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丈夫下班回到家,看见妻子正在揍儿子,没理他们。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丈夫下班回到家,看见妻子正在揍儿子,没理他们。径直走到厨房,看见小矮桌上煮好一锅馄饨,于是盛了一碗吃。吃完看见妻子还在那里揍儿子,看不过去了,就说:“教育小孩不能老用暴力,要多讲道理嘛!”妻子说:“好好的一锅馄饨,他居然撒了一泡尿进去,你说气人不气人?”丈夫听后马上说:“媳妇你歇会儿,让我来揍! ”

如果你作为邻居正好去到这家串门,遇到此情此景,了解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你想对这位先生说点什么?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场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好好教育孩子 听到大宝儿一直在哭,我过来看看,听你们说清了原委,我得对大宝儿爸爸说几句,我觉得你的做法真的有些不妥。 你说你一进家,看见自己老婆正在揍儿子,你也不问问原因,也不理她们娘俩,就径直去厨房吃饭,这就不对了嘛,老婆打孩子,总是有原因的,你问清了,帮着老婆管管孩子,这才是一家之长该有的样子嘛。作为男人,你既是丈夫,也是父亲,该担的责任必须得担。大家都知道你上班累,但是不能因为累就推脱责任不是? 大宝儿爸爸,你对你老婆说,教育小孩不能老用暴力,要多讲道理,你能说出这话,说明你是明白人。的确,教育孩子得给孩子说清楚道理,这一点很重要。你老婆打孩子的确不对,可是,大宝儿爸爸,既然你知道打孩子不对,为啥还要自己亲自揍孩子?这不是说别人不对容易,自己做起来难么?人啊,往往光看到别人的缺点和错误,看不出自己的毛病和缺点,你呀,也有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你真得反思反思。 大宝儿爸爸,你去打孩子,其实就是因为你知道了孩子在那碗馄饨里撒了尿,你才恼羞成怒,是不?如果是因为别的事儿,你也许不生气,因为对你有了切身害处,你才生气要去打孩子,这一点你也不对,孩子犯的错如果与你无关,你就轻描淡写不闻不问么?如果是危及了别人,照你现在的态度,我看你是不会管的。你这样的态度教育大宝儿,有点糊涂不是? 另外,人都说,子不教,父之过。依着这说法,大宝儿犯了错,你这做家长的,得先反思自己的过错,咱们当家长的,是孩子面前的一面镜子,咱们反思自己,言行一致,孩子也会跟着咱们学,所以,当家长也是一门学问呀。 大宝儿这孩子虽说顽皮些,但是他着实是个可爱的孩子,街坊邻居都夸赞这孩子聪明,如果好好教育着,肯定能做国家的栋梁之才,千万不能因为孩子的一些顽皮行为,你们两口子就一味打来打去的。对孩子一定要付出耐心,谁没有个犯错的时候,跟孩子好好说说,他那么聪明伶俐,一定会理解大人的苦心的,你们作父母的,也要好好反思反思,怎样把大宝儿教育成人。 好了,说了这么多,话虽然有些重,但良药苦口利于病,大宝儿爸爸,你也往心里去去,咱们毕竟都是为了孩子好,好好教育孩子才是正理儿。 【解析】 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所给材料中,丈夫刚开始对孩子被打的事非常冷清,但是后来却“义愤填膺”,究其原因,是他知道了自己吃过的馄饨中孩子撒了尿。通过这则材料,可以反思一些人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却十分宽松,衡量自己和外人的尺度不一样;其次,还可以从教育孩子的态度入手,不能因为孩子犯的错与自己有关,自己才去管,要真正把教育孩子放在首位。另外,要审清材料的要求,注意邻居的身份,以及文体的要求。 立意: 1.说别人易,自己做起来难 2.用相同的尺子衡量自己和别人 3.说与做 4.教育孩子的态度 素材: 1.身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鸿章,就从来不抽鸦片,堪称洁身自好的模范。他对家人也管束极严,不允许他们沾惹上鸦片,李鸿章甚至经常痛斥抽吸鸦片的下属。有一次,严复悄悄吸食鸦片时,被李鸿章发现了。李鸿章大发雷霆,以严厉的口吻批评了严复,“汝如此人才,吃烟岂不可惜!此后当仰体吾意,想出法子革去”,简直就是“恨铁不成钢”。但是,李鸿章虽然不抽大烟,但是他吸烟的瘾却特别大。1896年,李鸿章应邀访问欧美8国。在访问美国时,李鸿章曾经参观著名的华盛顿国立图书馆。不巧的是,参观期间,李鸿章的烟瘾犯了。当他像在国内一样,掏出一杆旱烟时,被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制止了,因为图书馆禁止吸烟。 2.康有为是最早提倡一夫一妻制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他本人却娶妻纳妾数人,这简直是莫大的讽刺。1919年已经年过花甲的康有为,在游览西湖的时候偶然遇到了一位长相美丽的渔家女张光,自此他魂不守舍,为了追求这个女孩可谓是费劲了心机,最终在死缠烂打和大手笔花钱的策略之下,这位18岁的女孩张光终于同意嫁给康有为当6姨太,当时两人的年龄相差整整43岁。 3.1899年,梁启超应师傅康有为之请到檀香山,身在异国,不善英文,自是举目茫然,保皇党为此派了何惠珍来当任他的英文老师,日久生情,异国他乡的梁启超很快便坠入了情网,他爱上了这个年轻,富有学问的女子,然而他却在快乐与痛苦之中煎熬着。身为民国一夫一妻的倡导者,俗话说得好,以身作则,他既然是赞同一夫一妻,如今却要纳妾,确实不妥。周围好友的相劝,何惠珍的爱意,还是让他萌生了纳妾的欲望,但是他不想有所隐瞒,不想成为嘴上君子。在痛苦中他主动写信告诉妻子李蕙仙自己纳妾的心意,无疑他背叛了自己跟李蕙仙的爱情,或者应该说是在人生遇上了那份美好,然而好在的是他并没有隐瞒,把实情告知了妻子。面对丈夫的来信,李蕙仙无疑是最聪明的,她没有阻止梁启超纳妾,甚至说是赞同梁启超的看法,但是李蕙仙却也在信中说明了要告诉公公做主让梁启超纳妾,她知道自己丈夫的软肋,专门以公爹来压梁启超,让梁启超主动放弃了纳妾。 4.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被调查。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第十一位省部级官员。耐人寻味的是,从李春城到廖少华,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是“台上高调反腐,台下大搞腐败”。廖少华在遵义履职不过一年多,廉政语录却有大把。今年6月,遵义市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月”启动,廖少华不仅提醒领导干部坚守“三道防线”、“廉政五关”,甚至还和与会人员到监狱接受警示教育。遵义市政府官网显示,廖少华在各类会议中做廉政讲话8次,两次调研中专门强调廉政建设,还观看了反腐倡廉文艺汇演。非常讽刺的是,他甚至在一名农村党员提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建议信中作出批示。 结构层次: 《好好教育孩子》是一篇记叙文,文章以“我”的眼光审视邻居打孩子这件事,对孩子父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些不可取的地方进行批评。文章虽然没有细节、场面描写,但是对于“大宝儿爸爸”的问题却分析到位,从他推脱责任、不能看清自己的缺点、教育孩子的态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中肯地提出意见,非常符合材料的要求,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某中学校团委拟写一则通知,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得体,格式规范,通知时间统一为“2月25日”。

通知对象

高一、二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主题

“守护斑马线”

活动时间

3月1日

集合地点

学校正门

出发时间

上午8点

相关要求

2月25日下午放学前上报名单(志愿者和班级小队负责人)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医院在病房张贴的《就医须知》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1)为了保证您及其他病夫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就医环境,请您及家属不要在病房喧哗,不要在病房内打牌、下棋……

(2)医院属于公共场所,请您小心各种不法分子,注意自身安全;请您好好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以免丢失。

(3)请您及家属不要宴请医务人员或向他们惠赠钱物。如发现有医务人员私下索要钱物,请及时向医院办公室报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带不带孙子,是个家庭伦理和习俗问题。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爷爷奶奶带孙子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殊不知这并非法定义务,而儿女赡养老人则是法定的,二者并不是交换回馈关系。老人把子女成人,已经尽过义务了。按人类社会接力式延续的规律,“不管隔辈人”并非道德缺陷。再者,爱孩子有多种表现方式,没天天待在家里带孙子,并不等于不疼爱孙子。

让老人带孙子这类“家务啃老”已是社会上      的现象,(     )。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无力分担家务和带小孩儿,也是事实。老人与孙子孙女之间毕竟血浓于水,帮忙带小孩儿也是亲情使然。但是,毕竟父母年纪大了,精力也有限,他们有权享受生活,子女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老人不愿意带孙子辈,其实也是对子女责任意识的一种呼唤。

作为家庭成员,要认清各自的法宝责任。我们的许多习惯做法与法律对冲,往往忽视自己是否欠缺相关法律知识不是什么大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涵养法治精神,用法治思维来审视习惯,看清道德的边界。老人乐意带孙子孙女是人之常情,不愿意带也          。如果老人不愿意带孙子,做子女的也不应该突破法律底线,用过分的话对老人         

1.依次填入文中黄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抚养    平淡无奇     无可厚非     冷嘲热讽

B.扶养    司空见惯     无可厚非     反唇相讥

C.抚养    司空见惯     无可非议     冷嘲热讽

D.扶养    平淡无奇     无可非议     反唇相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情理和伦理的角度看,这类现象有存在的合理性

B.这类现象的存在合不合理,取决于其合不合情理、伦理

C.但是,这类现象十分反常,既违背情理,也不合伦理

D.但客观地讲,这类现象的存在合情理,但不合伦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的许多习惯做法与法律对冲,但我们往往忽视自己欠缺相关法律知识这一事实。

B.我们的许多习惯做活与法律相冲突,但我们往往忽视自己欠缺相关法律知识这一事实。

C.我们有许多与法律相冲突的习惯做法,却往往忽视自己是否欠缺相关法律知识这一事实。

D.我们有许多与法律相冲突的习惯做法,但我们往往忽视自己欠缺相关法律知识不是什么大事。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中用“_____________”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2)《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鸿门宴》中用来表现生杀大权在项羽手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渡荆门送别①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①这首诗写于李白青年出蜀至荆门之时。李白少年时在蜀地生活,故称之为故乡。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出蜀之后,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

B.以如镜明月写江水的平静,以海市蜃楼般的云彩衬托江岸的辽阔和天空的高远,颇具想象力。

C.诗人既写告别故乡,又写送别朋友远行,越发显出思乡深情,也体现了诗题中“送别”二字。

D.全诗以自己出蜀“渡远”而赴荆门开篇,以“故乡水”“万里”作结,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本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