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百年来中国文学理论探索主要以介绍西方文学理论为主。无论是早期的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还是后来的一些文学流派和思潮,其审美观念均源于西方相关文学理论。新中国成立后,也主要以介绍苏俄相关的文学理论为主。可以说,40年来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始终无法逃脱“失语症”的魔咒。当今,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构,必须立足于具体的创作实践,这是确保理论有效性的唯一途径,但我们还要潜下心来,认真地解决几个基本问题。
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地审视与梳理。任何一个民族文学的发展,都会受制于其特定的外在文化环境。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就其外在环境而言,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对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借鉴,当然也不乏中国在现代性进程中的自我创新。究其理,至少有三个维度需要深入探析:一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承袭了传统文化哪些精神内核,包括生存哲学与审美趣味。二是有效梳理数十年来乃至近百年的中国文化发展主脉。三是认真考察各种文学制度对于文学自身发展的影响。这三个维度都有不少学者在进行研究,但很少有人将之纳入文学理论建构的范畴中,进行一种开放性的理论思考。
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内在规律的探讨,尤其是对一些既定文学史的再反思。如果没有对本土文学史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没有对文学发展的内在脉络和发展主因拥有全局性的认知,特别是对一些既定文学史进行有效的反思,要成功地建构一种本土化的文学理论,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实际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文艺理论研究者,几乎很少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进行反思性的研究,很少有人将这种文学史的反思提升到文学理论的层面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进行有效的反思和建构。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文学理论家不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保持着疏离状态,而且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建构土壤也缺少深入思考。
对一些具体的文学思潮、作家作品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从中甄别和总结出中国文学发展的某些本土化属性。这是最为繁琐但也是最为本质的研究,它在表现形态上可能体现为文学批评,但是,它从根本上说,是为文学理论的建构提供了中国独特的审美经验。文学理论毕竟是关于文学的理论,是基于作家评论、文本研究之后所抽象出来的理论。没有文学批评实践的长期积累,就无法找到本土创作经验的支撑,也就不可能挖掘出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更不可能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所以,从学科范畴上说,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始终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彼此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然而,纵观我们的文学理论建构者,很少参与到具体的文学批评实践中去。
最重要的,是对日趋多元、极为丰富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格局,必须具有前赡性的研判。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这种多元而繁富的审美格局,还在日趋加剧,诚如有人所说:“快速而剧烈的文化增变,那些带有当今时代特点的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综艺、动漫、游戏、直播、虚拟现实等新文艺形式不断走进人们生活世界,焕新社会文化生态。”面对这些极为复杂的文学发展态势,如果不能深入到前沿地带,不能进行跟踪式的思考和研判,要建构出一种具有范导性作用的当代文学理论,几乎是不可能的。
(摘编自洪志刚《刍议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构》,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现当化文学的发展.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西方现化文化思潮的借鉴。
B.学者们研究了中国现当化文学发展的外部环境的三个维度,并进行了开放性的理论思考。
C.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建构土壤缺少深入思考,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理论研究的现实状况。
D.若有文学批评实践的长期积累,就能甄别并且总结出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些本土化属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整体上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后四个段落在逻辑上是并列关系。
B.文章论证兼顾理论和实际,既有对所提问题的理论层面的分析,又有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C.文章第三段采用了假设论证,论证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内在规律进行探讨的重要性。
D.文章最后一段引入有人所说的内容,将之作为事实论据,目的是用来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视与梳理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外部环境,需探析应承袭传统文化哪些精神内核、梳理中国文化发展主脉、考察文学制度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等。
B.文学理论是基于作家评论、文学研究之后抽象出来的理论,可见它与文学批评、文学史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理论建构具备独特的审美经验。
C.季羨林说:“我们东方国家,近现代没有一本文艺理论著作传入西方,起了影响,引起轰动。”这与作者的“失语症”观点有相通之处。
D.面对到来的信息时代、多元而繁富的审美格局,作者主张进行跟踪式的思考和研判,才有可能建构出一种具有范导性作用的当代文学理论。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期网上有一段视频,视频中的男子今年57岁,是工地上的一名木工,当天并没有发工资,也没什么特别开心的事,就是约了几个工友在不远处的餐厅吃饭,下班后就一边走一边唱歌蹦跶起来。被媒体采访时,这位大叔表示“其实这是我的习惯,我平时都喜欢这样蹦蹦跳跳上下班。”在被问到“这样跳起来走路有什么不一样”时,他说“我觉得很快乐!”
大叔不知道,这个习惯性的动作居然“治愈”了诸多网友——“看着他跳得很快乐,为什么我自己却感动得想哭”“那是曾经的我,希望也是未来的我”“有多久没有这么快乐过了”“或许这就是人生应该有的状态吧”……
“人嘛,在世上活着,再累再苦都要开心”——“蹦跳大叔”如是说。这话没有什么绝妙高深、语惊四座之处,但要做到却很难。
你对待生活的样子,就是生活呈现给你的样子。不开心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接纳与和解的起点。
对此你又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根据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为什么不译作“霉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律”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1)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50字左右)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近日,国产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爆红,片中申公豹的口吃撑起了全片近一半的笑点,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作为一种言语障碍,口吃以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为主要症状,表现为说话时经常非自愿地重复、停顿或者延长。______,但就是在表达上有困难。口吃在儿童中比较常见,一般都是在5岁前形成,也最容易在幼儿期矫正,如果不及时娇正,____。口吃是多种原因造成的,_____,儿童在受到惊吓、严厉的训斤;突然而强烈的精神打击;遇到环境变化,如上幼儿园、与陌生人相处时就容易产生紧张和胆怯情绪,说话时就会结结巴巴,时间一久就会形成口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鸿蒙,语出《庄子•在宥》篇:“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这里的鸿蒙,是庄子虚拟出的人物,用来回答提问人“云将”的问题,并在一问一答中揭示鸿蒙的意义。鸿蒙即元气也。因此,后人把鸿蒙当作元气未分、混沌初开之时的朴素境界,这与老子“返本复初”的概念 。
近日,华为自主_________的操作系统“鸿蒙”正式落地。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的构成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组成,华为公司在给科技成果命名的时候,用上了一本《山海经》:饕餮服务器、凌霄路由器、鲲鹏处理器芯片……用传统文化元素命名科技创新成果,我国科研工作者借此展示了自己的浪漫。其实,如此浪漫情怀在我国科研领城 __________。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登陆器名唤“嫦娥”,为其提供信号的中继服务器名曰“鹊桥”,着陆点周围三个环形坑分别叫做“织女”“河鼓”和“天津”。
今天,我们仰望着古人曾经仰望过的星河时,( )。激动, 不仅因为它们拥有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名字 更因为过去一百年那段沉重的历史。前两次工业革命发生之时,我们尚处于蒙昧当中。如今,中国有了鸿蒙系统,也可以 般将卫星命名为“悟空”,正是得益于几代人的努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见仁见智 研究 俯拾即是 轻而易举
B.不谋而合 研发 比比皆是 举重若轻
C.见仁见智 研究 比比皆是 轻而易举
D.不谋而合 研发 俯拾即是 举重若轻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个具有重要的文化含义,带有浓浓“国风”味的鸿蒙之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B.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构成,是由具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组成的。
C.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是由这个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含义鸿蒙之境组成。
D.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构成的。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除了“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之外,很少有词汇能摹写出这份激动
B.除了能用词汇摹写出这份激动外,就只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C.除了用词汇摹写出星空的激动外,再没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D.除了感慨“今月曾经照古人”之外,再也无法用词汇来摹写这份激动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用典是古代诗歌创作中常见的手法,诗人用典故抒发情感表达情怀。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庄子望帝的典故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或情感的怀恋,以及惆怅之情;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魏尚的典故表达自己渴望为国效力的心情。
(2)酒是无形的诗,诗是无形的酒。古代的诗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白居易在《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出与友人分别的凄凉气氛;范仲淹在《渔家傲》中低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及思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情感。
(3)诗歌不仅能抒情,还可以揭示人生哲理。人们遇到逆境、绝境时,把得失放下,也许会有新的局面产生就用宋代诗人陆游诗句在《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表达,又如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现社会的变化,体现出新老更替的规律。
(4)忠肝义胆这种精神品格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的体现,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主旨,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直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在危难时自己用尽忠尽职来回报先帝的知遇之恩。
(5)袁宏道说: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俗语说“词言情”。屈原在《离骚》》中面对污浊,看不到希望时发出痛苦的浩叹和无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代朱冀说:“此句无限情在“独”字”看出一片婆心,满腔热血;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表现将士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
(6)古代统治阶级往往穷奢极欲追求个人享受,不顾百姓死活最终导致国家灭亡,杜牧在《阿房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统治者不知以秦朝为戒,仍要重蹈覆辙;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用两句形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历代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