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期生猪供应出现紧张,猪肉价格明显上涨。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期生猪供应出现紧张,猪肉价格明显上涨。新措施密集出台,交通运输部提出,2019年9月2日 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说,对整车合法运输仔猪及冷鲜猪肉的车辆,恢复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财政部宣布,中央财政决定进一步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经费发放方式,完善种猪场、规模猪场临时贷款贴息政策;自然资源部明确取消生猪养殖附属设施用地15亩上限规定,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生猪养殖可用一般耕地……

压实百姓“菜篮子”,地方政府责无旁贷。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秀彬说,关键要突出发展生猪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突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保供、突出“用地、资金、人才”三大要素保障、突出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突出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秩序。

全国生猪生产大省和调出大省江西已全面启动生猪复产增养行动计划,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龙头企业带动,加大引种扩繁力度,新建、改扩建一批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增加生猪存栏规模。

当前尤其要防止不法分子扰乱市场秩序。有关业内人士说,国家已作出专门部署,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

(摘编自《生猪生产恢复向好肉类供应有保障》)

材料二 :

2019年9月7日全国部分地区土杂猪生猪价格行情涨跌表

材料三:

2019年盛夏,猪肉市场颇受关注。自1月底生猪价格开始回升,此后逐月上行,6月下旬以来快速上涨,至今维持高位.那么,目前猪肉产销情况如何?能否保障供给?

目前供给偏紧,但整体链条保持平稳。生猪供给很难马上增加,因为养殖本身需要半年周期。生猪养殖正在上量,但还要维持一段紧平衡。

有关人士分析,这轮生猪行情的老问题,就是猪周期①,两年涨、两年跌,或者三年一小周期、五年一大周期,这一轮自2017年,历经15个月,现在回暖了。但为何这轮生猪价格似乎比往年涨得更猛?是因为几大因素碰头,猪周期、非洲猪瘟和政策性调控等聚在一起,老问题叠加新问题。这一轮猪周期好多散户退养了,猪源减少;去年发生非洲猪瘟,猪源又减少;活下来的因为还没有疫苗,担心非洲猪瘟,也限制规模,猪源更少;政策性调控影响也恰好显现,这两年,许多个体养殖户包括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因为环保整治“一刀切”而退出。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敢再养猪的,大多是小规模养殖户。许多养殖户担心非洲猪瘟,不敢大规模投养。疫情来的时候他们纷纷抛售,疫情过去之后,产能降低、猪价上涨,但不太敢补栏了,可以看出,小户、散户普遍信心不足,大多“不敢养”。相关部门需要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建立健全生猪养殖、疫病防控和流通三大体系,为养殖户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这也是破解养殖户“不敢养”的关键。

(摘编自《猎肉价格大幅上涨这“猪”到底养还是不养?》)

(注)①猪周期: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一种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的经济现象。

1.下列不属于“猪周期”现象的一项是

A.几年之内,猪肉价格涨涨跌跌,或两年涨,或两年跌。

B.今年2月底以来,生猪价格开始回升,6月下旬以来,快速上涨,至今居高不下。

C.非洲猪瘟疫情、环保“一刀切”举措导致猪源进一步减少,生猪供应紧张。

D.以9月7日为例,华中地区三省生猪价格最低25.56元,较前一日小幅上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国家密集出台的新举措之一,“绿色通道”政策对加快猪肉市场流通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B.在四川省系列举措中,“用地、资金、人才”是重要的保障措施,这体现了地方政府面对市场困境,能够迎难而上、积极作为。

C.根据材料二表中所列时段地区相关内容,大部分地区的猪肉价格较上周有明显的上涨,这与各省的生猪养殖、流通情况密切相关。

D.目前生猪供应处于紧平衡状态,等过了半年的养殖周期之后,市场行情就会恢复正常,因此只遵循正常的养殖周期和市场规律即可。

3.假如你是集生猪养殖、猪肉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某现代化牧业集团的负责人,在当前生猪养殖不景气、猪肉价格上涨的背景之下,你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1.C 2.D 3.①坚决避免囤积居奇、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②利用国家优惠政策,适当扩大生猪存栏规模,抓好疫情防控。③配合相关部门帮扶小规模养殖户,发展规模化养殖。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把握文章中重要概念含义能力。筛选信息要注意把握信息筛选点,准确进行筛选,比对原文。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等。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答题区间、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不属于‘猪周期’现象的一项”,C项,根据材料三和注释相关内容,可知猪周期是规律性的,“非洲猪瘟疫情、环保‘一刀切’举措”都不是周期性的,不属于猪周期现象。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D项,“只遵循正常的养殖周期和市场规律即可”说法不符合原文,根据文意,只遵循正常的养殖周期和市场规律是不行的,国家还要加强调控,材料中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就是加强调控的体现。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探究类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本题要求结合材料概括分析假如你是集生猪养殖、猪肉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某现代化牧业集团的负责人,在当前生猪养殖不景气、猪肉价格上涨的背景之下,你应该怎么做。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结合文章中“尤其要防止不法分子扰乱市场秩序。有关业内人士说,国家已作出专门部署,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中央财政决定进一步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经费发放方式,完善种猪场、规模猪场临时贷款贴息政策;自然资源部明确取消生猪养殖附属设施用地15亩上限规定,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生猪养殖可用一般耕地”“这一轮猪周期好多散户退养了,猪源减少;去年发生非洲猪瘟,猪源又减少;活下来的因为还没有疫苗,担心非洲猪瘟,也限制规模,猪源更少;政策性调控影响也恰好显现,这两年,许多个体养殖户包括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因为环保整治‘一刀切’而退出”“记者了解到,目前,不敢再养猪的,大多是小规模养殖户。许多养殖户担心非洲猪瘟,不敢大规模投养”“疫情来的时候他们纷纷抛售,疫情过去之后,产能降低、猪价上涨,但不太敢补栏了,可以看出,小户、散户普遍信心不足,大多‘不敢养’”“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建立健全生猪养殖、疫病防控和流通三大体系”等信息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然而传统的信息呈现和传播方式,不能很好地将传统文化中抽象的人文内涵和精神价值以一种直观的方式传达给受众,因此急需推陈出新,数字媒体交互技术的可视化传播方式逐渐被时代所推崇。

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必要性有哪些?从文化传播本身来说,文化本身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的特点加上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的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闯入我国的文化体系,深刻地影响着国民的精神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慢慢减弱,这与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不相符合。基于传统文化本身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传统文化迫切需要创新传播方式,借助新技术将抽象的文化理念具象化,扩大影响力。从受众来说,传统文化在过去的传统传播过程中,大都以文字为主,以书籍、报纸等为载体,然而这类文字的知识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容易使受众产生疲惫感,久之容易使受众失去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兴趣。另外还有一些传统文化比较抽象,如古代的诗词歌赋,这一类的传统文化,对受众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能通过具象的场景展示,一部分受众便无法准确解读其中的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有什么意义?首先可以降低文化体验成本。2003年,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推出第一部VR作品《紫禁城·天子的宫殿》,通过手机,观众可以全方位观赏太和殿,这种传播方式为想要了解紫禁城的受众节省了文化体验的成本。其次可以增强文化传播的交互性。传统文化传播方式較为单一枯燥,属于灌输式、单向性传播。受众与文化之间的“互动”较少。而传统文化“可视化”的传播观念,则利用数字技术等,充分发挥受众的意识能动性,调动受众的思维能力。再次还有利于民众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可视化的传播方法将传统文化中的场景通过数字技术再现,受众在全面了解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可以体验到新技术所带来的乐趣,这无疑会促使人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有以下实现途径。通过三维数字可视化技术实现文物可视化,将文物通过三维建模手段建立三维实物或模型数据库,从而更加科学地、高精度地、永久性地保存文物。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名胜古迹可视化,中国名胜古迹众多,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建虚拟的文化旅游馆,通过超现或模拟实景,构建一个虚拟的三维立体旅游环境,用户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领略美丽风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实现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的可视化,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虛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可以使受众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通过AR技术,可以使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场景得以再现。

(摘编自刘麟霄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视化”传播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可视化传播方式逐渐被社会所推崇,主要是因为传统的传播方式不能将传统文化中那些抽象的人文内涵和精神价值传播给受众。

B.文化本身的抽象性、复杂性以及世界各国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的闯入,使我国传统文化的可视化传播方式显得十分必要。

C.摒弃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降低文化体验成本,与观众增强互动,增强趣味性,是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关键意义所在。

D.实现文物可视化,可以永久性地保存文物实体,还可以使用户在虚拟的环境中领略美景,享受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的不足之处,然后顺势提出可视化传播方式逐渐被时代推崇这一论题。

B.文章第四段着重论述了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实现途径,就文物、名胜古迹、文学作品的可视化分别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手段。

C.文章第二至四段,分别从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必要性、意义和实现途径三个并列角度加以分析,结构清晰,思路逻辑性强。

D.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展开论述,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这一时代课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入我国文化体系的世界各国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不仅影响着国民的精神价值取向、行为准则,还使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减弱。

B.借助新技术将文化理念具象化之后,传统文化影响力将会增强,借此可以抵御世界各国文化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C.古代诗词歌赋不是每一个受众都能欣赏得了的,可视化传播可再现其中描绘的场景,能使观众通过感官体验解读其中内涵。

D.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有诸多意义,而有助于国人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边是方唐先生1993年创作的漫画作品《欲》,该作品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画面的人为了能摘到树上的果子,不惜把自己的头颅垫在了自己的脚下。为了得到果子,而践踏了头颅,抛弃了思想与尊严……

这得与失给人惊警,给人诸多联想与思考;而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呢?请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历时122天,航程近35000千米,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完成中国地质调查局深海地质第8航次和中国大洋第55航次科考任务,2019年10月23日返回广州。其在西太平洋与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实施了多波束地形测量、浅地层剖面测量、海洋重力测量等多种手段调查工作,克服恶劣海况、补给匮乏、设备故障等重重困难,获取了丰富的深海地质样品及海洋地球物理数据。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不含标点符号)。

中国文字寻常所用的不过一二千字。初看去似乎只要认识了这一二千字就可以看懂一般普通的文字了,其实不然。中国常用的文字数目虽有限,________。例如“轻”“重”两个字是小学生都认识的,但和别的单字拼合起来,可以造成很多词,如“轻率”“轻浮”“重要”“郑重”等。这些词当然和原来的“轻”字和“重”字有关联,可是每个词的意义、情味并不一样。______,词典不能帮什么忙。这并不是词典不好,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词不但有意义,还有情味,后者完全要靠自己去体会。____________,可是情味大大不同,“现代青年”“现代女子”并不就是“摩登青年”“摩登女子”的意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9年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以丰富多样的人物类型、温暖深情的故事讲述,唤起了无数观众的家国情怀与时代记忆。影片选取了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中七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带领着观众     新中国成立、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经典时刻。这一个个被历史镌刻、被国人铭记的瞬间,抒发着新中国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的伟大历程。

面对如此高昂宏大的礼赞主题,影片     地以小见大,塑造了身处大时代的“小人物”群像,如香港回归仪式升旗手、备飞护航女飞行员、上海里弄小男孩、北京出租车司机。他们默默无闻而又矢志不渝地将“小我”的人生篇章,无私地     共和国的“大我”华章中。他们所承载的时代精神,(       ) ,也生动地表达着“历史是人民写就的”价值主题。在慨叹与唏嘘中,影片赋予了历史温暖人心的热度,让不同代际的观众可以从各自的生命体验出发,在我和时代、我和祖国的记忆唤醒与情感共鸣中,获得思想的    

1.依次填进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领略        标新立异        融入         净化

B.重温        别出心裁        融入         升华

C.领略        别出心裁        融合         净化

D.重温        标新立异        融合         升华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被历史镌刻、被国人铭记的一个个瞬间,抒发着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B.这一个个被历史镌刻、被国人铭记的瞬间,见证着新中国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的伟大历程。

C.这一个个被历史镌刻、被国人铭记的瞬间,见证着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D.这一个个瞬间被历史镌刻、被国人铭记,抒发着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凝聚成为“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隔”的坚强信念,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B.历久弥新,穿越时空,凝聚成为“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隔”的坚强信念

C.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凝聚成为“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隔”的坚强信念

D.凝聚成为“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隔”的坚强信念,历久弥新,穿越时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