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5年来,我国有6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了4%以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目前,我国仍有3000万左右的农村贫困人口,下一阶段的任务仍很艰巨。要确保实现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准”和“实”上下功夫,确保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实现。
(摘编自曾国安、李伟航《精准扶贫要在“准”和“实”上下功夫》)
材料二:
农业生产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困难,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困难,保证农民的收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说:“调查数据主要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业生产缺资金、贷款难。解决资金缺乏的难題,应该建立一个多渠道、低成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投融资机制,通过财政资金,广泛引导国内外的民问资本参与到农业、农村的发展中来。二是没有好的品牌,农产品价格上不来。从品牌发展的角度看,现在中央已经在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名优的品牌能够获得较高的价格,使农民能够收入更多。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监管不严,有很多冒牌、贴牌的农产品很流行,包括五常大米、阳澄湖大闸蟹、西湖龙井等,这些冒牌、贴牌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品牌兴农’战略的实施,必须要加强监管。三是缺乏一个稳定的机制,来确保农民的收入增长。建立一个稳定的机制,确保农民收入的增长。比如通过订单农业,减少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根据市场需求来安排农产品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通过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扩大农业的保险面,提高保险的赔付率,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摘编自《谁在种地?农民种地有哪些后顾之忧?》,“中国乡村之声”2018年12月29日)
材料三: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响应“互联网+”政策,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各个行业,尤其是像农业这样相对落后的传统行业,借助互联网之力实现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变革成为可能。近年来,互联网农业正在蓬勃兴起。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加速了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实现农业发展的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这是传统行业与新思维的碰撞,更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互联网+农业”不仅推进了农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提高了品质控制能力,增强了自然风险抗击能力,更是打开了农产品销售的空间。互联网助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销售领城,带动农业走出困境,创新产供销模式,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摘编自《“互联网+农业”的六种实现途径》,“中国农业新闻网”2018年7月1日)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表显示“农产品价格下跌”一项的选择比例是78%可见这是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最普遍的困难,需要稳定的机制保证农民收益。
B.掌握市场信息很重要,“市场信息不通畅”是“农产品销售困难”的根本原因,农产品销售困难”也会导致“缺少周转资金”。
C.技术服务问题、生产设备落后问题是农业生产中需要关注的内容,提高技术服务的质量,更新生产设备能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
D.图表显示,“雇工难”和“其他”两项的选择比例较低,但是选择比例低不一定困难就可以忽略,所以这两项同样也应引起注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现3000万左右的农村贫因人口的脱贫是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下一阶段的目标,也是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
B.农业生产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困难,只有解决了农业生产资金短缺、没有好的品牌以及缺乏稳定机制等问题,才能保证农民的收益。
C.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是传统行业与新思维的碰撞,更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促使相对落后的农业借助互联网实现了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变革。
D.“互联网+农业”对农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人力成本、品质控制、抗击自然风险、农产品销售都有好处,会让农业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3.以上三则材料,对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哪些合理化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美术”是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领域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潮与现象。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尤其是左翼美术运动及革命美术诞生以来,乡土美术一直以视觉图像的方式紧随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乡土叙事也随之出现一种“生态转向”现象:乡村、城市、工业、环境等题材的图像叙事,呈现出更为强烈的生态观念意识。
对环境问题的批判,是“生态转向”的主线。随着生态环境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与恶化,中国艺术家敏锐地察觉到这种现象,并将其表现在艺术创作中。对动物权利的确立与保护,也是“生态转向”的重要内容。大量艺术作品都反映出中国当代美术创作中渗透着对人与动物关系线的反思与重构。占山的“众生”系列,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众生等”“万物一体”的伦理学立场。雕塑家曹晖“揭开你”系列作品,以牛、猪、羊等动物为对象,通过超级写实性的雕塑语言,精细而逼真地揭开动物作为“他者”的表皮。
对消费欲望的克制,是“生态转向”的精神指向。抑制过度消费的欲望,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当代生态美术的重要艺术倾向。魏怀亮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切入点,将高速公路、交通标识等现代生活元素符号挪用到中国传统水墨图像当中,重点表现现代城市与交通设施占用自然环境的飞速扩张所引发的社会现象,从而引导人们思考现代社会发展对自然生态带来的创伤。如果说占山、王家增、余明等将忧虑的目光转向了干涸大地、工业废墟、生产与生活垃圾,那么,尚扬的“大风景”系列和“董其昌计划”系列则进一步从人类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中退却出来,试图遏制现代人过度生产、制造与消费的疯狂欲望。
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建,是“生态转向”的主旨所在。德国当代思想家尤尔根·哈贝马斯曾提出,“把自然看作生存伙伴”。经过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的现代化,中国文化开始重视重续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精神,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乡土艺术发展趋向看,从批判现实主义的社会反思和悲情书写,到人本主义式的生命颂歌和审美主义的风光描绘,中国当代乡土绘画最后必然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味逐渐转型:一种展现天地人文和谐相处的“新乡土绘画”出场。
作为现当代中国美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当代“乡土美术”和“乡村叙事”在主题性创作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了视觉形态与精神内涵的“生态转向”。值得期待的是,随着社会发展模式的变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乡土叙事”,将更加自觉地完成向“新乡土”美术话语的“生态转向”。
(摘编自彭彤《乡土叙事的“生态转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导致了“乡土美术”呈现出以图像叙事来表现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的特点。
B.中国传统文化中“众生平等”的伦理学立场,为占山的“众生”系列提供了批判环境问题的思想基础。
C.魏怀亮等人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切入点,表现当前社会现象,才使得人们开始思考社会发展对自然生态造成的创伤。
D.从批判现实主义的社会反思,到人本主义式的生命颂歌,“乡土叙事”完成向“新乡土”美术话语的“生态转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围绕着“生态转向”,从主线、精神、主旨三方面层层展开,较深入地阐述和揭示了本文的主题。
B.文章在论述“生态转向”的精神指向时,将占山、余明等人的作品和尚扬的作品进行正反对比,说明尚扬的作品更加注重对消费欲望的克制。
C.文章为了更具体、更形象地论述“生态转向”,使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其中,引用哈贝马斯的话,用来说明乡土艺术发展的实践方向。
D.不论是对环境问题的批判,还是对消费欲望的克制,亦或是重建和诸的人与自然关系,都体现出了“乡土美术”强烈的生态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乡土叙事”逐渐呈现出的“生态转向”趋势,与我国的基本政治形势是密切相关的。
B.从人类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退出来,是人们在欲望伤害自然之后,做出的一种积极尝试。
C.当代“乡土美术”和“乡村叙事”完成视觉形态与精神内涵的“生态转向”,还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
D.作者认为,只要批判了环境问题,克制了消费欲望,那么,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就会相应地实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海归几年来前前后后换了几十份工作,很是苦恼。一日,他向大师请教,如何才能在职场站稳脚跟,有所建树。大师听了他的话,拿出一把袖珍的铁锹和一把塑料的小梯子,让他选一样。海归犹豫了一下,选择了梯子。大师笑着说:“年轻人,你的选择告诉了我一切。” 他不明所以,大师意味深长地说道:“你太急了,进入一家公司,最需要的是铁锹,而不是梯子。”听了大师的话,他似乎有所醒悟。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根据材料寓意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要求:角度自定,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根据下面的内容,给“微公益”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不足道的爱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区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它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__________________,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__________________,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__________________,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人们__________的话语权,日益由社会精英向广大民间开放。而网络的普及,将这一开放推向一个空前的高度。网络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场域,再平凡的人也能于此发声,且有__________,传播既速且广。这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开明与思想进步,自然也孕育着社会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极大可能。
但在另一方面,它又表现出异常复杂的特征。网络毕竟只是一个话语平台,它无法如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自动生长出自我净化的功能。在一个众声喧哗、__________的网络环境中,常常是( ),粗品比精品更加多产,油滑比严肃更为流行。
有智者说,“无论在哪里,只要风俗与时尚腐败了,语言也会腐败”。事实上,语言不仅仅反映现实,而且直接地参与现实、干预现实,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而且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不只局限在文化领域,不少是以改造语言作为突破口的。仅近代以来,“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延安的反对党八股,都是着眼于改变话风与文风,并且都极端重视向民间寻求语言的灵感与资源。民间正是语言变革发展的__________。网络语言的兴盛,最大的意义可能也在于此。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孜孜以求 一孔之见 众说纷纭 正本清源
B.孜孜以求 真知灼见 众说纷纭 源头活水
C.上下求索 一孔之见 莫衷一是 源头活水
D.上下求索 真知灼见 莫衷一是 正本清源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理性比偏激更受欢迎
B.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
C.分析比宣泄更加容易,理性比偏激更受欢迎
D.分析比宣泄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B.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所以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C.如果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就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D.既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就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