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脱发越来越成为人们 的话题。近期一项中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脱发越来越成为人们          的话题。近期一项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还有媒体日前对全国643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5成大学生有脱发困扰,超7成学生处于轻微脱发状态,超6成学生曾采取措施缓解脱发。这些信息的确令人         

专家说,病理性脱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头发就会越来越少,最终则          ,所以有脱发现象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查出原因后          。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要尽量避免熬夜,饮食要健康而且一定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还要保持心情愉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谈虎色变   叹为观止   盖棺定论   对症下药

B.岌岌可危   唏嘘不己   盖棺定论   对号入座

C.岌岌可危   叹为观止   木已成舟   对号入座

D.谈虎色变   唏嘘不己   木已成舟   对症下药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一项近期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

B.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特点

C.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涌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特点

D.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一项近期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涌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

3.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要尽量避免熬夜,饮食要健康而且一定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来?——起来了。他到年底就生了一个男孩,男的,新年就两岁了。

B.任何一门理论科学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C.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欢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

 

1.D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谈虎色变”:比喻只要提到可怕的事情,紧张的连脸色都变了;“岌岌可危: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结合语境谈论的是“脱发越来越成为人们”认为很可怕的现象,而不是有危险,故排除BC两项。“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唏嘘不已”:伤心地哭泣难以自止。第二空前面的语境是“结果显示超5成大学生有脱发困扰,超7成学生处于轻微脱发状态,超6成学生曾采取措施缓解脱发”,说明这是令人比较伤心的事情,不能选“叹为观止”,从而排除A项。再看,“木已成舟”: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能改变。“盖棺定论”: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同“盖棺论定”。语境中是专家说,病理性脱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头发就会越来越少,最终会无法改变既成的定局,而不是对人的一生作评判,故排除“盖棺论定”。“对症下药”:比喻针对具 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号入座”:比喻把有关的人或事物跟自己对比联系起来,也比喻把某人所做的事跟规章制度相比,联系起来。语境是说对于脱发现象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查出原因,从而才能“对症下药”。综合以上 故选D。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呈现”后需带宾语中心词“特点”,而AD两项,还存在宾语中心语残缺的情况,故排除。“近期”在句中做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调查”,应放在数量词前。注意作定语的修饰成分排序惯例是:领属+时间处所+数量+怎样的+性质类别。 故选B。 3.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是要对各标点符号表示的作用要清楚地了解,二是要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具体而言:(1)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2)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正确的书写位置;(3)注意标号与点号连用时的规范。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C项,“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中的破折号也是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A项,表话语的间隔; B项,表示插说; D项,表示总结。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3)___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宋]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释]①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②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

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

2.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方岳贡,字四长,谷城人。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进郎中。历典仓库,督永平粮储,并以廉谨闻。

崇祯元年,出为松江知府。海滨多盗,捕得辄杖杀之。郡东南临大海,飓潮冲击,时为民患,筑石堤二十里许,遂为永利。郡漕京师数十万石,而诸仓乃相距五里,为筑城垣护之,名曰“仓城”。他如救荒助役、修学课士,咸有成绩,举卓异者数矣。薛国观败,其私人上海王陛彦下吏,素有隙,因言岳贡尝馈国观三千金,遂被逮。士民诣阙讼冤,巡抚黄希亦白其诬,下法司谳奏。一日,帝晏见辅臣,问:“有一知府积俸十余年,屡举卓异者谁也?”蒋德璟以岳贡对。帝曰:“今安在?”德璟复以陛彦株连对,帝领之。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

无何,给事中方士亮荐岳贡及苏州知府陈洪谧,乃山东副使兼右参议,总理江南粮储。所督漕艘,如期抵通州。帝大喜。吏部尚书郑三俊举天下廉能监司五人,岳贡与焉。帝趣使入对,见于平台,问为政何先,对曰:“欲天下治平,在择守令;察守令贤否,在监司;察监司贤否,在巡方;察巡方贤否,在总宪。总宪得人,御史安敢以身试法。”帝善之,赐食,日晡乃出。越六日,即超擢左副都御史。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翌日,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时十六年十一月也。故事,阁臣无带都御史衔者,自岳贡始。

李自成陷京师,岳贡及邱瑜被执,幽刘宗敏所。贼索银,岳贡素廉,贫无以应,拷掠备至。搜其邸,无所有,松江贾人为代输千金。四月朔日与瑜并释。

(选自《明史》卷二百五十一,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B.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C.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D.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官名,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遺。宋代以后,也称医生为郎中。

B.擢,提拔官职,在文言文中有许多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如本文中的“授”“出”“举”等,就含有授予或者调动官职的意思。

C.日晡,即晡时,汉代将十二个时辰命名为“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晡时对应干支中的申时,即下午三点至五点。

D.朔日,中国农历将每月的第一天称为“朔",即初一。将农历每月的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每月的最后一天称“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岳贡廉洁谨慎。在负责掌管仓库、管理永平粮仓时就因廉洁谨慎而闻名于世,在被贼军抓获时,又因无钱进献备受拷打。

B.方岳贡政绩卓异。将数十万石粮食漕运到京城并建立“仓城”,连皇帝也知道有一位担任知府十几年屡有卓异政绩的官员。

C.方岳贡勤政为民。担任松江知府时,飓风大浪带来灾难,修筑石堤二十多里,使人民免受祸患,成为松江人民永久的福利。

D.方岳贡善于应对。被召应对,恰逢皇帝诘问吏部尚书李遇知,方岳贡的回答深合皇帝心意,被赏赐食物,到了晡时才出宫。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如救荒助役、修学课士,咸有成绩,举卓异者数矣。

(2)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扶贫往事

侯德云

下乡,一行四人,坐在吉普车里。吉普车是老朱的。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年前才调入瓦城。

路过一个叫八里的村子,这个村子以种桃出名。春天的时候,村子还张罗过一场“桃花节”,可以想见,桃树的种植规模有多大。现在是夏天,正是收桃季节。人、桃、车挤在公路两边,道路一下子窄了很多。

四个人的话题里自然而然就有了桃。说桃的价格、桃的味道,说桃的其他种种。

吉普车拧拧巴巴终于离开了八里村,这时话题已经转到樱桃上。

不管是说桃还是说樱桃,老朱都是主讲。后来才知道,老朱是内行,农大毕业生。

老朱不光说桃说樱桃,还说了些扶贫往事。

老朱说,他在三台乡当农业助理那会儿,搞扶贫,动员农民栽樱桃。乡干部一拨拨挨村动员,大会小会,可村民一个个都木着脸,袖着手,似听非听。白给的樱桃树苗没人要。乡长气得拍桌子,说:“他们不栽,我们栽!把树苗栽到老百姓的地里去,非逼着他们富起来不可!”

车内一阵哄笑。

我说:“真去栽啊?”

老朱说:“可不是!那个春天,我们天天栽树,灰头土脸的。”

我在心里感慨,没想到乡镇干部还得上劳动课。

老朱继续说:“你说可气不可气,有的村民,就站在地头上,叼着烟,看你给他栽树,好像这事跟他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后来呢?”

“后来,”老朱说,“四五年后,樱桃结果,市价居高不下,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不少人跑到乡政府要樱桃树苗。乡政府又不是苗圃,哪有苗啊?”

我们三个听众都感慨:“扶贫这事儿,真是不容易。”

老朱又说起他当副乡长期间发生的事儿。“我们在一个村里搞试点,原计划只扶持十户,结果二十多户报名,那个吵啊。没办法,乡里咬咬牙,决定扶持二十户,每户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还挖了沼气窖,干净,也节省能源。忙了一秋天。快到过年的时候,一天,我们正在开会,突然听到一阵农用车的轰隆声进了政府大院。走到窗前一瞅,我吓了一跳,心说这是谁要闹事啊?一溜三辆农用车,装满青黄的蔬菜,挤在政府小楼门口。每辆车的车斗边沿,还都坐着两三位壮汉。我赶紧下楼,仔细一瞅,乐了,这不是种植大棚蔬菜的那些人吗?大伙儿见了我,也乐,说:‘第一批蔬菜下来了,我们不能忘本,给政府送些来,让领导尝尝。’”

我故意问老朱一句:“三车蔬菜,怎么处理的?”

老朱说:“我指挥他们送食堂里了。”

三个听众都笑。

老朱说:“笑什么笑?没白吃!我们哪能占老百姓的便宜?不光没白吃,我随后还给他们联系了几个蔬菜批发商,定期到村里收购。现在那个村,已经是蔬菜大棚专业村了。”

“噢,干得不赖。”三个听众都感慨。

四个人都笑。

老朱沉默了一瞬,又说:“还是我当副乡长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怪人。那年乡政府决定,为水稻种植区内的贫困户补助一些稻种和化肥。挺好的事儿,大伙儿都高兴。第二年春,一天我正在办公,突然‘砰’的一声,门被踢开,一个老农冲进来,敲着我的桌子说:‘你是不是庄稼人啊?什么时候了,还不送稻种和化肥?’”

三个听众忍不住,还是笑。

老朱说:“我抬头一看,认识,就是前一年我的贫困户,老李头。老李头气得浑身发抖,他腋下还夹了两只蛇皮口袋。”

老朱说:“你说那老李头,那么蛮横,为什么呢?”

我给老朱的三个故事加以概括,得出的结论是:“扶贫这事儿,难心,开心,偶尔也闹心。”老朱听罢,连连点头:“对对对,就这意思。”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首段交代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为下文老朱讲述扶贫往事做了铺垫;接着以整段笔墨写了八里村的桃子,暗示政府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B.村民不要樱桃树苗,扶贫工作无法开展,乡长为了避免被上级批评,逼迫乡镇干部种树,可见乡长是一个不能体恤下属、沽名钓誉的领导。

C.小说善于运用动作和语言表现人物,老李头“踢”“冲”“你是不是庄稼人啊”活画出一个急躁的老农形象。

D.小说中多次写到“笑”,但每次笑的含义都不同,“三个听众都笑”,包含了对老朱做法的肯定和赞许;“四个人都笑”则表达出对扶贫工作见成效的开心和满足。

2.“老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写了三个扶贫故事,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请结合作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艺术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从国内外各城市对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的。

市民在家中或单位等地产生的垃圾,应做到分类贮存或投放,需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垃圾压缩车收集垃圾时,应做到密闭收集,防止二次污染环境,收集后应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清洁收集容器和分类垃圾桶。非垃圾压缩车直接收集时,应在垃圾收集容器中内置垃圾袋,通过保洁员密闭收集。

投放时应按垃圾分类标志的提示,分别投放到指定的地点和容器中。投放后应注意盖好垃圾桶上盖,以免垃圾污染周围环境,滋生蚊蝇。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

材料二:

最近,继上海之后,49个城市开始垃圾分类试点。根据住建部等部门的计划,到2020年年底,将在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所以,很多人在分析预测,垃圾分类有望带动2000亿元行业新风口。从小程序识别垃圾、智能垃圾箱到智能分拣,似乎一个新的行业就要出现了。

那么,如何才能建好这个市场体系,过去历史中的经验,值得借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由于中国经济不发达,物资紧缺,所以建立起了一套国有体制的废旧物品回收系统,回收废旧物资再利用,帮助国家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后,国有的废品回收体系没落了,而市场化的、更加高效的废品回收体系取而代之。

改革开放后,来自河南信阳固始县、河北和四川等地的农民到达北京后,开始依靠买卖废品为生。20世纪80年代,这个由外来谋生农民搭建的废品回收网络,从社区甚至垃圾箱开始,实现了高效的废品回收、集中,再到末端再生利用,整个链条实现了无缝衔接。可以说,这些人是城市的清道夫。2014年左右,北京的废品回收从业人员达到历史高峰,近30万人分散在废品回收、分类和再利用各个环节。其他大城市的情况也与北京类似,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一直拥有较高的废品回收率。除首尔之外,东京、新加坡、纽约等城市的再利用率均低于北京。

现在很多人在谈垃圾的智能识别,而我国20世纪的废品收购者早就会判断型号、材质、塑料的种类,甚至洗衣机电机是铜是铝,他们都能高效区分。他们的下游——收购市场中,废纸、废铜分门别类,塑料制品甚至分为好几个类别。

所以,中国原本的市场化的、成熟的废品回收体系,在这一波垃圾分类中,不应该缺位。新的更高技术、更大规模的市场化,应该吸纳这个行业过去成熟的流程、专业能力。

(摘编自刘远举《高大上的垃圾分类风口,不应忘记拾荒者》,2019年7月22日“央视网”)

材料三:

在垃圾分类方面,日本走在了世界最前列。20世纪60年代严重的环境污染“逼”出了日本一流的环保技术,70年代石油危机又促成了最好的节能技术。在号称垃圾分类标准“最严格”的日本,垃圾分类已成为人们的基本“生存技能”。

在日本,如果垃圾回收人员发现垃圾分类得不合理,可不予回收。如果谁家的垃圾分类不当而被拒收,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情节严重的“不法投弃”则会被通知警方出面处理。如果乱丢垃圾,可能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坐牢。

日本的儿童打小就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谓一丝不苟:废旧报纸和书本要捆得非常整齐,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

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

(摘编自2019年5月20日“北青网”等)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常垃圾→分类储存、搬运→公共资源。

B.垃圾分类→成分构成、产生量→物尽其用。

C.密封收集垃圾→防止再污染→及时全面清理作业现场。

D.垃圾→分类投放到特定区域→盖好垃圾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继上海率先实行垃圾分类之后,国内其他49个城市也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垃圾分类带动了与垃圾分类相关新行业的发展。

B.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20世纪以买卖废品为生的来自河南、河北和四川等地的农民使北京的废品再利用率超越东京、新加坡等大城市。

C.在建立我国垃圾分类体系,践行垃圾分类理念的实践中,日本严格的分类标准、严厉的惩罚措施、对垃圾分类的重视,都值得我们学习。

D.日本曾经历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促使其拥有了世界一流的环保技术和节能技术,废物利用、节能环保的意识如今已深入人心。

3.我国要构建良好的垃圾分类秩序,可向日本借鉴哪些方面的经验?请简要概括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