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2015-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总体规模及增速统计图。请用简洁的语言,从...

下面是2015-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总体规模及增速统计图。请用简洁的语言,从总体规模及增速两个方面概括这幅图的主要内容。

 

从总体规模看2015-2020年间中国大数据产业总体规模以较高速度稳步增长,2015年为2800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10100亿元。从增速看,同比增速均保持较高增长,在2018年达到最高点31.9%,之后将缓慢下降。 【解析】 此题考核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该题将数据以直观的柱状体和曲线呈现出来,用坐标表示两个或多个关系项来向阅读者介绍或展示某个情况。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细致观察图表,找出发展趋势;再分析题干要求,定向归纳概括。最后依据字数要求,准确拟写答案。题干要求考生从“总体规模”和“增速”两个方面概括这幅图的主要内容,从柱形图的代表的数据来看,总体规模呈现以较高速度稳步增长趋势,2015年为2800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10100亿元。根据柱形图上面表示同比增长率的曲线图可以分析出同比增长率较高,到2018年达到最高点31.9%,之后将缓慢下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非遗就像一个有故事、有内涵的人,再内秀,要想传承下去,也得会“表达”。①_______,第一个层次是以非遗传承人为主,向外界宣传自己的非遗项目。只有会“说话”,②_______。“表达”的第二个层次,也是更难的层次,则是在作品中更好地体现非遗项目的核心精神。传承人必须兼具悟性和经验,方有才华寻找到继承与创新之间 的平衡,创作出受欢迎、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可以说,③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烟火作为中国的民俗文化,其所沉积的宗教、民俗、神话、社会乃至美学意义,令人叹为观止。虽然烟火在天空_______,却以其华丽给人留下恒久的记忆。(    )。它是燃烧柴火以“敬神驱邪”的一种宗教行为。竹子在燃烧时,因受热会猛然炸裂,声音巨大,_______,最能达到爆的效果,所以竹子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燃料,“爆竹”也随之流行开来。但伴随着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烟火与其在实践层面的冲撞、矛盾,远大于两者在文化上的依存。烟花爆竹四处燃放,让都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近年来,由艺术家、工艺师、城市管理者等合作的,以烟火为媒介的大型公共艺术,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案。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已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使烟火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这一点与传统的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可谓是_______。

从爆祭转向大型公共艺术,烟火让我们_______,触摸到了一个都市、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尺度。燃烧于夜空的璀璨景象,震荡于寰宇的爆炸之声,不仅唤醒我们古老的记忆,也让我们明天的道路熠熠生辉。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现代科技的支持,让烟火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B. 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的烟火,已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使之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C. 烟火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它的艺术与审美已经完成了自我重生,并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D. 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已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先秦时期的烟火,被认为源自当时的“爆祭”

B. 作为烟花起源的“爆祭”,被认为始于先秦时期

C. 作为起源于“爆祭”的烟火,出现在先秦时期

D. 先秦时期的“爆祭”,被认为是烟火的起源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稍纵即逝  响遏行云  不约而同  管中窥豹

B. 转瞬即逝  响彻云霄  不谋而合  见微知著

C. 转瞬即逝  响遏行云  不约而同  见微知著

D. 稍纵即逝  响彻云霄  不谋而合  管中窥豹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3)《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不怕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然而还是不料,也不信竟有如此下劣凶残的事情发生,并进一步反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沉痛之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宋)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注)①金掌: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20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此处代指汴京。②兰佩紫:即佩紫兰,紫兰,一种香草。③理旧狂:重又显出从前狂放不羁的情态。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句并非实景,借长安金掌露水成霜来写汴京已是深秋时节。次句实写秋空,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阵,云似乎也随之延长了。

B. “人情似故乡”一句,词人在重阳佳节感受到友人的温暖,这让词人想起了故乡,但友人不是故乡亲人,这让他既欣慰又心酸。

C. “兰佩紫,菊簪黄”一句,词人描绘了宴会上簪菊花佩秋兰的美人,写出了人物之盛与服饰之美,旨在渲染重阳宴饮的盛况。

D. “欲将”二字与“莫”字呼应,既将全词收束,更觉余韵悠然,在极尽回旋曲折、一咏三叹之中,表达了词人深沉复杂的情感。

2.这首词与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为重阳之作,请分析这两首作品在情感上的异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勰,字穆父。生五岁,日诵千言。以知尉氏县,授流内拴主簿。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襄曰:“此非臣所能,主簿钱勰为之耳。”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王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勰谢曰:“家贫母老,不能为万里行。”定官制,勰方居丧。帝于左司郎中格自书其姓名,须终制日授之。奉使吊高丽。想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饷金银四千两。勰曰:“在馆时既辞之矣,今何为者?”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竟却之。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绐曰无有。勰曰:“汝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积为众所憾,出知越州。召拜工部户部侍郎。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轼曰:“电扫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翰林缺学士,章惇三荐林希,帝以命勰。以尝行惇谪词,惧而求去。帝曰:“朕固知之,毋庸避也。”尝侍经幄,帝留与之语曰:“台臣论徐邱事,其辞及雍。若雍有请,当付卿以美诏慰安之。”既而雍章至,勰答诏云:“朕察其厚诬,力加明辨。”帝见之,谓能道所欲言者。惇因是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罢知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钱勰传》,有删改)

(注)章惇:时任宰相。雍:郑雍,大臣,曾遭章惇排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绐/曰无有/

B.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绐曰/无有/

C.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绐曰/无有/

D.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绐/曰无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对于具有一定品秩的官吏,使其子孙荫袭官爵,让子孙取得入仕权利,是一种封建皇帝封赏大臣子女的制度。

B.居丧,或称丁忧、守丧、值丧。是指尊亲死后,在家服丧。居丧的礼节很多,比如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等。

C.工部,户部,均为古代六部之一。工部掌管土木兴建、官员任免、升降、调动等事务。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

D.学士,在古代可以指在国学读书的学生,也可以指专门负责文学撰述之类的官职名。唐代的翰林学士即为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之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勰能力突出,不慕高官。他小时候记忆力就很强,做官后因才华出众引起皇帝重视。王安石派人去见他,许诺封官,他没有动心。

B.钱勰爱惜节操,不收礼金。他被皇帝选中出使高丽,不接受不该收的礼物,高丽人在他回国途中追送礼金,被他严词拒绝。

C.钱勰办事干练,思维敏捷。老吏作梗,钱勰应对自如,有人伪造别人的字迹递诉状,被钱勰识破。苏轼作诗赠予钱勰,钱勰立刻作诗回报。

D.钱勰得罪权贵,遭到报复。钱勰曾写过贬谪权臣章惇的文词,后来又拟写安慰郑雍的诏书,遭到章惇排挤诋毁,被贬到地方任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竟却之。

(2)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