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火爆全国,其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前几天,这句经典赫然出现在河北省衡水中学校长的开学典礼的讲话中。对此,人们不以为然。有人认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有人认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有人认为“善假于物,因人成事才是明智之举”……
请以“命运法则”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以上观点的看法,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备受各方关注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于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此次阅兵活动按阅兵式和分列式两个步骤进行,总体上比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阅兵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规模更大。值此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等多位外国政要纷纷致电表示祝贺。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一项震撼世界的壮举,无论是全民奔小康的宏伟目标,①_________,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需要我们勇于担当。尤其是脱贫攻坚,其涉及范围之广,工作难度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美好的梦想要变成现实,就必须要有“造福于民”的情怀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②_________,就可能会半途而废,功败垂成。总之,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不管在海内还是海外,毎一个炎黄子孙,③_________,才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圆梦大业中展露自己的睿智和才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伟大的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抵达了今日开阔的水域,走过一段段壮丽的航程。但也应看到,决胜全面小康重任在肩,打赢三大攻坚战_________,全面深化改革亟待进一步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正因不进则退,更应非进不可——当此之时,惟有立足当下,着眼长远,_________,苦干实干,才能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跑好我们手中的这一棒。在梦想的指引下随风奔跑,就能拥有无穷的力量,抵达更高的精神境界。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有少数人,在“个人跑”中跑得还算优秀,但到了“接力跑”中,并没有认清自己在“接力跑”中的角色定位,或是庸懒散拖、消极怠工,跑得“掉了棒”;或是今天上山、明天下河,跑得“脱了轨”。这些都是不为未来筹谋、只为眼前考虑的短视行为。一切伟大梦想的实现,( )。这种结合启示我们:切勿丢掉团队精神。丢掉团队精神、失去奋进动力,踟蹰不前、得过且过、_________,只会贻误发展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共同怀抱的伟大梦想,要靠我们来实现。时代期待着我们,抓稳历史的接力棒,翻越一道道雄关,续写更多的传奇。不求一时之功,不念眼前之利,多些家国情怀,多些责任担当,才能跑好自己这一棒,以行动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回答。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抵达了今日开阔的水域,走过一段段壮丽的航程。
B.在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抵达了今日开阔的水域,驶过一段段壮丽的航程。
C.在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驶过一段段壮丽的航程,抵达了今日开阔的水域。
D.在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走过一段段壮丽的航程,抵达了今日开阔的水域。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时不我待 宵衣旰食 画地为牢 鼎力
B.时不我待 兢兢业业 画地为牢 戮力
C.时不我与 宵衣旰食 作茧自缚 鼎力
D.时不我与 兢兢业业 作茧自缚 戮力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都不能有只为眼前考虑的短视行为
B.都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C.都离不开“个人跑”和“接力跑”
D.都是“个人跑”与“接力跑”的结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螃蟹虽然具有“_______________”的优势,却非蛇鳝之穴无处存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艺术大师和貌美歌妓的反应,衬托琵琶女高超的才艺和姣好的容姿。
(3)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远在天边的亲友可以打开手机视频聊天,仿佛近在咫尺,正如王勃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过偶书(注)
王安石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注)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大旱,保守派猛攻王安石新法,王安石请罢相,知江宁府。本诗当系回到江宁府得雨而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洗”表达在看见这场雨荡涤污浊世界之后的爽快之情。
B.“南亩东郊”的欢欣鼓舞照应首句的“甘泽”,证明这是一场好雨。
C.大地的收成主要取决于上天,暗示诗人再次被起用的感恩之心。
D.风雷停息,轩窗清凉,雨过之景一片安静,令人感到悠然闲适。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