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玩物丧志,人们耳熟能详,用来告诫、提醒醉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玩物丧志,人们耳熟能详,用来告诫、提醒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的人,不要因此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

作家刘墉说,玩物丧志,这句话不一定正确,因为许多人由玩物的嗜好,进而成为行家。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特别说明:1.不规范涂改一处扣2分。2.作文不到600字,20分以下给分;不到700字,30分以下给分;不到800字,36分以下给分;45分以上的作文,字数必须超过850字;50分以上的作文,字数必须超过900字。

 

玩物,不可丧志 “玩物丧志”,用来提醒警告人们不要因玩物而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而刘墉认为正是因为玩物,很多人成了行家。对此,人们莫哀一是,议论纷纷。我认为,“玩物丧志”所能鞭策人们在研究或学习过程中专心致志,九死不悔;亦能提醒人们玩物,不应丧志。所以,我说,辨清方向,正确判断玩的是何“物”,玩物而不丧志,才是高手所为。 何为玩物丧志?就是醉心于声色犬马,纵情于主业外的“物”,为其迷惑,忘记初心,偏去享受。从古至今“玩物丧志”者大有人在。李存勖早期天下无双,继父遗命,携三只短箭横扫中原,真可谓一世英雄。可国家安定后他却醉心歌舞,玩“物”丧志,抛弃治国正事,竟死于伶官之手,身死名裂。欧阳修评价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而写入《伶官传序》以警后人。如果贪图享乐,而忽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那所玩之“物”不仅丧命,甚至误国,痛哉! 玩物不是丧志的必要分条件。玩物确实导致很多人丧失志向,整天浑浑噩噩,变成人渣,危害社会,但不能绝对化。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李某某”案,当事人不是为所溺身陷圄囵吗?但现实中不分黑白、不明事理的人毕竟少数。所以,玩物不是丧志的必要条件,那要看你玩的什么“物”,人有无修为。有修为就能玩出“真格”,无修为就丧志,甚至丧身。 玩物,亦可成为大师。刘墉所言的玩物而成了行家。我认为,这所讲的成为行家的“玩物”者们,他们之所以成为行家,是对所玩之“物”执着喜爱、自折不挠。有人说,要想毁掉一个孩子就送给他一部手机,此言不为过。有些人缺少家国之志,因而贪玩成性而丧志,溺于旁门左道。哪个时代都有玩物成大师者,研发量子通讯卫星的潘建伟院士可谓吾辈楷模。为了领先于世界,他带领团队刻苦钻研,出类拔萃。将量子通讯“玩”到极致,成为领军人物,必将成为国之重器。玩物丧志与否,看为何而玩,玩到何种境界。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确定了志向,而且这个志向是正当行业,并把它玩出了兴趣,玩出了专业素养,成为某一行业的领军人物,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韩国一少年喜吃方便面,于是他从各地订方便面并进行研究,最终研制出创新的美味方便面而被名校录取。因此,我认为,这样的“玩物”玩得高雅,助志长志,对人生成长大有帮助。而不是痴迷网络游戏类的东西而荒废了学业事业,乃至人生。 玩物可丧志,研物亦可成志,关键在于态度。玩物或许给人带来一时之乐,但研物却带人进入超越的境界。走出玩的小天地,奔向诗意和远方的大境界。 【解析】 试题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 审题: 作文材料的关键词是“玩物”,材料中给出的结果有两种,一为“丧志”,一为“成为行家”,题目要求谈自己的“感触和思考”,主要考查考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侧重检验考生思维的开阔性、灵活性与深刻性。考生在分析“玩物丧志”时,需要深层次、多角度探究其丧志的心理原因、环境原因、社会原因等,提醒人们谨慎对待诱惑;如分析“玩物助志”,则可以分析成功的“玩物”者身上有哪些好的品质,如热爱、探究精神、不抛弃不放弃、持续努力等,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方面,阐释这些好的品质对于取得成功的积极意义。若要综合分析,就要明确“玩物丧志”与“玩物助志”的根本区别在于玩什么,怎么玩。 题目提供了“玩物丧志”和“嗜好玩物进而成为行家”两种对立的认识,两种认识都有道理,考生对这两种认识可见仁见智,自圆其说。题目提供的“玩物丧志”和“嗜好玩物进而成为行家”两种对立的认识是考生抒写感触和表达思考的基点,考生无论是列举事例还是阐发道理都不能离开这两则材料。思维要紧紧抓住“玩物”与“志”展开。 考生写作中既可以从“玩物丧志”角度探究“玩物丧志”的心理原因、环境原因、社会原因等,提醒人们谨慎对待诱惑,理性看待外物,管理好自己的人生。也可以从“玩物成行家”角度分析成功人士“玩物”成功的原因,探究“玩物”可以“助志”的原因,抓住“玩物”表象背后的精神实质,即玩出兴趣,热衷探究,从而打开自己的视野,收获更多的知识,甚而将其发展为一项伟大的事业等;也可以赞赏行家对事物持久而专一的探究热情及孜孜以求的精神等。如果考生选择前一种观点就要反驳后一种观点,反之亦然。考生还可以展开辩证分析,即两种观点都兼顾,但要有侧重,比如所玩之物不同,所玩的方式不同,结果就不同等。 立意角度参考: (1)玩物未必丧志,兴趣导向成功;(2)“玩物”要有度,也要有方;(3)“玩物”是一把双刃剑;(4)“玩物丧志”不如“玩物立志”;(5)“玩物”亦可有益;(6)嗜好“玩物”成行家;(7)“玩物”要有高境界、有正确态度、不迷失;等等。 行文结构: 本题要求写议论文,可采用对比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论述。如此题可围绕“‘玩物’要有高境界,有正确态度,不迷失”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先列举正面事例论证中心论点;然后再列举反面事例进行分析,如果“玩物”没有高境界,没有正确态度,迷失自我,就会“丧志”而一事无成,甚至贻害社会和国家,前后形成对比,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注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素材: (1)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后唐庄宗李存勖不仅玩物丧志,而且还丧身误国,以此他得出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於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可见,“玩物”的危害还真不小。 (2)有人说,要想毁掉一个孩子就送给他一部手机,此言不为过。有些人缺少家国之志,因而贪玩成性而丧志,溺于旁门左道。哪个时代都有标杆,研发量子通讯卫星的潘建伟院士可谓吾辈楷模。为了领先于世界,他带领团队刻苦钻研,出类拔萃。将量子通讯“玩”到极致,成为领军人物,必将成为国之重器。玩物丧志与否,看为何而玩,玩到何种境界。 (3)玩物不可忘志。“玩物”大家王世襄在燕大读书时,曾臂上架着大鹰或怀里揣着蝈蝈上课,被先生请出多次。父亲鼓励他将所玩之物写成多本书,填补我国工艺史多项空白,为收藏家或研究者提供不可或缺的参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__________________,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__________________,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__________________,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小区物业张贴的一则启事,在语言表达上共存在四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尊敬的阳光城住户:

夏季即将来临,又到了火灾事故多次频发的时候。为了增强小区广大住户对火灾事故的防范意识,请大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楼梯口、家中阳台畅通,切忌不要堆放杂物。

(2)家用电器应摆放在防潮、防晒、通风处,在不使用时应拔下电器插头,开关、路线应经常检修。

(3)点燃的蚊香不可直接放置在桌子、凳子等木制家具或可燃物上;当离开房间时,应及时把蚊香熄灭。 

阳光城物业管委会

2019年5月1日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查看答案

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查看答案

下列对《蜀相》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此诗自祠写起,因武侯祠而思蜀相,也是理之必然。

B.首联以问引起,开门见山,一问一答,自开自合;颔联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日景色;颈联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尾联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全诗“起承转合”章法自然、完美。

C.这首诗成功地写出了丞相祠堂的特定情境,准确地摄取了森森的古柏、映阶的春草和隔叶的黄鹂这些最能表现典型特征的景物,用来烘托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围,借以表达在这种氛围中诗人所产生的今不如昔的特定心境。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依天理                ②恢恢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B.①提刀立,为之四顾           ②后人哀之不鉴之

C.①臣神遇而不以目视            ②不忍杀之,赐公

D.①杳不知其所也               ②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