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节气是农历的花朵,是时光的碑刻。它是科学的,也是诗...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节气是农历的花朵,是时光的碑刻。它是科学的,也是诗性的。谷雨,春天最后的节气,一个唯一将物候与稼穑农事紧密对应的季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极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古时人们将谷雨分为三候:初候,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先民观察总结的物候不只是偶然挑选以做记认岁月时令的符号,在与人类共生的历史里,也以其物性与众不同,进入了人文殿堂。不仅浮萍是一味中药,更有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体现出来。它因有漂泊无定之意而常被用作感慨人生如白衣苍狗。张岱《夜航船》中说“布谷即斑鸠。”谷雨时节,布谷鸟若不梳理羽毛,则可能说明农作物歉收,天地不洽,便难以政通人和。诗人们更是移情于物,却将布谷与亡国相联,在它身上寄托无限哀伤。戴胜鸟降于桑树,提醒人们养蚕,如若不落,政令教化便会落空。于是,戴胜便成为吉祥鸟,也是春暖大地的象征。沿节气行走,谷雨在知性的诗中跳跃,于雅士的茶杯中飘溢,在农人的梦里浸润。或许,只有在茶的清香中,谷雨的另一个阐释才具有说服力。古文字中,“谷”“浴”最初的读音与意义并无二致______,无数从寒冬蜷缩过来的脊梁都期待着酣畅淋漓地释放。

1.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浮萍不仅是一味中药,更是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体现出来。

B.不仅浮萍是一味中药,更是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体现出来。

C.浮萍不仅是一味中药,更是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

D.不仅浮萍是一味中药,更是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场透雨真正的浇濯对象,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就像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

B.就像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被一场透雨浇濯的真正对象

C.一场透雨把我们当成真正的浇濯对象,这又何尝不像那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

D.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被一场透雨浇濯的真正对象,就像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

3.文中加点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进行替换的一项是( )

A.与众不同(异乎寻常)

B.白衣苍狗(白驹过隙)

C.政通人和(河清海晏)

D.并无二致(相差无几)

 

1.C 2.A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解答此类试题时,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划线句子“不仅浮是一味中药,更有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体现出来”,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移到“浮萍”后;句式杂糅,“更有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体现出来”改成“更是中国人对人匹配;D 项,第一个分句主语是“我们”,与前文衔接不畅。 故选C。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B 项,第一个分句强调“茶叶”,应放在句末,与后文“蜷缩的脊梁”相连。 C 项, 前半句强调“透雨”的行为,与后半句“像那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的主体“我们”不匹配。 D 项,第一个分句主语是“我们”,与前文衔接不畅。 故选A。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 项,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异乎寻常,不同于平常。二者都有与他事物不同的意思,可换。 B 项,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文段中强调的是变化,而不是岁月流逝的速度,所以不能互换。 C 项,政通人和,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河清海晏,形容天下太平。二者可以互换。 D 项,并无二致,形容没有多大区别。相差无几,形容彼此没有多大差别。此文中都有无区别、无差别的意思,可以互换。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四个十分精炼的句子叙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下迅速灭亡的历史过程,其中“__________________”写阿房宫被焚毁的史实。

(3)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空间的角度描绘出壮阔萧索的秋景,同时抒写了自己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情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注)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②凡鸟: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稀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风”字而去,嘲讽稀喜是“凡鸟”。③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登其门观竹,“讽啸良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借《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写吕逸人不染风尘的超俗节操。

B. 诗人寻友不遇,借典故表达了未见到吕逸人的无限懊恼,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

C. 作者笔下的吕逸人所居之境,青山妩媚,流水多情,身处自然,充满隐逸生活的情趣。

D. 这首诗既有上下句虚实相间,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笔姿灵活,变化多端,颇有情味。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御史。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事白起故官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守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录功,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丕扬拒不应。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其冬大京官,言路希居正指劾之。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起应天府尹。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十五年,河北大饥。丕扬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丕扬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徵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召拜刑部尚书。丕扬以狱多滞囚,由公移牵制。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丕扬奏捕,卒论戍。改左都御史。丕扬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丕扬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而丕扬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赠太保。天启初,追谥恭介。

(选自《明史•孙丕扬传》)

[注]①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即谯楼②言路,即言官。③公移,用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④雅意,本意。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

B. 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

C. 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

D. 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出现了多个与官职变动有关的词语如“擢“罢”“起故官”进”,它们分别是指“提拔”“被罢免”“官复原职”“升迁”。

B. 文中有多个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有所不同如“计”伤”“寻” “齿”分别是指“考核”“为…感到伤感”“不久”“年龄”。

C. 文中的“嘉靖”“隆庆”“万历”都是年号,而第二段中的“十五年”是指“万历十五年”,古人在记述时会省略表示同一年号的词语。

D. “自是囚无淹系”中的“淹系”,“系”指关押,“淹”意谓“被水淹”故“淹系”是指囚犯被关押在水牢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丕扬为官清正,关心民生。河北发生饥荒,建议皇上减免那些额外的征派。年老时,皇上还非常推重他的老成清德,格外看重他。

B. 孙丕扬治政严厉,善改弊诟。在保定各府做巡抚时,属下官员多惮畏他;任刑部尚书时,他对刑部、大理进行改革,改变了狱多滞囚的状况。

C. 孙丕扬品性刚正,力劾权臣。他弹劾权臣高拱;他明知冯保和张居正会对他心生怨恨,也要拒绝张居正要他替冯保修建节义坊的请求。

D. 孙丕扬刚而遭折,多受诬陷。他因为得罪高拱、冯保与张居正,多次受到诬陷而落职,后因真相大白,又多次起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

(2)而丕扬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茶爷

刘建超

茶爷祖上三代在晋中老街经营茶货铺子,并且很有名望。

茶爷卖茶,红茶、録茶、黄茶、白茶、黑茶、青茶等,种类繁多,茶爷自己一年四季,杯子里就泡毛尖。

茶爷好客,常请人喝茶。老街人都知道,茶爷请茶也是有讲究的。

茶爷请客有两种说法,茶爷举举手中的杯子说,有空去我家里喝茶啊。这话是客套。你去也行,不去也行。茶爷要是说,走,去家里喝茶。那你注定是要跟着去的,茶爷的威望自不必说,茶爷在老街的辈分也是很大。邀你去喝茶,那是给足你面子了。

七月天,闷热。茶爷在街上溜达,被一阵吵闹声吸引了,是和盛斋古玩店的胡老板。

茶爷走进和盛斋,胡老板正扯着一个壮汉的胳膊不让走。

胡老板说,这主进店就转悠着看看这儿,摸摸那儿,转身要出店时,店里的伙计发现一枚古金币不见了,拦住了壮汉不让走。壮汉梗着脖子,推开两手说你们看看,我这个样子能拿你的东西吗?

茶爷看看壮汉,壮汉膀大腰圆,挺着肚子,光着上身,只穿条简单的短裤。壮汉看着茶爷说,茶爷,要是不嫌弃我丢人,我立马脱光了让他们看看。

店里的伙计哭丧着脸说,确实是他来了以后那枚古金币不见了。

茶爷喝了ロ茶,拧杯子盖的当口,看了看壮汉,说,算了算了。走,去家里喝茶。茶爷扭头出门。

胡老板张张嘴没说话,伙计还想拉住壮汉,壮汉一甩胳膊,跟着茶爷走出店门。

茶爷家在老街八角楼旁,一个典型的老街四合院,院子当中放着个根雕制成的茶台。茶爷把壮汉领进门,两人坐在茶台前。茶爷满满地倒上一碗茶,说,这是家里人自己调配的凉茶,清心败火,疏肝理气。来,喝一碗。壮汉本就心急,加之天热,刚才走得也急,已经是汗珠子顺着脸频往下淌,端起碗“咕咚、咕咚”就是个底朝天。

茶爷微微笑着,又倒满一碗。来,接着喝,慢慢说。壮汉又是一碗喝进。

两个人喝着茶说着话,一壶凉茶被壮汉喝完了。

壮汉揉着圆鼓鼓的肚子,说,茶爷,我得用下您家的厕所,憋得慌啊

茶爷指指方位说,去吧。壮汉站起身,就听见“扑簌”一声,一枚金灿灿的古钱币从

壮汉的裤腿里掉出,骨碌到茶爷脚前。茶爷弯腰拾起古钱币,说,天热手滑,瞧瞧,这钱币滑落到你的腰间你都没留意啊。快去还给胡老板吧,回来咱爷俩接着喝茶。壮汉呆立着,

涨红了脸。接过钱币羞愧地给茶爷鞠个躬,走了。

夫人来收拾茶具,说,我都看出来了,他是把钱币藏在肚脐眼里了,不然裤子提那么高?茶水喝多了,肚子圆了,钱币就藏不住了。

茶爷站起身背着手走出院门,说,我去叫华文华武来喝茶。

华文华武是双胞胎兄弟,在老街开了间摄影工作室。去年兄弟俩的母亲去世,留下了一处房产。兄弟俩因为拆迁赔偿款的分配闹翻了,甚至还动了手。

茶爷给兄弟俩倒上第一壶茶,说,在清朝啊,有位贤人王好古,他在《汤液本草》中说喝茶能清头目。先人说的话,咱得信啊。我这一壶绿茶就有这个治疗头目不清的功效。来,喝喝茶。

华文华武谁也不看谁,端起碗一饮而尽。

茶爷说,头脑清楚点没有?头脑清楚就能想起点啥事情。你俩 7 岁的夏天,想起啥没有?

哥俩 7 岁的夏天,一起去河边玩耍。弟弟华武不小心滑落到河里,河水很急

华武扑腾着喊叫。哥哥华文见状,一跃跳下河,紧紧抓住弟弟的手不丢。幸好进货路过的茶爷把他俩拉了上来。

茶爷说,华文你小子也不会游水,还往河里跳。华文说,我是哥哥,我不让弟弟死。

兄弟俩面对面,又喝了一碗清茶。

茶爷换上第二壶茶,说,来尝尝乌龙茶。还是清朝啊,有个叫黄宫绣的人在《本草求真》里也说喝茶能治头目不清。先人说的话,咱得信啊。下午喝乌龙茶健脾消食让人神清气爽啊。你哥俩再想想,17 岁,17 岁的夏天。想起啥没有?

华文华武 17 岁那年一起参加高考。哥俩都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哥俩家境窘迫,靠母亲打零工度日,供不起两个人上大学。弟弟华武把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藏下,去打工赚钱,

最后悄悄去卖血,给哥哥攒够上学的钱。茶爷知晓情况后资助兄弟俩念完大学。

茶爷说,骨肉之情的事,咋就都忘了?

兄弟俩又喝了一碗茶,对望着,握住手,抱在一起默默流泪到号啕大哭。

茶爷喝口茶,起身背着手走出院门。

老街有了新的俗语:茶爷请客——你得有肚量。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用语精炼,主要是通过两个事件来塑造茶爷这一形象,情节紧凑而集中。

B.小说对人物的刻画简洁又不失生动,其中对于喝茶壮汉的描写尤其生动传神。

C.小说通过茶爷夫人之口揭示茶爷让壮汉喝茶的原委,也对茶爷形成一种衬托。

D.小说通过茶爷的叙述交代华氏兄弟的情谊,这些往事也帮助他们化解了矛盾。

2.文中的茶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概括其形象特点。

3.请探究小说结尾:“茶爷请客——你得有肚量”这句话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日世界,一部汽车的组装需要各大洲20多个经济体提供零件,一架客机更需要1500多个大公司和15万家中小企业的协力。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被遗忘的角落”,也没有任何企业会拒绝发展的重大机遇。可以说,对于企业,参加进博会绝不是一时之计,而是拓展中国市场、寻找发展蓝海的必然之举。对于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也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

“未来是什么样子? ”进博会上的不少企业都在尝试用最新的产品、前沿的科技、精心的设计,给出自己的解答。“会飞的汽车”引发未来交通方式的遐想,乒乓球机器人拓宽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比WiFi快100倍的LiFi技术让人期待,还有世界上最小的心脏起搏器、最薄的血压仪、最快的免疲分析仪……因为进博会,我们进一步打开了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思考与探索通往未来的更多方式。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开放合作不仅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需求,更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

(摘编自盛玉雷《开放,感受进博会的“磁场效应”》,《人民日报》2018年11月9日)

材料二:

中国近年进出口贸易情况

(摘自安永事务所《中国对外开放新时代——一经贸升级转型释放市场潜力》报告)

材料三:

对于中国企业和消费者来说,进博会带来了更多可以选择的商品和服务,有助于优化国内商品结构,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进博会搭建了一个开放高效的平台, 让中国企业在与世界一流产品及服务的对标中,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更加坚定了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此前有声音认为,不断扩大的进口或将对国内本已过剩的产能带来更大冲击。事实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加快了高端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客观上也形成了“鲶鱼效应”,倒逼国内那些犹豫不决的低端过剩产能退出或转型。

唯合作才能共赢唯变革才能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有益完善。进博会上,中国政府为多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提供了免费展位,帮助它们展示最具本国特色的优质产品、旅游资源和传统文化,共同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

(摘编自顾阳《进博会,我们明年还要来》,《经济日报》2018年11月10日)

材料四: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25313.3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出口8415.7亿元,增长13.6%;进口168976亿元,增长6.1%;逆差8481.8亿元。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或许能解释服务贸易为何较少被人提及与关注。然而,李俊认为,此次进博会的“不一般”之处就在于特意为服务贸易预留一个展区,这表明了中国扩大服务贸易的决心与勇气。

“我们可以轻松地在国内找到特定领域的专才,这是许多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优势条件,也是人力资源大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独特优势。”他说。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企业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范围也越来越大,这对一个国家人力资源市场的多元性和兼容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摘编自《李俊:为世界提供一个无差别“公共产品”》,《文汇报》2018年1月1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任何企业会拒绝发展机遇,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进博会可以说是各国企业拓展中国市场、寻找发展蓝海的契机。

B.进博会上展出的“会飞的汽车”、乒乓球机器人、LiFi技术等打开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与思考,说明不少企业对未来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探索。

C.进博会搭建了一个开放高效的平台让各国企业能够分享商品与服务,我国本土企业也得以在对比中寻找发展的方向。

D.我国服务贸易较少被人提及与关注,其原因是贸易逆差长期存在,二是中国缺乏扩大贸易的决心与勇气。

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部汽车需要各大洲20多个经济体的零件,一架客机更需要1500多个大公司和1.5万家中小企业的协力,说明开放合作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B.2017年,中国商品进出口同比增长达到了七年来的最高增长水平,中国进出口市场规模庞大,且增长潜力巨大。

C.进博会成功举办,在加快高端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步伐的同时,不断扩大的进口也将对国内本已过剩的产能带来更大冲击。

D.进博会上,中国政府为多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提供了免费展位,帮助他们共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在进博会成功举行的机遇下,我国可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促进经济转型?请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