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诗句中,与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B.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C.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D.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句是
A.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B.鬓向此时应有雪,心从别处始成灰。
C.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D.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海弄堂的房屋,看上去鳞次栉比,挤挤挨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实在是极其美丽的景象。
①看上去有些乱,实际上却错落有致 ②站在至高点上,它们全都连成一片
③它们还如水漫流,见缝就钻 ④无边无际的,东南西北有些分不清
⑤屋脊连绵起伏,横看成岭坚成峰 ⑥又辽阔又密实,像农人撒播然后丰收的麦田
A.⑤②④③①⑥ B.⑤④②①③⑥ C.③⑥①④⑤② D.③①⑥⑤④②
在下列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屈辱到崛起、从 到独立富强,经过 70 年的风雨前行,如今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国。从温饱不足、 欺凌到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全球治 理的主要参与者,经过 70 年的 ,如今铺陈在世界面前的,是一幅瑰丽无比的中国 画卷。
A.积重难返 倍受 栉风沐雨
B.积贫积弱 倍受 风雨飘摇
C.积重难返 备受 风雨飘摇
D.积贫积弱 备受 栉风沐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张打油、胡钉铰,在古代诗坛,他们只能算是与诗搭了点边的边缘人物,但要说写打油诗,他们则是最著名的人物。史书上当然没有他们的位置,但野来杂钞里却留下了他们的逸事和传说。他们虽不入流,却毕竟与文化史有关。了解打油诗的来历还是有意义的。
打油诗之“打油”二字,出自人名张打油。张打油确有其人,有学者认为他是唐朝人,也有的历史材料说他是元朝人,并说他曾在河南开封做过官。相传张打油擅作诙谐通俗的诗,其代表作是《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其观察之细致可谓慧眼,用语也很巧妙,老姐也能看懂,看后还要哈哈大笑。张打油虽有大名,但他的诗留传下来的却不多。没有人,也没有办法为他编诗集,他的那些打油诗只是散见在一些笔记杂著中。但打油诗的标识性人物,却并不只张打油一人,还有一个叫胡钉铰的,《辞源》上有几句简单的介绍:“唐贞元元和间人,名本能。以钉铰为业。能诗,不废钉铰之业,远近号为胡钉纹,其本名转不著。”胡钉铰写的诗,《全唐诗》竞收了四首,可见他写过一些不错的诗。代表作据说是《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小儿垂钓时的天真、童趣,蛮有诗意,绝不像“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那样俗白。但他之所以能与张打铰齐名,肯定是因他曾写过不少类似“黄白狗”之类的打油诗,只是那些打油诗没流传下来罢了。在民间,胡钉铰还被金匠、银匠、铜匠、铁匠、锡匠和小炉匠奉为祖师爷。
(选自李乔《从张打油说到胡钉绞》,有删改)
1.了解打油诗的来历有什么意义?
2.从材料看,打油诗有哪些特点?
3.胡钉铰能与张打油齐名的原因有哪些?
简答题
(1)《红楼梦》中“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是哪个人物的判词?请简述其性格特征。
(2)贾雨村是《红楼梦》中一个贯穿全文的人物,他与贾府的联系体现在哪些重要情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