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写作。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写作。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明·洪应明《菜根谭》

要求:①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800字。

 

成功需要蓄势 苍鹰击殿,必先急剧攀升;狮子搏兔,必先俯身曲腿;暴风雨的来临,必先有暗流涌动、压抑的前夜。若得利箭出,必先弓满月。“伏久者飞必高”,没有蓄势,凭什么勃发? 蓄势,是漫长而寂寞的过程,若能静下心来,带着梦想,努力前行,何愁不能拥抱成功?何愁不能昂然勃发? 东晋僧人法显,为求法取经竟在六十多岁时踏上西行之路,共游历将近30个国家,首尾经历14年。其间,法显十余年如一日,刻苦学习梵书、梵语,每天抄写经典,苦心孤诣地蓄势终于勃发出人类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响,在海上走了三年才回到中国的他,不仅翻译了多部佛教典籍,还撰写了佛学著作《佛国记》。试想,没有十多年的蓄势之功,年逾古稀的他会有如此惊人的勃发吗? 事实上,正如冰心所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蓄势,才有成为一代书法大师,造就天下第一行书的勃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员有数百个日夜辛苦排练的蓄势,才有演出震撼世界,“完美诠释了中国形象”的勃发;著名导演卡梅隆有蛰居十余年,求新求变,研究3D制作技术,精心打磨创作团队的蓄势,才有《阿凡达》风靡全球,票房达24亿美元的勃发。(群举)这些成功者如鲜花般勃然怒放时,我们是否能想想他们默默蓄势时为花儿洒下的血和泪? 蓄势,就是韬光养晦。将自己的锋芒、气场收敛起来,慢慢积累力量,等候勃发的时机。勾践做到了,所以“三千越甲可吞吴”;姜子牙做到了,所以“愿者上钩”的故事流传千古;刘裕做到了,所以这个卑微的北府士兵摇身变为刘宋王朝的开创人,就像足球比赛中罚点球时,如果没有完美的助跑,何来那令人叫绝的射门?蓄势,正需要人沉静下来,在看似并不显著的运动中积累力量,迎接壮美的勃发。 在现实世界里,每个年轻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然而智大才疏往往是阻碍年轻人成功的最大的障碍。他们看到的只是成功人士功成名就时的辉煌却往往忽略了他们在此之前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努力。而事实上,人世间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任何人都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凝聚起改变自身命运的爆发力。 成功需要蓄势,这是一条最原始也是最简单的真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审题:作文所给材料出自明代语录集《菜根谭》,意思是“潜伏得越久的鸟,会飞得越高;花朵盛开得越早,也会凋谢得越快。知道了这个道理,就可以免去怀才不遇的忧愁,可以消除急躁求进的想法”。明白了语句的意思后,展开联想,根据所获得的感悟立意即可。①一个有事业心的人,必须学会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不能因为自己眼下的处境不如意而丧志,也不能因为时间的消磨而灰心。②古往今来功成名就者,有少年英雄,也有大器晚成者。不管怎样,急于露头角就难于成气候,急功近利不足成大事,急躁便容易患得患失,容易失望悲观。③只有守正而待时,善于抓住机会而又有坚定志向的人,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参考立意: 1、躁急自败; 2、善于把握最佳时机; 3、隐忍不发是大智慧; 4、厚积薄发 参考素材: 1、成功需要不断的积累。曹雪芹花了10年写成《红楼梦》,如今成千上万人研读红学;司马迁花18年的岁月写成他的《史记》,并且在艰苦的环境里,让你震撼;李时珍用27年的时间写了他的《本草纲目》,给医学留下光辉的一页;哥白尼撰《天体运行论》用了30年,这样的精神就可以鼓舞你的人生;马克思奋斗了40年写成《资本论》,今天中国把它捧为真理对待;雨果写的《悲惨世界》用了30年,是人们精神的粮食;歌德用60年的光阴来写他的《浮士德》,光光为他的耐心和写作精神就敬佩。事实就是人世间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任何人都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凝聚起改变自身命运的爆发力。 2、战国后期儒学代表荀子在《劝学》曾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唐代黄蘖禅师在《上堂开示颂》曾曰:“不是一番寒彻骨,怎的梅花扑鼻香?”元代高明在《琵琶记》曾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可见,成功需要不断的积累。 3、要勃发,先蓄势。不少古人明了这样的处世智慧。撰写《三都赋》的左思在世人的鄙夷中,在陆机的嘲笑下矢志不渝,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闭门谢客,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十年的蓄势终于赢得创作成功,让世人甘拜下风,慨叹不已。遗憾的是,尽管人人都想勃发,但并非人人都愿蓄势。南北朝时期的江淹,曾名倾一时,可步入官场后,他的心思多花在迎来送往,应和酬答上,读书少了,动笔少了,懒得在文学上蓄势了,最终文思枯竭,只落得个“江郎才尽”的可悲结局。懂得蓄势的左思使“洛阳纸贵”,不愿蓄势的江淹却“泯然众人”,这诚如庄子所说:“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没有“宿舂粮““三月聚粮”的蓄势,哪里会有“适百里”与“适千里”的勃发! 4、像邓亚萍这样深谙蓄势乃勃发之道,最终与成功携手的人难道还少吗?(由点过渡到面)葡萄牙第一航海家恩里克王子,为探索海上之路默默蓄势,最终取得航海的成功。NBA明星科比初出道时,刻苦训练,以至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没有这艰难的蓄势,他怎么可能在NBA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非诚勿扰》节目主持人孟非,做过杂工、场记、编辑,每一项工作他都精益求精,如果不是一路蓄势,他能成为当红主持人吗?俗语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倘若没有这枯燥、乏味的蓄势过程,倘若蓄势时不洒下汗水和泪水,能有勃发时的壮丽与辉煌吗? 结构示例:“成功需要蓄势”,议论文文体。开篇简引材料,运用比兴,引出观点。正文部分阐释“蓄势”:蓄势,是漫长而寂寞的过程;蓄势,就是韬光养晦。同时列举大量的事例,有点有面,分析论证充分。而后结合现实人们急于求成的心理,论述蓄势的重要。结尾扣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两个多年没见的老朋友的微信对话,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秋月:贤弟,别来无恙?

春风:久仰了,老兄一向可好?有什么事情请告知,我会关照的。

秋月:愚兄的确有事相求,想当面详聊,昨日劳步府上,岂料铁将军把门,遗憾失迎。今天中午请您小酌,恭敬不如从命,请勿回绝。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一些电视受众偏爱于纯娱乐化的综艺节目。于是,部分从业者就在主观上形成了一种固有思维,①_____________.他们甚至还认为,②_____________,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刻板说教等,使其传播力和影响力不高,很难被市场认可。这种思想束缚了他们的思路,使其创作施展不开拳脚。其实,③_____________。实际上,即使在艺术形式上极具新意,令人眼前一亮的综艺节目,也必须蕴含文化内涵的价值导向,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才能更大程度地融入社会现实和百姓生活,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一部作品从诞生到成为经典,就是“经典化”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有了无数读者的拣选和参与,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组成了经典的谱系。正是在大众的          之中,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          的经典作品。

因此,(       )。前几天,美国《纽约客》杂志网站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在中国          的一位作家:金庸。文章称他在中国的文化价值,大约相当于《哈利·波特》加《星球大战》。这一评价,恐怕也是看中了金庸作品作为大众文化“今典”的价值。当然,“经典化”的过程难免          。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知识群体以及负有文化责任的媒体做出引导,让年轻人在更广阔的世界里,以更高质量的阅读,形成自己的精神视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口传心授    纷至沓来    家喻户晓    鱼龙混杂

B.口耳相传    延绵不绝    家喻户晓    泥沙俱下

C.口耳相传    纷至沓来    妇孺皆知    鱼龙混杂

D.口传心授    延绵不绝    妇孺皆知    泥沙俱下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过程因为有了无数读者的拣选和参与,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构成了经典的谱系。

B.因为这个过程有了无数读者的拣选和参与,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构成了经典的谱系。

C.这个过程因为有了无数读者的参与和拣选,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构成了经典的谱系。

D.因为这个过程有了无数读者的参与和拣选,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组成了经典的谱系。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阅读经典作品,也要以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大众的文化参与,成就今天的经典

B.阅读经典作品,我们也要以优质的创作、大众的文化参与、精纯的阅读,成就今天的经典

C.我们阅读经典作品,也要以优质的创作、大众的文化参与、精纯的阅读,使经典在今天得以成就

D.阅读经典作品,我们也要以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大众的文化参与,使经典在今天得以成就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2)________________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3)酌贪泉而觉爽,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陈情表》中的“母、孙二人,_________________,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表达了李密的拳拳孝心。

(5)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之意。

(6)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面对赞美,他“_________________”;面对诋毁,他“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伤春

陈与义

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①甘泉:秦汉行宫,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此处代指宋皇宫。②飞龙:旧时以龙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③孤臣:作者自指,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邵阳。④烟花:指春天艳丽的景物。⑤向延阁:向子湮,时任长沙太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古喻今,借汉代匈奴入侵,晚间烽火一直照到甘泉官的史实,来写南宋朝廷无计抵抗,致金兵长驱直入,国势危急的现实。

B.颔联承上展现统治者狼狈逃奔的可悲行径,以“初怪”“岂知”造成强烈的惊叹效果,流露出诗人的失望之意。

C.尾联中诗人直言虽有向子湮这样敢于抵抗敌军的将领,但因军队疲弱不堪,亦不值得大喜,“稍”字可见其无奈。

D.本诗题为“伤春”,实为感时伤势,作者为金人南侵,当朝统治者却节节退让而忧愤深广,全诗雄浑沉郁。

2.本诗颈联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