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创新意识与童话艺术发展 孙建江 如果我们把进入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创新意识与童话艺术发展

孙建江

如果我们把进入新世纪后童话领域的创作和理论做一个对比,我觉得,我们的童话创作显然已走在了理论的前面。年轻一代作家的创作都充满了锐气,充满了创新意识。最好的创新是“刚刚好”的创新,创新脚步迈得太大、太小,实际效果都不好。创作者对当下既有存在的把握越精准,越能创作出“刚刚好”的作品。

创新意味着与既有存在的不同,意味着创意和新意,而这一切的获得往往又离不开“陌生化”艺术手段、形式、创意的借重和运用。“陌生化”给读者带来的暌违感,因其非既有,不可避免会伴有“读不懂”等情形;但“会伴有”不等于“必须有”,历史上,既创新又极具可读性的例子屡见不鲜。怀特的“童话三杰”《夏洛的网》《小老鼠斯图亚特》《哑巴天鹅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佳构。20世纪初中叶,西方儿童文学界掀起了一场创新变革,变革的主战场恰好就在童话领域。这场变革涉及方方面面,但就文体本身而言,核心就是“写实”大量介入“幻想”,“写实”与“幻想”彼此融合。传统童话常常是作者营造出一个幻想空间后,主人公们可以在这个幻想的空间里自由驰骋,而这场变革要改变的恰恰是这种既定关系。怀特的三部作品完全打破了这种封闭的幻想空间。他全部采用的是双线结构,一为现实世界,一为幻想世界,而两个世界又适时交融,和谐共处。“写实”大量介入“幻想”,反而大大拓展了幻想的固有疆域。这种变革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作品牢牢吸引住了读者。反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童话的艺术探求,如果说在诸多优长中有什么不足的话,“读不懂”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它带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创新不可能排除读者的“读不懂”,但我们应该努力去寻找那些可读好读又耐读的作品。

虽然现代意义上的东方童话起步较晚,但中国民间童话古已有之,东方文化与现代童话互补互融,两者之间有无限的可能性。这方面,安房直子、宫崎骏的作品不乏启示。安房直子的世界是幽暗而又明亮的,是清晰而又模糊的,是明确而又神秘的,是既定而又未定的,是禅的,是道的,是东方文化浸润过的幻想故事。宫崎骏将热闹的动漫注入了东方的安静、唯美、凝思和博大,让人在一动一静之中收获了独特的东方之美。中国作家当然也应该有中国式的东方表达。

现实生活是既定的,童话的想象是未定的。把既定的现实生活转化为未定的童话想象,需要高超的艺术协调、把控和统摄能力。能不能将“实”的现实生活转化为“虚”的童话想象,或者说,能不能让读者在“虚”的童话想象中感受到“实”的现实生活的力量,这是对童话作者的极大考验。这方面,乔治·赛尔登《蟋蟀奇遇记》是一个极好的例证。这里有两个世界,一个“实”的世界,是蟋蟀切斯特与男孩马里奥们的世界;一个“虚”的世界,是蟋蟀切斯特与老鼠塔克、猫儿哈里的世界。在蟋蟀切斯特与男孩马里奥们的世界里,彼此没有语言交流;在蟋蟀切斯特与老鼠塔克、猫儿哈里的世界里,大家畅所欲言。然而,这两个互不相干的世界却在蟋蟀切斯特演奏(鸣叫)中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喧嚣、繁忙、物欲横流的大都会需要天籁之音,需要天籁之音抚慰劳累、伤痛以及永远失去的内心宁静。这就是童话对现实生活的想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世纪童话创作者对当下既有存在把握精准,创新适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B.运用“陌生化”艺术手段创新,结果使读者“读不懂”的情形难以完全避免。

C.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童话创作,有晦涩难懂的缺陷,几乎看不到有何优点和长处。

D.宫崎骏作品将热闹的动漫和东方文化中安静凝思等优点拼接,收获了独特的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创新为论题,论述了童话创新的艺术手段、文化融入、“实”“虚”转化等方面内容,论证层次清晰。

B.文章论证立足中外创作实际,既有外国童话创作成功案例的分析,也有对中国童话艺术创作的批判反思。

C.文章以安房直子和宫崎骏的作品为例,意在论证东方文化与现代童话必须互补互融,才有创新的可能。

D.文章末段的例证与前文不同,内容具体,详细地说明了成功的童话作品是如何对现实生活加以想象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入新世纪之后年轻一代作家创作充满锐气和创新意识,理论研究应该及时跟上创作需要。

B.怀特的三部作品采用“写实”介入“幻想”的双线结构,从而拓展了幻想空间,大获成功。

C.中国童话作家一直没有找到中国式的东方表达,应该积极迈开脚步,早日赶上日本作家。

D.童话作者能否将现实生活转化为童话想象,取决于他们艺术协调、把控和统摄能力的高低。

 

1.B 2.C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A项,“新世纪童话创作者对当下既有存在把握精准,创新适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说法错误。原文是“创作者对当下既有存在的把握越精准,越能创作出‘刚刚好’的作品”,是“创作者”不是新世纪童话创作者。 C项,“几乎看不到有何优点和长处”说法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童话的艺术探求,如果说在诸多优长中有什么不足的话”,不是几乎没有优点和长处。 D项,“宫崎骏作品将热闹的动漫和东方文化中安静凝思等优点拼接,收获了独特的美” 说法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宫崎骏将热闹的动漫注入了东方的安静、唯美、凝思和博大,让人在一动一静之中收获了独特的东方之美”,是“注入”不是“拼接”。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意在论证东方文化与现代童话必须互补互融,才有创新的可能”说法错误。原文以安房直子和宫崎骏的作品为例,意在说明东方文化与现代童话互补互融,两者之间有无限的可能性。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项,“早日赶上日本作家”说法错误。无中生有,原文说“中国作家当然也应该有中国式的东方表达”,但没有早日赶上日本作家的说法。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武汉疫情在逐步蔓延,网络上出现了许多谣言,比如“饮用高度酒能抵抗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广东省中医院开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方””中部战区空军今天会在武汉上空开始播撒消毒粉液”,不一而足。对于这些谣言,某微信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汨罗敏敏:我觉得,只要是谣言就一定要封杀,要追究发布者的责任!

河北锋哥:但是,人家的初心还是好的呢,还不是为了生命健康?

重庆明亮:辨别谣言需要专业知识,不容易分辨呢!

河南丽姐:老人家最爱转发这些链接,我说了,他们都不听的。

湖北小强:封杀谣言肯定是对的,初衷良好也需要方式正确。……

面对与疫情一起爆发的网络谣言,有同学反对散布谣言,而有的同学支持散布谣言,以让大众了解其危害性。为此,振华中学举办一场辩论赛,正方是“反对散布谣言”,反方是“支持散布谣言”。请你从中选择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反驳对方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立场,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查看答案

《主持人大赛》节目中有一道题目给出的关键词是“家乡的亲人”。假设你是参赛主持人,请你按照给定的关键词写一段至少含有一句古诗词且不少于150字的主持词。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一则材料,请概括作者关于怎样防止“校园欺凌”的主要观点。不超过50个字。

学校是教育圣地,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不被允许的,学校必须正视并加以制止和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学校要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优良传统教育,启迪和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和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爱憎观。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全方位、立体化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奏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同时,组织学校巡逻队、观察点、信息员,增设报警电话和必要的防范装备,争取做到环环紧扣,步步为营,一处触网,全域皆动。一旦“欺凌”事件出现,情节轻微的由学校对“欺凌”制造者批评教育;情节比较恶劣,对被欺凌学生身心造成明显伤害的可请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或对实施欺凌的学生予以训诫;屡教不改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将实施欺凌的学生转送专门学校进行教育;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按照相关法律严格惩处。

 

查看答案

下面是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徽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低碳”这个词,近年来已经            ,频繁出现在我们身边。它的出现首先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向高效低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后来,它被引入到生活领域。是要通过实现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实行新的技术、制度等目的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回顾这些年来,曾流行一时的各色口号,大多是_______ ,或“干打雷不下雨”;针对其采取的种种行动和措施,大多是虎头蛇尾,或掩耳盗铃,留下的不少是形象工程。比如,(  );针对垃圾分类采取的措施,也已有时日,可街头上的分类垃圾箱基本上没起到任何分类的作用,大多数居民不知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在一个媒体宣传无孔不入的时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怪诞的现象。因此,不得不让人担心,今日听来响亮的“低碳”一词,_____在展现完时尚、华丽的外衣以后,随着社会上一边喊着低碳的口号,一边生产与消费高碳用品的现实,带来            的后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炙手可热 昙花一现 未免 分道扬镳

B.司空见惯 昙花一现 难免 南辕北辙

C.炙手可热 电光石火 未免 南辕北辙

D.司空见惯 电光石火 难免 分道扬镳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是要通过实现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实行新的技术、制度等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的目的和实行新的技术、制度等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C.目的是通过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实行新的技术、制度等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目的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实行新的技术、制度等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环保”一词,由来已久,提得越多,结果污染越严重

B.提得越多的“环保”一词,由来已久,污染却越严重

C.由来已久的“环保”一词,提得越多,结果污染越严重

D.“环保”一词,由来已久,结果提得越多,污染越严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