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亲爱的同学们,岁月不居,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亲爱的同学们,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我们的高一生活已经过了半个学期,相信在这半个学期的高中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或事让你感动、让你铭记,请以“我的高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初尝胜利的果实——我的高一生活 半个学期的过去,从高一开学到了现在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有喜悦,有难过,与同学们的相处,与老师的交流。 开学那几天,我当时的心里是十分失落的,与昔日初中好友和老师很难再见面了,想着那些熟悉的面孔,高兴不起来。 班上的学习成绩都很好,我当时成绩就一般般,不好也不差。我的同桌是一位女生,长得很好看,学习也很好,与她相处觉得还不错。 班上很多同学是比较调皮的学生,我当时沉浸其间,不知怎么了,渐渐就被他们带到了所谓的心理舒适区。 一次,我们几个调皮鬼在学校惹了事,被叫到班主任面前,班主任姚兰老师当时正在改作业,脸上没有一丝丝表情表情。我们低着头对她说:“姚老师,我们知道错了,请你原谅我们,我们不会再犯了。” 姚老师这才放下笔看着我们,对我们说:“孩子们,都高中生了怎么还会犯这种错误,初中就说是不懂事,高中了,大孩子了,怎么还这样?”她说了我们一通,本以为肯定要处分,她却说:“下次不准再犯了,回去上课吧!” 我们很惊讶,于是连忙道谢就回去了。过了几天,我路过德育处,听见班主任的声音,我心下一沉,连忙悄悄跑过去走近一些,只听见姚老师正在低声恳求说:“这次就放过他们吧!他们还是初犯,请给他们一次改过的机会。” “不行,犯了错就应该得处分。” “求求你了,给他们一次机会吧!”姚老师再次低声求情。 …… 我听着听着,泪水不觉涌出,我连忙三步两步踮着脚走开了。 从此以后,我不再与班上那几个调皮鬼玩了,开始努力学习了。每天我都会早早的来食堂吃饭,吃完连忙跑回教室预习今天要讲的内容。以前落下的功课,我都会下课问同桌,她总是很耐心地给我讲题。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上课我都是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下课强迫自己做完作业才能出去疯——曾经好几次都想放弃,看着其他同学一下课就打打球啊,与朋友聊天啊,我心里也曾经几乎按捺不住想要丢下书本!或是姚老师激励了我,我咬咬牙齿,挺了过去,生活变得枯燥,我却收获了很多,随着我在班上的排名不断上升,看着各科老师对我的赞扬,我想我的努力是值得的,我的选择没有错,看父母的高兴,我为此感到自豪。 一次大考,我在班上前五名,我胜利了,我当时很高兴。 想起寒冷的冬天,一位少年顶着寒风早早的来到食堂,一个人在教室复习着笔记,他的身体早已冻得不能自拔,但他的心却是那么炽热,对学习的热爱,早已忘了寒冷…… 这就是我的高一生活,我相信我会坚持下去,正如“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句话带给我的激励,我想我初尝的胜利果实,就像一颗蜜饯梅子的滋味吧,那么的清脆、甘甜。 致勤奋努力的我—— 加油吧少年! 【解析】 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目,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分析所给话题,抓住里面的关键词语,然后结合所给文字材料分析对应的思维角度。本次作文的话题是“我的高一”,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我的”和“高一”。“我的”,限定了要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文体方面限定了记叙文,要写“我”亲身经历的,而不是写别人的故事。“高一”是一个特殊的学段,告别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告别了初中生活,迈向一个新的层次,遇到很多新同学、新老师,发生了很多新鲜的事情,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材料中也提示到:高一生活已经过了半个学期,这半个学期的高中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或事曾令人感动、令人铭记。由此考生可选取自己生活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或事来写,记叙高一生活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感悟。 立意: 1.写高一生活中遇到的人(新同学,新老师),写相处的经历; 2.“我”的高一生活掺杂着“酸、甜、苦、辣”; 3.高中第一次月考后的启发与感慨; 4.写高一奋斗的快乐与充实等。 素材: 1.上了高中以后,我对新的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上课时,与老师进行知识上的交流,课后,与练习册上的难题展开“生死搏斗”。初次月考之后,我甚至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想要尽快知道成绩。竟然真的如我所愿,我的各科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虽是差强人意,却也进步可喜——过去一直成绩不佳的我突然名列前茅,我心里的“怦怦”是止不住眩晕的欢喜,就像是冬日腊梅经历冰天雪地的酷寒后,怒放而散发的清幽香气,令人心旷神怡。 2. 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后,小小进步带来的踌躇满志,使我迅速膨胀,完全放松了自己,总觉得先前的刻苦努力会带来的成绩上扬的惯性。记得那一个下午,早就预习好文言文的我在语文课上满不在乎地呼呼大睡,大约是语文老师已经注视良久,同桌小心翼翼地把我拍醒,剜了我一眼,努了努嘴。迎着老师的目光,那炯炯火光中透出“认真听讲”四个大字。我心里还是满不在乎,甚至有着不耐烦的“起床气”。 下课铃响后,我像离弦的箭一样“嗖”地闪出了教室大门,这时听见语文老师在背后叫住了我,她凝视了几秒,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佳奕同学,'满招损,谦受益',老师知道你基础扎实,成绩不错,也恭喜你上次月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千万不能自满啊,这样成绩一定会一落千丈,就像半瓶醋,以为自己满了,于是不再吸纳装盛,于是再也不能真的满了,你明白吗?” 3. 刚刚开始时,上课还有些吃力。控制不了自己,旁边的同学一说话我就控制不了。我努力告诫自己,你不能再失败了。这段时间我上课听的特别专注,课后也马上完成作业。但在月考时,试卷上原本做过的题,一考试便忘的一干二净,首战最终以失败结束。后来另一句诗给了我启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凭着上完课后脑袋中那短暂的记忆去完成作业,即使做对了,也不能使我记牢。 在月考后的这一个月中我充分的利用时间:补习做题,请教老师。即使有许多不易,却一直过得很充实。 行文结构: 这是一篇记叙文,题目是“初尝胜利的果实——我的高一生活”,记叙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表达真挚的情感。“我” 刚上高中时和几个调皮鬼在学校惹了事,班主任姚老师并未严厉惩罚“我”,当“我”听到姚老师在德育处为“我”求情时,“我”受到震撼,开始觉醒,改邪归正,大考中,我进入班级前五名。结尾部分,感谢勤奋努力的自己,为自己加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不久前,某地一所中学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8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就地球上的生物来说,虽然品种形态多种多样,①____。因此科学家们探索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时,都是以是否有碳氢化合物存在为前提依据的。②____,那么这个星球上至少有了同地球生命相似的信息存在。宇宙间普遍存在碳氢化合物,只要具备了适合的条件,③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迅猛发展,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在键盘和触屏的夹缝中知难而进,推进了书法教育的逆势发展。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当下,书法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也是时代使然,       ,但不应以损害书法的文化传统和艺术价值为代价。海内外书法界对于书法之美,在仁智互见的同时,也应当对其哲学及美学的基本内涵具有相对统一的认识,否则,既无益于获取书法理论与实践的真知灼见,亦无助于在全球各地教授书法,弘扬书艺。

当前,社会上某些机构对于一些公众场合的所谓书法,蓄意炒作,      。把只有幼儿习字水平,牙牙学语式的题词,吹捧为独具一格;(     );把医用注射器喷墨,吹嘘为现代王羲之之作;甚至把具有裸露之嫌的涂抹行为,美化为标新立异。当今社会“草书”盛行,这同许多学生书写违规逾矩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书法教育应当以启功先生为楷模,坚持对楷书教学的重视,以楷为楷,楷则近本。不应弃楷崇草,对草书      ,视为成名成家的      。在这一方面,学校加强早期楷书书法教育显得举足轻重。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我们也值得关注。

B. 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C. 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

D. 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无可非议 指桑骂槐 趋之若鹜 旁门左道

B. 无可厚非 指鹿为马 趋之若鹜 终南捷径

C. 无可非议 指鹿为马 争先恐后 终南捷径

D. 无可厚非 指桑骂槐 争先恐后 旁门左道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说成气韵生动

B. 把毫无章法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C. 把气韵生动、形神兼备说成毫无章法

D. 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剌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2.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