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习惯,对美的认知也是独一无二的。中国艺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_____。这和西方艺术强调人是自然的主宰,人的美胜过自然美有所区别。____,西方服装设计以立体裁剪为主,人体与衣料间的空隙极小,______;而中国服装设计以平面裁剪为主,人体与衣料间的空隙较大,追求的是一种穿着宽松的自然美。

 

①人的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 ②以服装设计为例 ③追求最大限度表现人体美 【解析】 本题考查情景补写。补写属于考查句子连贯的一种题型,考生在答题时,先要整体阅读,弄清文段结构(或总分,或层进,或平列,或对比等等),把握大意,分辨补写题型;答题时,要“瞻前顾后”,做到前后勾连。 第一空,应是对上句“中国艺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具体解释或补充,可填写“人的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 第二空,应是上句“西方艺术强调人是自然的主宰,人的美胜过自然美”和下句“西方服装设计以立体裁剪为主”之间的过度,可以填写“以服装设计为例”; 第三空,应是表现西方以“人体”为美的特征,句式可仿照后面“追求的是一种穿着宽松的自然美”来写,可以填写“追求最大限度表现人体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医药曾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积极影响。如何切实利用好,发展好、继承好中医药,是每个中国人不容回避的。今天,中医药难“守正”,原因在于“以西律中”,用西医的“鞋子”来衡量中医的“脚”,导演了现代版的“________”。唯有培育适宜中医发展的沃土,才能更好传承中医药的精华。________,守正不意味着泥古不化。实际上,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秦汉时期黄帝内经________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从中医典籍中焕发新生的青蒿素,到将传统中药的砷剂与西药结合治疗白血病……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中医药的发展________,要正确处理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才能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切实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成为每个中国人不容回避的时代考题。

B.切实利用好,发展好,继承好中医药,这是每个中国人不容回避的时代责任。

C.如何切实利用好,发展好继承好中医药,这是每个中国人不容回避的时代责任。

D.如何切实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成为每个中国人不容回避的时代考题。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郑人买履  然而  创建  负重致远

B.削足适履  显然  创建  负重致远

C.郑人买履  显然  奠定  任重道远

D.削足适履  然而  奠定  任重道远

3.根据上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下列所拟写的对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承千古事,守正永流传

B.守正不泥古,创新莫离宗

C.银针草药需传承,守正出新迎健康

D.千方妙药救群生,黄帝青蒿昭万古

 

查看答案

补写出叶利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应在“齐人三鼓”后才,开始反攻,是因为那时“________”;应在”登轼而望”后才追击,则是因为“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以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博见、彰闻、远行为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以此来强调学习的重要作用。

(3)在《离骚》中,屈原面对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现实,却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即便境遇悲惨也决不媚俗取巧的态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姜楚公画角鹰歌

杜甫

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此鹰写真在左绵,却嗟真骨逐虚传

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持空上九天。

(注)①本诗写于宝应元年(762年)诗人至绵州(今四川绵阳)时。姜楚公:即姜皎,善画鹰,封楚国公。角鹰:名鹰的一种,头上有毛角。②贪愁:贪其能飞,又愁其飞去。③左绵:即绵州。真骨:指真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戴角”写鹰的特点,用语简省却能表现角鹰威猛不凡的气势。

B.由”掣臂飞”可知,这幅画画的应是猎户臂架角鹰,行猎野外的场景。

C.“不是无心学”从观面画师的角度,写其欲学而不能学,可见画之神妙。

D.“真骨遂虚传”的结果,于真鹰固然可叹,于画鹰作品而言却是可贵的。

2.诗的尾联与“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都写了“燕”但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守字子固,常州晋陵人。登崇宁元年进士第。除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丁内艰去。建炎元年冬,召还,改官。上在维扬,粘罕将自东平历泗,淮以窥行在,上召百官各言所见。叶梦得请上南巡,阻江为守,张俊亦奏敌势方张,宜且南渡。守独抗疏,上防淮渡江利害六事,又别疏言金人犯淮甸之路有四,宜择四路帅守缮兵储粟以捍御之。吕颐浩初相,举行司马光之言,欲并合三省,诏侍从、台谏集议。守言光之所奏,较然可行,若更集众,徒为纷纭。先是,守尝论吕颐浩不可独任,与上意异,乞补外除礼部侍郎不拜上命吕颐浩至政事堂谕以正人端士不宜轻去守始受命殿中侍御史赵鼎入对论守无故下迁上曰以其资浅四年,改知福州。时右司员外郎张宗臣请令福建筑城,守奏:“福州城于晋太康三年,伪闽增广至六千七百余步,国初削平已久,公私困弊,请俟他年。”遂止。寻以变易度牒钱百万余缗输之行在,助国用。闽自范汝为之扰,公私赤立,守在镇四年,抚绥凋瘵。八年,改洪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时江西盗贼未息,上问以弭盗之策,守曰:“莫先德政,伺其不悛,然后加之以兵。”因请出师屯要害。既至部,揭榜郡邑,开谕祸福,约以期限,许之自新,不数月盗平。后徙知绍兴府。会朝廷遣三使者括诸路财赋,所至以鞭挞立威。守既视事,即求入觐,为上言之,诏追还三使。时秦桧当国,不悦。守在江右,以郡县供亿科扰,上疏请蠲和买,罢和籴。时秦桧方损度支为月进,见守疏,怒曰:“张帅何损国如是?”守闻之,叹曰:“彼谓损国,乃益国也。”

(节选自《宋史·张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除礼部侍郎/不拜/上命吕颐浩至政事堂/谕以正人端士不宜轻去/守始受命/殿中侍御史赵鼎入对/论守无故下迁/上曰/以其资浅/

B.除礼部侍郎/不拜/上命吕颐浩至政事堂/谕以正人端士不宜轻去/守始受命/殿中侍御史赵鼎入对论/守无故下迁/上曰/以其资浅/

C./除礼部侍郎/不拜/上命吕颐浩至政事堂/谕以正人端士不宜轻去/守始受命殿中侍御史/赵鼎入对/论守无故下迁/上旦/以其资浅/、

D.除礼部侍郎/不拜上命/吕顾浩至政事堂/谕以正人端士不宜轻去/守始受命/殿中侍御史赵鼎入对/论守无故下迁/上曰/以其资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内艰”指遭遇母丧,又称“丁母忧”;遭遇父丧则称“丁外艰”,也称“丁父忧”。

B.“行在”指皇帝所在地,文中“窥行在”指粘罕伺机图谋攻打扬州,捉拿宋朝皇帝。

C.“乞补外”指期望替补空缺官职“补外”也叫“补缺”,指官吏有缺额,选人替补。

D.“和籴”指古时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百姓摊派粮食,“和买”是相似的经济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守坚持己见,敢于直言。金兵南下时,叶梦得等人建议皇帝南渡,张守直言反对并陈述意见,又主张应选派四路统帅练兵储粮,以抵抗侵犯的金兵。

B.张守审时知艰,恤民体国。就任福州时,张守认为建国初期公私交困,建议延后筑城,又运送百万多缗的度牒钱资助国家费用,在闽四年,关心百姓疾苦。

C.张守治乱以仁,宽严相济。在如何平息江西盗贼的问题上,他一方面请求出兵驻守要害之处,一方面张榜晓谕利害,允许盗联限期自首,最终平定了祸乱。

D.张守不畏权势,秉公奉职。任职绍兴时,他上朝揭露朝廷三使者强收财赋,惹恼了秦桧;对于秦桧“损国”的指责,他当面回击,直言自己所为是“益国”。

4.把文中围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言光众所奏,较然可行,若更集众,徒为纷纭。

(2)守曰:“莫先德政,伺其不悛,然后加之以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骆驼刺

裘山山

作家们上山来的时候,小石正在房间里烤火。虽然已是七月,但在这个海拔五千三百米的哨所上,温度依然很低。

外面传来了排长的声音;各班注意了,马上到学习室集中!

学习室里,营长正陪着作家们说话。小石迅速地看了一眼,六个男作家,两个女作家。一个女作家正笑眯眯地跟排长说什么,另一个女作家正抱着氧气瓶在那里吸氧,脸色十分苍白。小石感动地想,这些叔叔阿姨上来一趟多不容易呀。

营长开始介绍作家,小石注意到那个笑眯眯的女作家的名字,她居然叫向太阳。

排长涨红着脸说,今天是我们哨所的大喜日子,这么多著名作家到我们哨所来了,现在就让我们唱一支歌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吧。

作家们呱唧呱唧地鼓起掌来,那个叫向太阳的女作家更是笑容满面。

金色的草原开满鲜花

雪山顶上有个查果拉

……

查果拉山高风雪大

山上自古无人家

……

这是他们哨所的歌,不过平时他们倒很少唱。别的歌也很少唱。唱歌很耗氧的。

忽然,小石发现那个叫向太阳的女作家哭起来了,她低着头一个劲儿地抹眼泪,然后就跑出了学习室。小石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刚才她还笑眯眯的呢,怎么一转眼就伤心起来了?哦,肯定是高原反应。自己刚来的时候,不也因为高原反应掉过眼泪嘛。

小石这么一想,就抱上大衣拿起氧气枕跟了出去。

门外,女作家一个人站在墙边抽泣着。小石把氧气枕递给她,说阿姨赶快吸吸氧就没事了。女作家一边擦眼泪一边说我不要,我不是高原反应。小石想了想,放下氧气枕把大衣递给她。他说阿姨你穿上大衣吧。我们这儿太冷了你不习惯。小石叫阿姨时觉得很自然,小石毕竟才十七岁。女作家犹豫了一下,穿上了大衣。小石又问,阿姨你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女作家深深吸了口气说,我看见你们这些兵在这么荒凉艰苦的地方还高高兴兴地唱歌,唱鲜花,心里不知怎么就特别难过,都夏天了,你看你们这里还是寸草不生……说着她的眼泪又下来了。

小石听了觉得奇怪,这有什么好难过的?这里的确艰苦,可我们应该呆在这里呀,我们是边防军呀。有哨所的地方就会有我们。我们不是第一批也不会是最后一批。但他没说出来,他不好意思说这些排长平时爱说的话。他脱口说出的是,阿姨我们这儿有花,真的,有鲜花。

怕女作家不信,小石马上低头找起来,很快就找到一朵。他采下来递给女作家:阿姨你看,这就是我们查果拉的花。

女作家惊异地睁大了眼睛。的确,小石手上拿着一朵花,尽管它非常小,色彩也不鲜艳,但它的确是花。薄如蝉翼的花瓣是蓝色的,坚硬粗糙的叶子是暗绿色的。茎秆上还有细微的毛刺,有些扎手。

女作家接过花,孩子似的叫了一声,天哪,太漂亮了!它叫什么名字?

小石说,叫骆驼刺。

女作家疑惑地说,为什么叫骆驼刺?

小石说我也不知道,排长说叫骆驼刺。

女作家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自语似的说,它怎么能叫骆驼刺呢?除了刺这一点是确切的,其他地方和骆驼毫无相似之处啊。小石一想也是,自己以前竟没想过这个问题。

女作家的情绪似乎好起来,她低下头找花,一找,发现四周真有不少骆驼刺。它们一丛丛地钻出沙砾地,在瑟瑟的冷风里绽放着,初看毫不起眼,细看却无比动人。

作家们要走了。

太阳作家特意跑来跟小石合了影,然后把大衣脱下来还给小石。她跟小石说,我回去就给你寄照片,说完马上钻进了车里。其他人都站在那儿和战士们一一握手,唯有她躲在汽车里不出来了。小石知道她肯定又在那儿掉眼泪了。小石想,这个阿姨心太软,像孩子。

作家终于走了。哨所又归于平静了。

小石穿上大衣去阵地站岗。小石觉得自己很幸运,站岗的时间刚好在作家走后。他持枪站在哨位上,站得很直。背后是鲜红的石碑,上面写着“查果拉哨卡”,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山峦和蓝天。

小石将手伸进大衣口袋,指头被什么轻轻扎了一下。他拿出来一看,是骆驼刺。她怎么没拿走?小石又想起了太阳作家的话,它为什么叫骆驼刺?它和骆驼毫无相像之处呀。

忽然,道亮光出现在小石脑子里。

小石慌慌地想,等会儿一下岗他就要给太阳作家写信,告诉她他终于知道骆驼刺为什么叫骆驼刺了,它和骆驼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就像我们,我们都是骆驼刺……

小石想,太阳作家不是说她喜欢“等”嘛。现在,在她回家的路上,有一封信正等着她呢。

小石立刻被自己创造出来的美好意境深深地陶醉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小石七月份还在房间烤火,女作家上山后抱着氧气瓶吸氧等细节,在看似不经意的叙写中交代了哨所的自然环境,表达别有用意。

B.小说写战士们唱起哨所之歌的情节,既生动展现了哨所边防军人的精神风貌,也通过歌词含蓄写出了查果拉哨所对于美丽大草原的特殊意义。

C.女作家抹着眼泪跑出去,是因为她被军人感动了;小石拿起氧气枕跟了出去,则是出于军人的使命感,小说这样写更能表现出军民亲密的关系。

D.小说以小石给太阳作家写信为结尾,不但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逻辑,也符合小石作为一名小战士的形象特点,还使作品有了温馨浪漫的气息。

2.小说中小石说“就像我们,我们都是骆驼刺”,查果拉哨所的边防军人有哪些神似“骆驼刺”的地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主要以战士小石的视角来写人叙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