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民族团结这一概念包含着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政治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民族团结这一概念包含着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政治学的意蕴。对此,我们既要着眼于当下的民族团结的丰富实践,更要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中来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有机体系统,它不是各民族的简单机械性相加,而是各民族彼此联系所形成的一个命运共同体。千百年来,多个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不同民族在思想情感、实践技能、民俗民风上多有交集,特别是当国难当头,各民族更是共同应对,承担着对共有家园的历史责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加强民族团结、引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思想基础。

从历史和现实层面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两个方面决定着民族团结。首先,中华民族共同体之所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有机体,就在于这一共同体是建立在坚实的制度约束的基础上的。中华民族在公元前221年就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秦汉以来,就一直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层面建立了一个民族共同体。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社会制度和治理都不是封闭内向的,而是有一个双向和多向的联动过程。正是这样一种包容性强的大一统的民族制度,使得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会受到颠覆性的灾难,反而能够奋发图强。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更是从制度层面上一改数千年的剥削制度,由此,中华民族大团结有了根本性保障。其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稳定、智慧和力量就来自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一文化系统是中华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华各民族相互交往、互学互鉴所获得的。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华文化的两大系统儒家和道家就已经形成,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对完美人格的界定、人与人交往的规范、入对国家的责任、人与社会的联系。这些文化品质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这一文化心理结构也成为了各民族团结的文化心理基础。我们讲各民族文化认同,就是指对中华文化优秀文化基因的认同。

增进各民族团结,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种意识不是各民族意识的简单相加,而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所形成的命运与共、休戚相关的总体意识。1939年,历史学家顾颉刚撰写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凡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强调中华民族的“一个”,不是一个简单的数理相加的问题,而是各民族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交往中所形成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这种意识在精神架构上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否真正铸牢,最关键的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导向去引领和建构,而建构过程的关键就在于需要依靠一种先进文化引领。否则,就可能会使得这种不同民族意识之间的交往和融通呈现一种失范和无序状态,进而可能导致中华民族整体凝聚力和向心力递减。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聚集各民族文化的正能量,真正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一个既富有定力又充满活力的民族精神坐标。

(摘编自夏文斌,易佳乐《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民族团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体现的是不同民族在思想等方面的共性而非差异性。

B.民族共同体的建立涉及多个制度层面,其中包容性强大的民族制度最为重要。

C.作为总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共担国难、团结发展的思想基础。

D.民族团结具有丰富的意蕴,加强民族团结的建设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制度和文化两个方面,阐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如何决定民族团结的。

B.文章在论证中华民族共同体决定着民族团结时,注意引述历史事实并作分析。

C.文章引用顾颉刚的看法,意在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的总体意识。

D.文章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作用和目标三个层面逐层深入地论证了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共同体只有建立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才是充满活力的有机体,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各民族的团结。

B.各民族团结的文化心理基础离不开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得以形成的前提是各民族有共同的文化心理结构。

C.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所以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关键是在其构建过程中交融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

D.只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能增进各民族团结,这一意识也就能成为有定力有活力的民族精神坐标。

 

1.B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B项,“其中包容性强大的民族制度最为重要”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秦朝,秦汉以来,就一直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层面建立了一个民族共同体……正是这样一种包容性强的大一统的民族制度,使得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会受到颠覆性的灾难,反而能够奋发图强”,并未说“民族制度最重要”。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作用和目标三个层面”错,其中第二段讲的是“从历史和现实层面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两个方面决定着民族团结”,分析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之所以能够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B项,“中华文化得以形成的前提是各民族有共同的文化心理结构”前提倒置,原文是“这些文化品质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C项,“关键是在其构建过程中交融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错,原文说“从历史和现实层面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两个方面决定着民族团结。首先,中华民族共同体之所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有机体,就在于这一共同体是建立在坚实的制度约束的基础上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稳定、智慧和力量就来自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并未说哪个是关键; D项,“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增进各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年轻人演绎中华传统文化已渐成潮流。《国家宝藏》主创团队平均年龄不过30岁,《本草中华》导演组成员清一色为“80后”“90后”……更为可喜的是,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为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有的年轻玩家制作“文物”游戏,也有青年让国宝开口“讲故事”,如此创意“活化”、“青春派”表达,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

在当下,也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日渐式微;传统手工艺刺绣,如今却找不到“接班人”……

作为年轻人中的一员,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演讲稿,拟在学校举办的以“当年轻遇上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中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题。

杜甫以积极______________的精神,用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他开创个人的遭际与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讴歌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是变乱时代的伟大“诗史”。他的五、七言古诗,格调大变,_________________。七言律诗在他手中正式成立,沉着痛快。他的诗歌______________,既有清新刻画的句子,又有议论和用典,(        )。所以,自中唐开始,他就被尊称为“诗圣”,宋人更是对他______________。

1.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个人的遭际与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讴歌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B.他把个人的遭际与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C.他个人的遭际与时代的不幸,让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讴歌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D.他开创个人的遭际与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2.在括号了补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刚烈也有严肃,有诙谐也有柔情 B.有刚烈也有诙谐,有严肃也有柔情

C.有严肃也有柔情,有刚烈也有诙谐 D.有严肃也有诙谐,有柔情也有刚烈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入时    抑扬顿挫    博大精深    赞誉有加

B.入世    沉郁顿挫    博大精深    推崇备至

C.入时    沉郁顿挫    博采众长    赞誉有加

D.入世    抑扬顿挫    博采众长    推崇备至

4.唐诗是汉语言的精华。我们提起唐诗,就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唐诗以其美的意境、美的形象、美的情趣令古往今来难以计数的读者为之倾倒。唐诗中,哪句最能打动你的心灵,引起你的共鸣呢?请从以下两句中任选一句作为开头,用动情的笔墨把它抒写出来。

①唐朝的月最明。②唐朝的诗人最清高。

要求:(1)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2)诗句必须典型,且书写正确。(3)综合运用描写和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4)100-120字。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思厥先祖父    

存亡之理

③可谓智力孤危

④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⑤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⑥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⑦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

A.①②③⑤ B.②③⑥⑦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⑦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    ②深林兮惊层巅   

③洞天石扉,訇然开          ④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

⑤负而驱                    ⑥且夫天下非弱也

⑦盖失强援,不能独          ⑧梁君臣之首

A.①⑧/②④⑦/③/⑤⑥ B.②③/①⑤⑧/④/⑥⑦

C.①⑧/②④/③⑤/⑥⑦ D.②③④/①⑧/⑤⑦/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①使者妄称以应之耳        ②汝殁以六月二日

C.①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D.①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②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