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冬日的暖阳,怒放的花朵,亲朋的问候,动人的文章,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一个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请以“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数学,又是数学!到底是谁发明了数学啊!”我烦躁地揉着头发,心中暗自埋怨着。  开门的声音传来,我机械地转过头去。 是她。 白皙的脸上挂着灿烂的微笑,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眸子深处荡着盈盈笑意。高挺的鼻子,小巧的红唇,一袭白衣将她身上的甜美气质衬托得淋漓尽致。再看看自己,只剩下无尽的苦涩,而她手上的一张满分试卷更是对我赤裸裸的挑衅! “找我有事吗?” “哎哟,数学没考好吧,我来帮帮你。” 不满的情绪迅速涨满脑袋,我一把推开她,恶狠狠地说:“考得好了不起吗?我数学就是差,用不着你管!怎么,特意来看我笑话?” 她眼中充满了慌张,连连后退:“我不是这个意思……” 又来了,这种惊慌失措小鹿般无辜的眼神,你知不知道我最讨厌你这副样子。她小心翼翼地挪动脚尖,试图再次靠近我,眼眶红红的。 我察觉到她的意图,没等她近身,就冷冷地说了一句:“出去。” “我先走了,你好好复习吧。加油,我相信你!” 妈妈推门进来,手里捧着两个盘子,奇怪地说道:“咦,人呢?不是来请你吃蛋糕的吗?” 原来今天是她的生日,她只是想来和我一起过生日! 窗外,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明明是初夏,却令人感到些寒意。 我终于忐忑地轻轻敲响了她家的门。 “嗨!”这回轮到我手足无措了,“生气了吗?” 她一动不动地站着,眸子依然那么深邃。我尴尬地站在原地,不知道该再说些什么好。她突然“扑哧”笑了一声,开心地扑到我的身上,双臂把我抱得那样紧。拥抱中,两颗心紧贴在一起,我感受到她的激动和自己的一种称得上失而复得的喜悦,拥有这份宝贵友谊的感觉竟是那样真实! 我们都很默契地没有再提起之前发生的事。蛋糕被轻轻放在小桌上,12支蜡烛闪烁着温暖的光。她小声地说着愿望,把蜡烛吹灭。我笑着问她许了什么愿,她一脸神秘地说:“不告诉你!” 我眼眶突然有些湿润了,而心里却偷偷地笑,其实我都听到了:希望我们都快乐! 这个笨蛋,无论我怎么不好,都把我放在心上。 谢谢你,愿意忍受我的小脾气,陪我度过一个又一个困境。我拥有你的关心,拥有这一份纯纯的友情,拥有好多灿烂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因为你,我不会再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你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 一晃两三年,匆匆又夏天,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以为有你。 【解析】 本题属于命题作文。文题具有思辨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心理,培养其积极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但若真正写出感性与理性兼具的文章,还需要学生有相当厚实的基本功。 审题: 文题中“原来”,表明文中有一个转折的节点,或是顿悟的时刻,从未曾想到再到恍然大悟;或是点化的瞬间,从忽视到重视。文题中“我”表明是文章的视角是第一人称,或者是作者自己,或者是行文中的叙述者。 立意: 文题中“拥有”说明文章索要表述的重点,本来就存在,从来就有的,只是被忽视了,或者忽略了。文题中“这么多”说明不是一个,或者两个,而是多个,三个或以上谓之多也。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诗歌和议论文。整篇文章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观察生活中我拥有这么多的东西是一种心理体验,所以文章中一定要有大段的细节刻画,各种细节描写方式都可以酌情使用。写作文时,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自己发现的几个瞬间,使文章层次清晰,也很好。 行文结构: 文章开头讲诉了两个人发生矛盾的起因经过等,以记叙为主,加以大量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楚,文章最后写了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素材: 1、不知不觉中,牛奶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台灯下的那杯牛奶,漾着妈妈的笑,漾着妈妈最纯真的母爱。“宝贝,牛奶喝完了吗?我来收杯子啊!”我再次注视着这杯牛奶,脸上漾出了微笑:“哦!快了!”一饮而尽……妈妈转身退出我房间的一刹那,心中竟有些酸楚,点点滴滴的记忆涌上心头,在我身体不适时,是她彻夜无眠,照顾着我;在我失意彷徨时,是她循循善诱,开导着我;在我开心愉悦时,是她敲响警钟,提醒着我…… 哦,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2、回到家,闻到妈妈炖的骨头汤,爸爸买了我最爱的饺子,虽比不上满汉全席但在我心中是最美味!我把成绩告诉了妈妈,妈妈认真分析了卷了并给予我鼓励;回到书房,那强烈的灯光又在鞭策我迎难而上了!一切是那样的美好!那晚,我思考了许多,原来拥有这么多的我也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也可以做一株不一样的小草!穿上那双鞋,仿佛在激励我走更长远的路!原来我也可以拥有这么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来源于饮食味觉的“味”,____。在美学概念中,与味相关的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往往含义大相径庭,“滋味”“趣味”“风味”“韵味”“清味”“雅味”,这些概念意味精微却模糊,若要体察各种美感的差异,____,才能发觉现象之后的美和意义。“味”这个来源于饮食的语词简单而准确地表现了中国美学的前提:以体验论为哲学基础,完全迥异于以认识论为基础的西方哲学。____,从古代的苏东坡、李渔、袁枚到近现代梁实秋、汪曾褀、陆文夫,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佳话无数。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则通话记录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李某:大作是学界的扛鼎之作,足下拜读之后,真是获益匪浅啊!

王某:您谬赞了,鸿文不值一提。

李某:对文中尚有一二处不解,改日必莅临潭府请教,望您不吝就教。

王某:您客气,我定于府上恭候大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该是垂柳吧,只有夕阳中的垂柳,才堪比“新娘”:(  ),艳影倒映在康河的波光中,教人生出热烈纯真的爱恋。徐志摩爱恋康桥,就像爱恋自己梦里的新娘,情意缱绻。而康桥什么最像新娘呢?只有河畔夕阳下的垂柳。垂柳        ,枝条细长,一律下垂,迎风摆荡,顺光看去犹如新娘        的长发,逆光看则如新娘头上那块柔美的红盖头,这不就是传统中新娘出嫁的情景吗?如此天才的想象,只属于徐志摩。未名湖畔的垂柳,其实也         ,风情万种,不知哪位诗人能像徐志摩写得那样美。

我的家乡有一条澄澈如练的淦河穿城而过,河畔的垂柳,总是让人“相看两不厌”。虽然广场上有        的花草,身形妖娆的名木,但都不及河边的那些垂柳富有韵致。疏浚河道后,河水比以前更加清澈透亮,站在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底的水草在悠悠地飘荡,一如徐志摩笔下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岸边的垂柳羡慕起河里的水草了,也探着身子,和水亲近。走在淦河边,垂柳枝乖巧地拂过脸面,柔柔的,嫩嫩的,像婴孩的手,但又不忍伸手去撩开它。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C.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D.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河畔的垂柳,把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新娘的盛装

B.河畔的垂柳,被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盛装的新娘

C.河畔的新娘,被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盛装的垂柳

D.河畔的新娘,把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垂柳的盛装

3.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若隐若现  秀美飘逸  风姿绰约  美言不文

B.若隐若现  飘逸春秋  蒲柳之姿  美言不文

C.葱郁浓密  飘逸春秋  蒲柳之姿  美不胜收

D.葱郁浓密  秀美飘逸  风姿绰约  美不胜收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人之口以“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对人生短暂和渺小的哀叹。

(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比喻表达了自己脱离官场庆幸与愉悦。

(3)《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梓州李使君

王  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①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②橦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③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联连接紧凑,描绘了一幅富于立体感的山水画,把读者带入一个清新、明快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

B. 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令人耳目应接不暇,气象阔大。

C. 颌联描绘了深山夜雨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地望去,远处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

D. 颈联写蜀中民情,“汉女”“巴人”“檀布”“芋田”,紧扣蜀地特点,以及李使君要掌管的职事,非常贴切。

2.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