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迅猛发展,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在键盘和触屏的夹缝中知难而进,推进了书法教育的逆势发展。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当下,书法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也是时代使然, ,但不应以损害书法的文化传统和艺术价值为代价。海内外书法界对于书法之美,在仁智互见的同时,也应当对其哲学及美学的基本内涵具有相对统一的认识,否则,既无益于获取书法理论与实践的真知灼见,亦无助于在全球各地教授书法,弘扬书艺。
当前,社会上某些机构对于一些公众场合的所谓书法,蓄意炒作, 。把只有幼儿习字水平,牙牙学语式的题词,吹捧为独具一格;( );把医用注射器喷墨,吹嘘为现代王羲之之作;甚至把具有裸露之嫌的涂抹行为,美化为标新立异。当今社会“草书”盛行,这同许多学生书写违规逾矩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书法教育应当以启功先生为楷模,坚持对楷书教学的重视,以楷为楷,楷则近本。不应弃楷崇草,对草书 ,视为成名成家的 。在这一方面,学校加强早期楷书书法教育显得举足轻重。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我们也值得关注。
B. 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C. 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
D. 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无可非议 指桑骂槐 趋之若鹜 旁门左道
B. 无可厚非 指鹿为马 趋之若鹜 终南捷径
C. 无可非议 指鹿为马 争先恐后 终南捷径
D. 无可厚非 指桑骂槐 争先恐后 旁门左道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说成气韵生动
B. 把毫无章法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C. 把气韵生动、形神兼备说成毫无章法
D. 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剌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2.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二)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政绩),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塘之鱼,以利平民。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1.对于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B.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C.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D.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2.下列对文段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古代最高爵位名,也用来尊称长辈男子或年老的人。
B.“都尉”,最早出现在战国后期,秦汉时是重要的中高级五官。
C.“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多次叩拜,表示感谢的意思。
D.“骑”,一人一马的合称,也泛指骑马的人。
3.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B.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可见此时的项王对沛公是有防范的,害怕他逃跑。
C.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
D.“鸿门宴”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2)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怕见学生的老师
孙凡利
马友全县长是个怀旧的人。马县长读书时,班主任侯得良对他特别好,后来他高升了,还回母校看过侯老师。最近,马县长听说侯老师退休了,去了槐花中学做后勤,正好教师节快到了,他就想过去看看。
秘书得知马县长的想法,私下联系了槐花中学的杨校长。杨校长听说马县长要来,一口气说了几个“欢迎”,说侯得良每天都在学校,随时恭候马县长大驾光临。
教师节这天,秘书告诉马县长:“今天去看侯老师吧,杨校长正在恭候。”秘书说,这次没提前通知侯老师,免得他像前次一样腼腆“请假”,让马县长白跑一趟。随后,马县长一行人坐上汽车,悄声向槐花乡开去。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杨校长不时给秘书发来信息,说侯老师一直在岗, 让马县长大可放心。
很快,汽车就开进了槐花中学。杨校长早早地等在那儿,等马县长下了车,他上前握住了马县长的手,寒暄后,三个人顺着过道来到教学楼后,杨校长指着面前的一排平房说:“这排是后勤办公室,侯老师在第三个门。”马县长瞅了一眼,第三个门正开着,看来,侯老师在。
一行人来到办公室门口,杨校长喊了声:“老侯,看谁来了?”不过,屋里没有人应声。杨校长一步跨进屋里,扫视了一遍,侯老师并不在。看桌子上的茶杯还冒着热气,想必侯老师临时出去了。既然门都没关,看来没走远。
办公室条件简陋,杨校长觉着在这里等不太方便,就请马县长到校长室等,大家坐下来喝起了茶。
大约五分钟后,有人给杨校长打电话,说侯老师办公室上了锁。杨校长惊呆了,自己一直盯着侯老师,也就刚才陪马县长去校长室的工夫,侯老师就溜了?
杨校长一边擦汗一边向马县长说出实情。马县长很惊讶,但还是冷静地说:“没想到侯老师还是怕见人。”杨校长盯着马县长:“怕见人?不对呀,侯老师平时挺外向的!”这么一说,马县长的表情不自然起来。县长微服私访吃了闭门羹,说起来真是没面子。
突然,杨校长好像想起了什么,对马县长说:“我们可以查一下摄像头,看看侯老师去哪里了,学校的监控可是全方位无死角。”
杨校长赶紧打开监控设备,调出侯老师办公室附近一个摄像头的监控录像,马县长也凑在电脑旁边。大家从屏幕上看到:就在刚才,侯老师进了办公室;没出几分钟,马县长赶到;大家刚走,办公室的房门,就被人从里边给关上了。
侯老师没走,就在办公室!杨校长忍不住说:“太不像话了!”马县长却说:“我没说错吧,侯老师怕见人。”既然侯老师在办公室,那就去吧。马县长再次来到侯老师办公室门口,敲起了门。
马县长在门外说道:“侯老师,我是马友全,您的学生,来看您了。我知道您在屋里呢。”
好一会儿,屋里才传出声音:“你自己进来吧。” 杨校长气得在心里默念:说他胖,他还喘上了。
马县长答应了侯老师,侯老师这才把房门打开一道缝,说:“进来吧。”马县长让大家在外边稍等,自己一闪身进了办公室。
师生相见,分外亲切,两个人的手握了好一会儿才放开。马县长发现,侯老师身后贴墙的橱子,门半敞着,瞅了一眼,明显有被人坐过的痕迹,他忍不住说道:“老师,您刚才……”
侯老师点点头:“对,刚才我实在走不脱,就藏进了橱子,心想等你们走了再出来,没想到你们又杀回来了。”马县长知道侯老师腼腆,可也不至于这样吧?侯老师看出马县长的疑惑,主动说道:“我知道你心里装着老师,无论去哪里工作都想着报师恩。之前,你也回母校看过我好几次,可我是真心怕见你,铁了心要躲着你!”
这番话说得马县长脸色青一块红一块的,半天才说:“莫不成我是大老虎?”
“那倒不至于,不过,你可能感觉不到,”侯老师接着说,“前几年,你回母校看望老师,都要让我陪你满校园转。最后,还少不了照一张合影。”
说到这里,侯老师扶了扶自己的腰:“每次照合影,你在一旁坐着休息,让老师站着演练队形。最可气的是,拍照时,你们领导坐在前排,老师却在后排站着。你名义上是来看望老师,我看呀,就是来为自己争一个尊师的美名。你坐到了县长的位子,却如此沽名钓誉,唉……”侯老师摇着头,又摸了摸自己的膝盖,说:“我的腰和膝盖现在都有毛病,不能长时间站着,所以,没办法,只好躲着你……”
马县长的脸彻底红了,额头也出了汗,他站在侯老师面前,低着头沉思了半天,就像一个犯了错的小学生。
没一会儿,门打开了,大家“呼啦”一下围过来,马县长却摆摆手,说:“取消今天学校安排的所有活动,我和侯老师说说悄悄话。”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两处画线部分,只是刻画了杨校长溜须拍马的形象,与躲着不见学生的侯老师形成鲜明对比。
B. “怕见学生的老师” 这一有悖常理的标题,既给文章设置了悬念,也交代出小说要刻画的主要人物。
C. 小说在结构上主要采用顺叙的方式将故事娓娓道来,语言质朴通俗,故事意蕴却很深远,以小见大。
D. 小说中,马县长对老师的评价是"腼腆""怕见人";而杨校长的评价是“挺外向”。这些侧面描写推动情节发展,也更激发读者对侯老师的好奇心。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侯老师的形象。
3.有人说,小说的最后一段属赘笔,倒数第二段就可以收束全文。你认为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乡村旅游产业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
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32.O%和26.2%。2016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超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营业总收入达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预计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40亿人次,实现总收入2.3万亿元。
材料二:
如今,很多乡村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让更多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乡村旅游俨然成为旅游扶贫的主阵地。“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乡村旅游既是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已成为有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主要途径,进而逐渐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显示,2015年,乡村旅游带来的农民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39.4%,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达264万人,占全国脱贫总人数的18.3%。
此外,乡村旅游也带来了相应的社会效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近90%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为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高于农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水平。
但是,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仍然面临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来临,乡村旅游也有待于在创新中开拓新思路、发掘新价值。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乡村旅游众创”也在近几年迅速地发展起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创业项目,民宿客栈、艺术村落、精致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新形式层出不穷。
材料三: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指出,2017年集中采取一批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具体来看,在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方面.行动方案强调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厕所及污水处理、停车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在优化乡村旅游扶持政策和长效机制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1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与旅游电商、现代物流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织本地从业人员参加乡村旅游食宿服务、管理运营等技能培训,重点培养1000名以上乡村旅游带头人;在推动乡村旅游区域差异化发展方面,将鼓励和引导中小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等。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2~2016年间,我国体闲农业、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均呈现出递增趋势,前景非常乐观。
B.2012~2016年间,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呈M状,两项内容增长率最高年份分别是2015年、2013年。
C.图表显示,接待人次的多少决定着营业收入的高低,而接待人次的增长率制约着营业收入的增长率。
D.图表显示,在2012~2016五年间,接待人次的增长率和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均有三年超出了年平均值。
2.下列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O年代,最初叫“农家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出现了高端的“民宿”,成效十分显著。
B.乡村旅游是扶贫的主阵地,“十三五”期间,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省区市的大部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C.我国乡村旅游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因此乡村旅游有待于开拓新思路。
D.国家将拿出专项资金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如厕所及污水处理、停车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乡村旅游都有哪些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