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捐助大量金钱、物资,来支持国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捐助大量金钱、物资,来支持国内抗战。他先到重庆,国民政府派出许多军政要员参与陪同,在豪华大饭店宴请他吃了一顿饭。他后来到延安,褂子裤子都打了补丁的毛泽东在家里招待陈嘉庚,吃的是门前菜园里自己种的蔬莱,毛泽东还反复表达没有好东西、不好打扰百姓的歉意。陈嘉庚一回到南洋,就发表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评论。

虽然时代在发展,物质在丰富,但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延安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理解、认识情感等。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尚俭戒奢谈 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应当贯穿于修身、创业、改革、开放等治家治国的一切领域中,是振兴中华、富民强国的长远大计,绝非权宜之计,切莫掉以轻心,等闲视之。 布衣将军冯玉祥,是以主张勤俭治国、朴素为人而著称的。1941年,周恩来同志在《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一文中,曾大加称赞这位布衣将军一向习于勤俭朴素,有人以为过,我以为果能人人如此,官场中何至如今日之奢靡不振? 无独有偶,布衣元帅彭德怀,更是一位一生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光辉楷模。他不仅经常鞭策自己尚俭戒奢、杜绝腐化,而且一贯倡导艰苦创业、勤俭建国,不论在顺境或逆境中,总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始终如一。 历史和现实的事实均已证明,这种尚俭戒奢、艰苦奋斗的精神丢不得,应予弘扬光大。最近看到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写尽了封建官僚四大家族的富贵荣华、穷奢极欲,导致的结局是树倒猢狲散,宁荣二府分崩离析、一败涂地。奢靡挥霍,不仅没有给贾宝玉、林黛玉带来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且也没有使王熙凤、薛宝钗等人落个好下场,飞扬跋扈一时的凤辣子死后被一张破席卷出门去,其独生女儿寄食在刘姥姥家。这固然是典型化的艺术描写,却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奢靡无度足以败家亡国的历史教训。对此,不仅历代的先哲高士深知其重要,就连那些头脑清醒的明君贤臣也懂得其危害。唐太宗李世民从隋朝败亡的教训中,看到了治安则骄奢易生,骄奢则危亡立至,所以他能以隋亡为镜,在治国创业中坚持尚俭戒奢,有名的贞观之治与此举关系甚大。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勤劳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我们革命队伍的传家之宝。如果热风吹得人晕醉,错把中国当美国,现在就搞什么福利型的高消费,大兴豪华建筑,大盖超级宾馆,滥修殿堂庙宇,常摆高档华宴,一味追求翠盖鸣涛,富丽堂皇,珍馐佳肴,花天酒地,我想不仅预期的目的达不到,而且还会把崇高理想、雄心壮志、党的宗旨、公仆本色、高风亮节等等一股脑儿消费掉。所以说,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应当贯穿于修身、创业、改革、开放等治家治国的一切领域中,是振兴中华、富民强国的长远大计,绝非权宜之计,切莫掉以轻心,等闲视之。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诗人李商隐的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之所以能传诵至今,正是因为它揭示了一条不容忽视和背离的警世真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任务十分明确——“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延安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是内容驱动要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是写作主体要求。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审题】 首先分析材料。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事件,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捐助大量金钱、物资来支持国内抗战,之后又先后到重庆和延安进行考察;重庆方在豪华饭店接待他,而褂子裤子都打了补丁的毛主席则是用自家的蔬菜来招待他,并且反复表达没有好东西、不好打扰百姓的歉意,最后陈嘉庚回到南洋发表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评论。为什么陈嘉庚会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因为全国军民艰苦抗战,重庆方却如此铺张浪费,与当前的艰苦抗战一点都不适应;反观延安,毛主席身为共产党的领袖,却穿着补丁衣服,在自家招待贵客。两相比较,显然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与当时的抗战是相合的。接着分析要求,“虽然时代在发展,物质在丰富,但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延安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理解、认识情感等”,这是要求考生结合当下的生活来谈“艰苦奋斗”的意义价值。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但由材料的性质和要求来看,应写作议论文。 参考立意:没有艰苦奋斗,哪来波澜壮阔;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永不过时;艰苦奋斗才会成功;在艰苦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尚俭戒奢谈”。然后开篇直接表明态度“艰苦奋斗、勤俭朴素,……应当贯穿于修身、创业、改革、开放等治家治国的一切领域中,是振兴中华、富民强国的长远大计,绝非权宜之计,切莫掉以轻心,等闲视之”。正文先列举正面事例,接着列举反面事例,形成正反对比论证,最后分析“勤能补拙,俭以养廉”的意义。结尾引用李商隐的名言,结束全篇。 素材: 1. 陈嘉庚访问延安期间,毛泽东多次抽出时间同他会谈。如6月1日,毛泽东在杨家岭住处会见了他,就中共进行的反摩擦斗争和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作了解释与说明;6月4日下午,毛泽东又到边区政府交际处看望他,交谈至夜十时左右。在多次交谈中,毛泽东向他详细介绍了中共领导的军队抗击日军和根据地各方面的情况,阐述了中共的各项政策,并强调了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抗日的诚意。其他一些细节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如在他们二人的一次谈话中,两位华侨学生、一位原集美学校学生前来协助翻译,陈嘉庚注意到他们“无敬礼便坐,安然座谈,绝无拘束”,他认为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府机构没法看到的事,心想这就是“平等无阶级制度了”。他也看到朱德同学生们一起打篮球,看到朱德的伙食同士兵一样,自己盛了饭同士兵一起,狼吞虎咽吃了个饱。从毛泽东、朱德等人身上,陈嘉庚看到“其领袖及一般公务员,勤俭诚朴,公忠耐苦,以身作则,纪律严明,秩序整然”。 2.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指出,我们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就越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艰苦奋斗。青年人要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勤劳和业绩实现人生的精彩。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也为广大青年指明了实现个人梦想的具体路径。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摆脱积贫积弱的处境,从内忧外患走向独立自主,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富强,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无论是革命岁月、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年代,我们都能看到朝气蓬勃、高扬梦想、矢志奋斗的青年形象:抗战时期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建国后响应号召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改革开放后以知识报国为己任的新一代青年。青年人的梦想和奋斗往往成为那个时代最富跳跃感的记忆。 4.今天,我们既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置身于这个时代的青年人,有没有志存高远的豪情,有没有勇于拼搏的精神,有没有百折不挠的韧劲,不仅决定了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实现生命价值,也关系到实现中国梦有无持续动力作为保障。 5.梦想需要行动的坚实支撑,青年人要做言而有行、行而有果的奋进者。所有美好事物都要从现实中创造,一切真理都需经实践检验,正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唯有基于当下的勤勉努力,用心对待每一个岗位,尽力做好每一项工作,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身、开拓人生并且造福他人和社会。每天都是一次短短的生命,无论身处校园,还是社会各个角落,只要始终为梦想拼搏,青年人就会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6.行动难免遭遇艰难挫折,青年人要做迎难而上、奋斗到底的开拓者。困难是弱者的万丈深渊,却是强者的垫脚石。青年人需要炼就一颗勇敢的心,不甘平庸,勇于突破,主动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迎接挑战,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努力闯新路、创新业,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时代需要青年勇挑重担,青年人要做心怀天下、兢兢业业的奉献者。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亿万青年接续奋斗。这是每个有为青年都会主动承担的历史使命。在最近的芦山抗震救灾中,大批青年临危不惧、顽强拼搏,广大青年心系灾区、无私奉献,为抗震救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时代潮流,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青春的色泽才会越发鲜亮。 7.人生最可珍视的是青春年华,国家最富潜力的是青年一代。唯有现在激情拼搏、开拓进取,未来才会拥有温暖、充实而持久的青春回忆;唯有一代代青年接续奋斗、执着奉献,亿万同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梦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经过不断地追求,今天,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正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中,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最终在世界上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事实充分表明,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脱贫攻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_____,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到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它的历史十分悠久。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沿路贸易货物之中,

_____,当然还有瓷器、茶叶及其他物品也有代表性。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的商旅进行经济活动,各国士兵、政要、外交家等沿着丝绸之路进行政治活动。又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政治、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因此,随着时代发展,后来的丝绸之路不仅仅局限于丝绸或者货物贸易,它已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③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西递、宏村坐落在皖南山区的黟县,它的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西递、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_____,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马头墙的高大奇伟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韵致跌宕飞扬;灰白的屋壁被时间_____出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还有宗族词堂、书院、牌坊和宗谱。走进民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入眼皆是,天井、花园、房梁等都在无声地_____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    ),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精髓。西递和宏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黄山风景区内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第二次_____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抱村穿户    涂鸦    显示    登载

B.穿房入户    涂划    显示    登录

C.抱村穿户    涂划    展示    登录

D.穿房入户    涂鸦    展示    登载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马头墙的高大奇伟,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宕飞扬的韵致

B.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跌宕飞扬的韵致,也有骄傲睥睨的表情

C.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韵致,也有跌容飞扬的表情

D.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宕飞扬的韵致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自然与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筑群紧密相融,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

B.大自然与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筑群紧密相融,创造出一个既富有情趣,更合乎科学的生活居住环境

C.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与大自然紧密相础,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

D.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筑佯与大自然紧密相融,创造出一个不仅富有情趣,更合乎科学的生活居住环境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____________”两句,追述自己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艰难,到如今几年过去,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2)荀子在《劝学》中说的两句“___________”,用刀刻木头来比喻,指出如果不努力,即使再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到。

(3)李白《蜀道难》中的两句“___________”,借景抒情,用鸟儿、树林等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韵述古过周长官夜饮

苏轼

二更铙鼓动诸邻,百首新诗间八珍。

已遣乱蛙成两部,更邀明月作三人

云烟湖寺家家境,灯火沙河夜夜春。

曷不劝公勤秉烛,老来光景似奔轮。

(注)①此诗作于熙宁六年的杭州西湖。述古:陈襄的字,苏轼的友人。周长官:钱塘县令周邠。②典出《南史·孔稚珪传》,南齐孔稚珪不乐世务,门庭之内,野草丛生,中有蛙鸣,他对别人说:“我以此当两部鼓吹。”③化用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显示,陈襄写了一首《过周长官夜饮》诗,苏轼按照陈襄的诗韵唱和了一首。

B.首联想象宾主宴饮时的奏乐声惊动了诸位邻居,赴宴者在美酒佳肴间作诗的情景。

C.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写朋友的生活状况,不乐事务,酷爱音乐,与众人聚会饮酒。

D.尾联写作者劝勉朋友要尽情秉烛夜游,因为人很快就会老去,不要错过美好时光。

2.诗歌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运用了哪些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