。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写出祖母垂危之状。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描写表现出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让人沉醉难忘。

(3)韩愈《师说》用“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自己鲜明态度,认为此做法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茶瓶儿·杨花糁径樱桃落

纳兰性德

杨花糁径樱桃落。绿阴下、晴波燕掠,好景成担阁。秋千背倚,风态宛如昨。

可惜春来总萧索。人瘦损、纸鸢风恶。多少芳笺约,青鸾去也,谁与劝孤酌?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的语序应为“糁径杨花樱桃落”,描绘出了糁径上面杨花樱桃飘落的情景。

B.“秋千背倚,风态宛如昨”,睹物思人,当初的美好景象,仿佛就在昨天。

C.“可惜春来总萧索”,承上启下,“可惜”既承接上阕写景,也开启下阕抒情。

D.“青鸾去也,谁与劝孤酌”,化用典故,反问收尾,强化了作品的抒情色彩。

2.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