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根本点在于红色。中国人对红色有着与生俱来的情结,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的基因中。华夏民族的祖先炎帝又称赤帝,是中国的太阳神、火神;而黄帝的“黄”与“皇”字通假,在甲骨文中,“皇”字上面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下面是“王”字,因此,黄帝氏族也是崇拜太阳神、火神的族群。

红色代表着勤劳、勇敢、创造,代表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也代表着希望和胜利,是中国人民价值追求和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借鉴和运用。正是因为有了红色文化的引领,中华民族才逐步从鸦片战争后备受欺凌、迷茫委顿的状态中挣脱出来,逐步实现了由落后虚弱到繁荣富强的伟大转折。红色文化彰显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真理性,是中国人民信仰、作风、道德、精神等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

进入新时代,我们的事业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比如,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居世界前列,但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已经成了我们继续前进的主要制约因素。可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急需一种文化来统一大家的意志,振奋大家的精神,鼓舞大家的士气。而担当这个崇高使命的,唯有红色文化。因为红色文化已经引领我们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险关,击败了一个又一个的敌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现在,我们的发展之路已经确定,民族复兴曙光在前,全国人民正应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的核心精神,进行新的斗争,勇于闯关夺隘、攻坚克难。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伟大复兴。

革命先烈、英模人物是红色文化的人格化身,是红色基因的鲜活体现,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催人奋进的力量。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就要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文化宣传,充分利用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革命先烈的故事,深挖各类红色教育资源,丰富红色教育内容,不断为红色文化教育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让年轻一代了解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功绩,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引导他们理解红色文化的意义和精髓,使他们坚定振兴中华的理想信念,继承革命意志,在新征程上始终保持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力争上游的精神状态。

一个民族在其发生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一定会受到敌对势力的干扰和破坏,要想不被敌对势力摧垮,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丧失自己民族的共同信仰。丧失了信仰,就没有了凝聚力,就成了一盘散沙,这是我们在新时代斗争中可能遇到的最大政治和文化风险。因而,我们一定要将红色文化的种子不断根植于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心中,使其成为一代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重要动力,成为我们伟大事业永葆青春的健康基因。

(摘编自唐宏《用红色文化培养斗争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色文化虽创始于革命战争年代,却也植根于深远而厚重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

B.中国人民能取得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发展与富强离不开红色文化的引领与滋养。

C.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中华民族鸦片战争以来的精神支柱。

D.唯有在红色文化的引领下,才能破解新时代遇到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介绍红色文化内涵,而后把论述重点放在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上。

B.文章对红色文化的论述,针对了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C.文章在论述弘扬红色文化的时候,还进一步阐述了具体的方法,充实了文章的内容。

D.文章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红色文化是我们伟大事业永葆青春的健康基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习近平曾说“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所强调的精神同本文的主旨是一致的。

B.红色是流传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是想抛弃也抛弃不了的,红色文化必定能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C.红色基因鲜活地体现在革命先烈、英模人物身上,只要宣传他们的英勇故事和革命精神,人们就能艰苦奋斗、力争上游。

D.因为我国正处于社会发生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受到了敌对势力的干扰和破坏,所以我们才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

 

1.C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C项,“是中华民族鸦片战争以来的精神支柱”错。红色文化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晚于鸦片战争。 故选C。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错在“章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最后一段论述的观点是“要让红色文化成为我们伟大事业永葆青春的健康基因”。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和推断。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B项,“想抛弃也抛弃不了”的于文无据。原文,“中国人对红色有着与生俱来的情结,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的基因中。” C项,“只要宣传他们的英勇故事和革命精神,人们就能艰苦奋斗、力争上游”说法太绝对。原文,“革命先烈、英模人物是红色文化的人格化身,是红色基因的鲜活体现,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催人奋进的力量。”从原文来看,宣传革命先烈和英模的精神,只是激发人们精神的一个方面,单做好这一点还是不够的。 D项,“处于”“关键时期”“所以我们才要”错,原文说的是“将红色文化的种子不断根植于每个人”“一代代人不忘初心”,可见红色文化的继承发展不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而是百年大计。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生活与健康”专题研讨中,某小组同学搜集到了如下资料,请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一)一般体重不同姿势腰部受力图表(单位:千克)

(二)腰椎负荷主要来自体重、肌肉收缩力、韧带产生的预应力和体外的负重,而躯体的不同姿态对腰椎的负荷影响甚大。非标准的站姿或坐姿,易罹患各类腰椎疾病(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此类疾病对神经系统的刺激至为敏感,损害尤重,且会引发其他肢体严重功能障碍病症。

(1)向因患腰椎疾病正卧床休养的病人当面提出建议。(不超30字)

(2)向日常站姿和坐姿都不正确的同学当面提出忠告。(不超40字)

 

查看答案

请在上面材料中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牙齿的最外层叫牙釉质,是一个半透明的结构。牙釉质主要的成分是一种钙晶体,其排布非常致密,让牙釉质坚如磐石。牙釉质虽然很硬,①____最厚的部分也只有 2.5mm左右,且不可再生。②____因为牙釉质的主要成份是钙,钙与酸发生反应形成的物质容易被唾液溶解,导致牙釉质损坏脱离,而食物里面的糖分会在口腔里面转化成酸性物质,损害牙釉质。所以日常生活中,③__,且应及时清洁牙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伟大力量是科学,反映现实世界本质、规律的知识体系也是科学。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科学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许多重大变化都与科学_____。哥白尼的地心说、牛顿力学理论、蒸汽机与工业革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直到因特网技术、基因工程等,这些科学理论和技术的诞生与_____,都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科学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其_____的重要因素;同样,对一个民族、国家的人口素质而言,科学意识、科学水平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科学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决定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科学_____。因此,(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休戚相关      应用      战斗力      无所不至

B.息息相关      应用      竞争力      无所不在

C.息息相关      运用      竞争力      无所不至

D.休戚相关      运用      战斗力      无所不在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科学既是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伟大力量,又是反映现实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B.科学既是反映现实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又是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伟大力量。

C.反映现实世界规律、本质的知识体系是科学,改造自身、造福世界的伟大力量也是科学。

D.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伟大力量是科学,反映现实世界规律、本质的知识体系也是科学。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看,科学家攸关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B.从国际秩序与世界格局看,科学的发展攸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C.在现代国民教育及社会文化生活中,科学知识的普及是不可或缺的。

D.在现代社会文化生活及国民教育中,科学的发展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概括了作者辉煌的抗金岁月,同时与报国无门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2)诗词大会上,主持人请你用杜甫《登高》的两句诗来概括他的晚年际遇和忧国之情。你会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