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水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剥一个民族的灵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的理念,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B.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是自古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结构上采用并列式分论点平行展开。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末段论证了“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这一重要观点。

3.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

D.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1.A 2.A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是自古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错误的。由原文“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对应时间范围是新文化运动以来,而非自古以来,扩大范围。 C项,由原文“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可知,“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与“普通劳动者才是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 D项,“无须考虑人民的娱乐和消费需求”是错误的。由原文第五段“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可知,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并不是“无需考虑”。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在结构上采用并列式分论点平行展开”是错误的。文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结构上层层推进,属于分析不当。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 “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推断错误。由原文 “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是好不好、精不精”可知,强调文学家的创作重点在“精”也就是“质上”,而没有说“少”,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捐助大量金钱、物资,来支持国内抗战。他先到重庆,国民政府派出许多军政要员参与陪同,在豪华大饭店宴请他吃了一顿饭。他后来到延安,褂子裤子都打了补丁的毛泽东在家里招待陈嘉庚,吃的是门前菜园里自己种的蔬莱,毛泽东还反复表达没有好东西、不好打扰百姓的歉意。陈嘉庚一回到南洋,就发表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评论。

虽然时代在发展,物质在丰富,但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延安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理解、认识情感等。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经过不断地追求,今天,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正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中,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最终在世界上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事实充分表明,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脱贫攻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_____,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到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它的历史十分悠久。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沿路贸易货物之中,

_____,当然还有瓷器、茶叶及其他物品也有代表性。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的商旅进行经济活动,各国士兵、政要、外交家等沿着丝绸之路进行政治活动。又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政治、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因此,随着时代发展,后来的丝绸之路不仅仅局限于丝绸或者货物贸易,它已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③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西递、宏村坐落在皖南山区的黟县,它的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西递、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_____,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马头墙的高大奇伟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韵致跌宕飞扬;灰白的屋壁被时间_____出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还有宗族词堂、书院、牌坊和宗谱。走进民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入眼皆是,天井、花园、房梁等都在无声地_____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    ),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精髓。西递和宏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黄山风景区内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第二次_____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抱村穿户    涂鸦    显示    登载

B.穿房入户    涂划    显示    登录

C.抱村穿户    涂划    展示    登录

D.穿房入户    涂鸦    展示    登载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马头墙的高大奇伟,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宕飞扬的韵致

B.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跌宕飞扬的韵致,也有骄傲睥睨的表情

C.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韵致,也有跌容飞扬的表情

D.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宕飞扬的韵致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自然与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筑群紧密相融,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

B.大自然与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筑群紧密相融,创造出一个既富有情趣,更合乎科学的生活居住环境

C.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与大自然紧密相础,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

D.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筑佯与大自然紧密相融,创造出一个不仅富有情趣,更合乎科学的生活居住环境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____________”两句,追述自己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艰难,到如今几年过去,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2)荀子在《劝学》中说的两句“___________”,用刀刻木头来比喻,指出如果不努力,即使再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到。

(3)李白《蜀道难》中的两句“___________”,借景抒情,用鸟儿、树林等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