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 近日,...

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

近日,中国中央芭蕾舞团携《大红灯笼高高挂》来到巴西最大城市保罗,为当地民众献上一场带有浓郁中国元素的精彩表演。演出将中国的传统戏曲和风俗文化与西方的芭蕾舞动作相结合,演岀效果让在场的观众为之惊叹。演出结束后,观众纷纷鼓掌喝彩,久久不肯离去。

中央芭蕾舞团党委书记王全兴说,中央芭蕾舞团向巴西观众展示了中国的艺术风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巴艺术家的交流,也让更多的巴西人了解中国文化,认识中国,促进中巴人民的感情。今年是新中国建国70周年,也是中国和巴西建交45周年,两国通过交流互鉴,可以相互了解和尊重对方。

 

中央芭蕾舞团近日携《大红灯笼高高挂》到巴西,献上中国元素的表演,展示中国艺术风采,促进中巴人民的感情。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与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特别是对新闻类的语段进行压缩时,需要注意需要保留关键信息,例如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结果,从中选出关键信息。 人物对象是中央芭蕾舞团;时间是近日;事件是携《大红灯笼高高挂》到巴西;过程是献上中国元素的表演,展示中国艺术风采;结果与意义是促进中巴人民的感情。然后进行信息整合,压缩成完整的一句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环境日,不仅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也是联合国强化政府提高应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2018年,联合国环境署首次聚焦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发布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塑战速决”——因为我们的蓝色星球,正在被塑料包围。这是一场人类与塑料的世纪之战。及时减少塑料污染,别再让地球伤痕触目惊心。

3月,荷兰海洋凊理基金会的科学家研究了处于加利福利亚和夏威夷之间的巨大海洋塑料堆积区。这是被人们称之为“第八大陆”的太平洋垃圾带。他们发现,此处正漂浮着超过7.9万吨海洋废弃物,该数字比之前估计的高了近16倍。(        )除了这些长度较大的塑料之外,塑料微粒虽然只占塑料总质量的8%,却占漂浮在此地区的1.8万亿片塑料的94%。科学家们表示,现在还无法清晰地_________,这些塑料究竟会在此区域漂浮多久。不只在太平洋,塑料污染的扩散已经远得超乎想象。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但正是我们对塑料的无限依赖,才给了它______________的机会。

全球生产的塑料中能得到回收利用只是______________,余下约55亿吨则被填埋或丢弃在自然环境中……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是“塑战速决”,但并不是只有这一天,我们才该对塑料问题______________。向塑料污染宣战,是一场世纪之战,请每个人、每一天都做好准备。

1.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了表达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也是联合国强化政府提高应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B.不仅是联合国强化政府提高应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也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C.不仅表达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也是联合国强化政府加强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D.不仅是联合国强化政府加强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也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超过四分之三的塑料都大于5厘米,这些废弃物中99.9%为塑料,包括硬塑料、塑料片材和塑料薄膜。

B.这些废弃物中99.9%为塑料,超过四分之三的塑料都大于5厘米,包括硬塑料、塑料片材和塑料薄膜。

C.超过四分之三的塑料都大于5厘米,包括硬塑料、塑料片材和塑料薄膜,这些废弃物中99.9%为塑料。

D.这些废弃物中99.9%为塑料,包括硬塑料、塑料片材和塑料薄膜,超过四分之三的塑料都大于5厘米。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评估        无孔不入        九牛一毛        痛心疾首

B.评价        无孔不入        凤毛麟角        痛心疾首

C.评估        无处不在        凤毛麟角        深恶痛绝

D.评价        无处不在        九牛一毛        深恶痛绝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对不合礼的高官厚禄持否定态度。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自然风景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3)《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用典故抒发了陆游壮志未遂、时光虚掷而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安贫

韩偓

手风慵展一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鬚。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安贫”,有自劝自慰的意思。这里“贫”,不光指经济上的困窘,同时也指政治上的失意。

B.诗篇从眼前贫居困顿的生活发端。“手风”“眼暗”是写自己病废的身体;“慵展”“休寻”写自己索寞的情怀。刻画了贫病交加、无所事事的诗人形象。

C.“安蛇足”用了反讽,说自己不该做事节外生枝,弄巧成拙。“捋虎鬚”用了比喻,劝自己不要去撩拨触犯凶险残暴之人。

D.尾联质问世间怎没人将人才问题默记于心,有谁准备像齐湣王那样认真选拔人才呢?质问中带有那么一点微茫的希望,更多的是无可奈何的感慨。

2.此诗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矛盾思想,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人。第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守,皆礼遇之。纯仁属撰乐语,浩辞。纯仁曰:“翰林学士亦为之。”浩曰:“翰林学士则可,祭酒、司业则不可。”纯仁敬谢。后哲宗亲为右正言。有请以王安石《三经义》发题试举人者,浩论其不可而止。陕西奏边功,中外皆贺,浩言:“先帝之志而陛下成之,善矣。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京东大水浩言频年水异继作虽盈虚之数所不可逃而消复之方尤宜致谨不以为数之当然此消复之实也。章惇独相用事,威虐震赫,浩所言毎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欻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章惇诋其狂妄,乃削官,羁管新州。蔡卞、安惇、左肤继请治其送者王回等。

徽宗立,亟召还,复为右正言,迁左司谏。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言:“陛下善继神宗之志,善述神宗之事,孝徳至矣。尚有五朝圣政盛德,愿稽考而继述之,以扬七庙之光,贻福万世。”迁兵、吏二部侍郎。初,浩除谏官,恐贻亲忧,欲固辞。母张氏曰:“儿能报国,无愧于公论,吾顾何忧?”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稍复直龙图阁。瘴疾作,危甚。杨时过常州,往省之。萧然仅存余息,犹眷眷以国事为问,语不及私。卒,年五十二。高宗即位,诏曰:“浩在元符间,任谏争,危言谠论,朝野推仰。”复其待制,又赠宝文阁直学士,赐谥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京东大水/浩言频年水异继作/虽盈虚之数/所不可逃而消复之方/尤宜致谨/不以为数之当/然此消复之实也/

B.京东大水/浩言/频年水异/继作虽盈虚之数/所不可逃而消复之方/尤宜致谨/不以为数之当然/此消复之实也/

C.京东大水/浩言频年水异/继作虽盈虚之数/所不可逃而消复之方/尤宜致谨/不以为数之当/然此消复之实也/

D.京东大水/浩言/频年水异继作/虽盈虚之数所不可逃/而消复之方尤宜致谨/不以为数之当然/此消复之实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祭酒,是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汉魏以后为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

B.擢,是提拔之意;超擢,是指破格提拔。古代表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升、拔、陟、仕进、仕宦、晋等。

C.教授,是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也可以对私塾老师的敬称,与现代“教授”的含义不同。在本文中是指前者。

D.七庙,古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用以供奉七代祖先的宗庙,后来也代指“朝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浩坚守职分,拒为越职之事。范纯仁待之以礼,嘱咐他撰写乐语,且以翰林学士也写乐语加以劝说,而邹浩以祭酒、司业不能写乐语为由推辞了。

B.邹浩擅长谋划,讲究善始善终。陕西守边有功,朝廷内外祝贺,邹浩则认为上战杀敌决定胜负和保持胜利都是不容易的,应该敕告将帅,不能因为屡次的胜利而麻痹轻敌。

C.邹浩心系国家,病中关切国事。杨时经过常州,前去探望友人邹浩。邹浩身体已十分虚弱,但在谈话中,他仍关切询问国事,说话不涉及私事。

D.邹浩忠君尽责,死后获得荣耀。在元符年间,邹浩担任谏诤的职位,他为人正直敢言,被朝野推崇敬仰,死后被皇帝赞赏,获得朝廷追封的荣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浩所言每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

(2)初,浩除谏官,恐贻亲忧,欲固辞。母张氏曰:“儿能报国,无愧于公论,吾顾何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和麻雀对话

张洪贵

腊月第一天,雪像芦花漫天飞舞,纷纷扬扬落了一夜。

我刚从中央党校学习回来。一身疲惫,正想要好好睡个懒觉。乡下的父亲电话打进来:“你马上回趟家。”没等我问明白什么事情,电话就挂了。我吃了一惊,父亲肯定是身体不舒服,要不然不会打电话给我。他知道我工作忙,特别是这样一个鬼天气,没有大事不会叫我回家的。平时我每月回老家两次,毕竟父亲年龄大了,可他舍不下那老屋,死活不到城里住。现在别看身体硬朗,可不一定哪天就会出问题,二十公里的路,我跑了足足一个小时。推开院门,父亲坐在屋门口的红木马扎上等我。院子里清扫出了一条羊肠小道和一块磨盘大小的空地,四周堆起了厚厚的雪。我刚迈了两步,呼啦惊起了一群觅食的麻雀。父亲责怪我不小心,我这才发现空地上支起了一筛子,支撑筛子的小木棒上拴着一根绳子,另一头攥在父亲手中,筛子底下撒满了麦粒。只要麻雀钻到下面捡食,把绳子一拉,飞不迭的麻雀就会被扫在里面。

父亲让我坐在他旁边,问我:“学习完了?”我没回答,却着急地问他:“您身体没事吧?”“没事。”他把手里的烟袋锅子在门框上磕了磕。“吃饭香着呢。”然后抓给我把玉米,“去,撒到筛子外面。”我不【解析】
“撒到外面有啥用,吃饱了,谁还往里钻?”但我还是把玉米粒撒了岀去。一群麻雀在院子里的树上叽叽喳喳。父亲说:“它们正说话呢。”我问:“说啥?”“说那是毒饵,小心上当。”金黄色的玉米粒在阳光下羞答答地透着光亮。我觉得好笑:“你咋知道?”父亲阴沉着脸,进门就没给我个好脸色看,“我懂鸟语。”从未听过父亲懂鸟语,这是老糊涂了,当我是三岁小孩?我说:“我是你儿子,不是你孙子,再说你孙子都上初中了。”父亲扬了扬长长的眉毛,干瘪的两腮嚅动了一下,“你不信?听,那只领头的说了,谁也不许下去,那是陷阱。”果然一只麻雀在叽叽喳喳叫,紧接着又一只叫。父亲说:“它说是陷阱也去吃呀,这么大的雪上哪找吃的?总比饿死强吧。”更多的麻雀叽喳。“大家一致同意下来吃呢。”父亲说着,学着麻雀叫了几声,翻译给我听,“我告诉它们放心下来吃好了。”

我在心里偷着笑,老小孩老小孩,一点儿都不假。几只领头的麻雀飞过来,跳跶着试探性地啄一下玉米粒,可嘴巴太小,玉米粒太大,吃不下去,呼啦飞回到树上,又像炸了锅一样叽叽喳喳。父亲又翻译给我听:“它们让一只先下来,试探一下筛子底下的麦粒能不能吃。”神了,麻雀唰地飘到筛子底下,啄起颗麦粒又飞回到树上。难道父亲真懂鸟语?我正琢磨,父亲又学了几声鸟叫,惹得它们又吵吵闹闹起来。“这次商量好了,先下来几只,看看到底是不是陷阱。”我说:“正好捉它们。”“别急,放长线才能钓大鱼,让它们吃个饱。”紧接着飞下来六只,钻进了筛子底下。一开始它们还甩着头左顾右盼,瞅瞅没有危险便放心大胆地啄起食来。

地上的麦粒很快被吃光。父亲又抓了一把撒到下面。树上的麻雀像饥饿的士兵,呼啦涌进了筛子底下,只剩下刚才吃饱的几只站在树头打理着羽毛。

父亲把绳子交到我手里,命令道:“收网。”我赶紧用力一拉,筛子呼啦倒地。除了几只飞逃外,大部分被扣在了里面。我兴奋极了。

父亲却不着急捉拿。他把烟袋伸进烟包里,三个指头捏搓着装烟并吩咐我:“你去数数捉住了多少只。”我走过去,那群做了俘虏的麻雀扑棱着翅膀垂死挣扎,发岀尖利的叫声,根本没法数清。父亲又说了:“它们正在相互埋怨呢。这能怪谁?只能怪自己,笼子都布好了,非往里钻。”

我正准备凑过去看,筛子突然被拉起。那群惊魂未定的麻雀飞走了。父亲把手里的绳子扔给我,说:“你要想逮,过几天再来。这群玩意儿不长记性,想什么时候逮都会有上钩的。”

一个月后,父亲却突然去世了。我在他的枕头底下发现了一张医院化验单,诊断结果为肺癌晩期。

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回家给父亲上坟,袅袅烟雾中,一群麻雀落在墓地的松树上,叽叽喳喳地叫。我跪在坟前,说:“爹,您就放心走吧,儿子不会做这样的麻雀。”一阵风吹过,卷起地上的纸钱,和那麻雀一块儿飞走了。

不久,组织上宣布任命我为副市长。

(选自《2018中国年度作品微型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下父亲打电话让“我”回家,是因为他知道儿子从党校学习回来要变动工作,得想办法暗示儿子做官要清廉。

B.小说中的“我”从中央党校学习回家,接到电话后,不顾一身疲惫回乡下,表现了“我”孝顺,懂事。

C.麻雀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写雪天麻雀找食,父亲支筛子,撒玉米诱惑麻雀;后又抓麻雀、放麻雀,彰显父亲对“我”浓浓的关爱。

D.小说中,父亲想象麻雀面对麦子的喜欢与焦虑,是因为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理解麻雀的心理,主要是为下文抓住麻雀埋下伏笔。

2.简要分析小说第一段描写“雪”的作用。

3.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你认为是“我”,还是“父亲”?请根据内容做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